唐詩之焚書坑賞析,該詩的作者描繪了什麼景象?

詩的前兩句以看似平實之筆敘說了詩人所見:當年秦始皇焚書之處歷經千年,已成為歷史陳跡,除去滿洞穴的塵土外什麼也沒有了,就過路旁的農夫看到這荒凉景象也感到傷心。許多優秀的書籍被付之一炬,使每一個視書為生命的讀書入念此而心痛,千年之後的羅隱亦不例外。詩的三四句,寫詩人的議論,揭示秦始皇焚書的原因。

焚書坑【唐代】羅隱,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千載遺蹤一窖塵,路傍耕者亦傷神。

祖龍算事渾乖角,將謂詩書活得人。

這是一首直接歌咏歷史題材,表達作者議論見解的詠史詩。它跳出了一般詠史詩的窠臼,從另一個角度寫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含蓄而有新意。

詩的前兩句以看似平實之筆敘說了詩人所見:當年秦始皇焚書之處歷經千年,已成為歷史陳跡,除去滿洞穴的塵土外什麼也沒有了,就過路旁的農夫看到這荒凉景象也感到傷心。這兩句既交代了吟詠的歷史事件,又從側面寫出了詩人的感慨,看似“無我”,實則“有我”。試想:歷史上秦始皇焚書的暴行,是一場民族文化的大劫難。許多優秀的書籍被付之一炬,使每一個視書為生命的讀書入念此而心痛,千年之後的羅隱亦不例外。但詩人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他沒有直寫自己的感慨,而是借寫自己的所見,借寫他人的感受來表現這種感慨。一個不識詩書的農夫尚且“傷神”,羅隱作為一個讀書人,自然更是感傷至極,這一點,讀者一想即知,不說勝似多說。這種融思想感情於敘事當中、融豐富內容於平實當中的寫法,既簡明經濟,又韻味無窮,不由人不讚歎詩人運用語言、高度概括的功力。

詩的三四句,寫詩人的議論,揭示秦始皇焚書的原因。“祖龍算事渾乖角,將謂詩書活得人。”意謂秦始皇謀劃事情還真聰明,他認為燒毀書籍就能保秦王朝永在,贏代政權永存。一般的詠史詩,作者都是從客觀的角度,或贊或貶自己所吟詠的歷史事件及人物,而羅隱卻不是這樣處理的。他是帶著嘲諷的語氣,從揣測秦始皇主觀心態的角度,輕輕一筆寫就的。這裡詩人不用始皇而用“祖龍”,本身就具有强烈的諷刺意味。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曾對“祖龍”自作解釋說:“祖龍者,人之先也。”他要做諸“龍”之先,然後傳諸子孫萬代。既如此,詩人就用“祖龍”來稱呼他,但實質是僅其意而用之,絕非單純地使用典故。秦始皇為當初採納李斯的奏議,燒毀了他認為是禍亂根源的“百家之言”,主觀上是要推行“以愚黔首”的愚民政策,藉以維護其政治統治,達到傳二世、三世以至萬世之目的。這樣的打算是荒謬的,僅是一廂情願而已。因為歷史的發展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焚書之後沒幾年,義軍四起,贏氏政權很快就成了一個短命王朝,對於這些與秦始皇主觀設想背道而馳的歷史事實,羅隱是再清楚不過了。但是詩人並沒有像其他後世文人那樣去正面議論,直抒胸臆,猛烈地抨擊譴責秦始皇所為之荒謬,殘暴,而是以較為輕鬆的似乎是局外人的語氣,通過“渾乖角”這樣的詞語表達自己的揶揄嘲諷之意,不露鋒芒而又鋒利無比,無情地鞭撻了秦始皇焚書的暴行,深刻地諷刺了秦始皇的異想天開,真可謂匠心獨運,曲折達意而又深刻有力。

本文標題: 唐詩之焚書坑賞析,該詩的作者描繪了什麼景象?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958347663176
相关資料
唐詩之黃河賞析,該詩的作者描繪了什麼景象?
黃河羅隱,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高祖誓功衣帶小,仙人占鬥客槎輕。羅隱的這首《黃河》,表面上借用黃河的特點和典故來對其施以賦咏之辭,實則為借事寓意,對唐末昏暗的社會現實作了真實寫照,尤其是大力抨擊和諷刺了唐代腐敗的科舉
標籤: 黃河 歷史 讀書
唐詩之劍客賞析,該詩的作者描繪了什麼景象?
劍客齊己,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拔劍繞殘樽,歌終便出門。西風滿天雪,何處報人恩。勇死尋常事,輕讎不足論。這首詩的作者熱情地塑造出一個襟懷嶔崎磊落,慷慨豪勇,報恩酬知己,不畏死難的劍客形象,藉以寄託自己的人格理想。真可
標籤: 劍客 荊軻
唐詩之送從兄郜賞析,該詩的作者描繪了什麼景象?
送從兄郜方幹,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流年莫虛擲,華髮不相容。野渡波搖月,空城雨翳鐘。詩歌首聯,感慨人生道路多而漫長,天下之大,不知何時才能與堂兄再次相見。表達了與從兄分別後不知何處能相逢的傷感。兩個比擬手法的運用,既
標籤: 唐詩 文化 詩歌
唐詩之深院賞析,該詩的作者描繪了什麼景象?
深院韓偓,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深院下簾人晝寢,紅薔薇架碧芭蕉。“深院”之“深”,似乎不僅是個空間的觀念,而且攸關環境氣氛。一般說,要幽才能“深”,但詩人筆下卻給讀者展示了一幅鬧春的小景:庭院內,黃嘴的鵝雛在呷水嬉戲
標籤: 深院 文化 讀書 詩歌 紅薔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