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王昌齡之春宮曲賞析,該詩的詩人在詩中有什麼隱喻?

春宮曲,唐代王昌齡,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詩寫春宮之怨,卻無怨語怨字,明寫新人受寵的情狀,暗抒舊人失寵之怨恨。“未央前殿月輪高”點明地點,切題中“宮”字。衛子夫原為平陽公主的歌女,因妙麗善舞,被漢武帝看中,召入宮中,大得寵倖。通過這一細節描寫,新人受寵之深,顯而易見。

春宮曲,唐代王昌齡,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昨夜風開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輪高。

平陽歌舞新承寵,簾外春寒賜錦袍。

此詩借漢武帝寵愛平陽公主家的歌女衛子夫,她原是平陽公主家中的歌女,後被漢武帝召入宮中,大得寵倖,以至廢去原來的皇后陳阿嬌,立她為皇后,揭露了封建帝王喜新厭舊的荒淫腐朽生活。詩寫春宮之怨,卻無怨語怨字,明寫新人受寵的情狀,暗抒舊人失寵之怨恨。作者著力於背面敷粉,以側面打光的手法,使其明暗清晰,言近意遠。

“昨夜風開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輪高。”兩句中,昨夜風開露井桃”點明時令,切題中“春”字;露井旁邊的桃樹,在春風的吹拂下,綻開了花朵。“未央前殿月輪高”點明地點,切題中“宮”字。未央宮的前殿,月輪高照,銀光鋪灑。字面上看來,兩句詩只是淡淡地描繪了一幅春意融融、安詳和睦的自然景象,觸物起興,暗喻歌女承寵,有如桃花沾沐雨露之恩而開放,是興而兼比的寫法。月亮,對於人們來說,本無遠近、高低之分,這裡偏說“未央前殿月輪高”,因為那裡是新人受寵的地方,是這個失寵者心嚮往之而不得近的所在,所以她只覺得月是彼處高,儘管無理,但卻有情。

“平陽歌舞新承寵,簾外春寒賜錦袍。”兩句寫新人的由來和她受寵的具體情狀。衛子夫原為平陽公主的歌女,因妙麗善舞,被漢武帝看中,召入宮中,大得寵倖。“新承寵”一句,即就此而發。為了具體說明新人的受寵,第四句選取了一個典型的細節。露井桃開,可知已是春暖時節,但寵意正濃的皇帝猶恐簾外春寒,所以特賜錦袍,見出其過分的關心。通過這一細節描寫,新人受寵之深,顯而易見。另外,由“新承寵”三字,人們自然會聯想起那個剛剛失寵的舊人,此時此刻,她可能正站在月光如水的幽宮簷下,遙望未央殿,耳聽新人的歌舞嬉戲之聲而黯然神傷,其孤寂、愁慘、怨悱之情狀。

詩文中的寫作特點就是咏的都是漢宮舊事,實際上是以漢喻唐,借古諷今。詩以“昨夜”總領全篇,一、二兩句切題,點名時令和地點;後兩句對新寵者進行直接描述,明寫新人受寵的情狀,暗抒舊人失寵之怨恨。這首詩通篇寫春宮之怨,卻無一怨語怨字。作者著力於背面敷粉,以側面打光的手法,使其明暗清晰。全詩虛此實彼,言近意遠:似乎無怨,怨至深;似乎無恨,恨至長。實乃弦外有音的手法,所謂“令人測之無端,玩之不盡”,這正體現了王昌齡七絕的特點。

本文標題: 唐代王昌齡之春宮曲賞析,該詩的詩人在詩中有什麼隱喻?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952965517826
相关資料
唐代王昌齡之閨怨賞析,該詩的詩人在詩中有什麼隱喻?
閨怨,唐代王昌齡,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唐代詩人王昌齡描寫上流貴婦賞春時心理變化的一首閨怨詩。從軍遠征,立功邊塞,成為人們“覓封侯”的重要途徑。丈夫從軍遠征,離別經年,照說應該有愁。第三句是全詩的關鍵,稱為“詩眼”。
標籤: 王昌齡 閨怨 讀書 少婦 詩歌
唐代王昌齡之芙蓉樓送辛漸賞析,該詩的詩人在詩中有什麼隱喻?
芙蓉樓送辛漸,唐代王昌齡,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此詩為一首送別詩。那寒意不僅彌漫在滿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兩個離別友人的心頭上。
標籤: 王昌齡 文化 讀書 詩歌
唐代權德輿之玉台體賞析,該詩的詩人在詩中有什麼隱喻?
玉台體,唐代權德輿,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權德輿此詩標明“玉台體”,也是此類詩作。裙帶自解是夫歸之兆,蟢子飛也是喜兆,於是這女人滿心歡喜,認為丈夫真的要回來了。詩的後兩句寫女子對喜兆的反應。槁砧,即稿砧,是丈夫的隱稱
標籤: 玉台體 文化 讀書 詩歌
唐代劉長卿之送方外上人賞析,該詩的詩人在詩中有什麼隱喻?
孤雲將野鶴,豈向人間住。莫買沃洲山,時人已知處。以淩雲的野鶴形容僧人,貼切有味。塵世難留方外高人。方外高人理應去深山古刹,靜心修煉;囙此,上人歸山,恰得其所,理應祝賀,不該作兒女之態,像俗人那樣依依不捨,甚至帳惘無極。“莫買沃洲山”,暗寓出
標籤: 劉長卿 讀書 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