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如何鑒賞,杜甫寫這首詩的用意是什麼?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代杜甫,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囙此被稱為杜甫“生平第一快詩”。第二聯以轉作承,落脚於“喜欲狂”,這是驚喜的更高峰。詩人的驚喜達到高潮,全詩也至此結束。本詩主要敘寫了詩人聽到官軍收復失地的消息後,十分的喜悅,收拾行裝立即還鄉的事。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代杜甫,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捲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此詩作於唐代宗廣德元年(西元763年)春。當年正月史朝義自縊,安史之亂結束。杜甫聽到這消息,不禁驚喜欲狂,手舞足蹈,沖口唱出這首七律。詩的前半部分寫初聞喜訊的驚喜;後半部分寫詩人手舞足蹈做返鄉的準備,凸顯了急於返回故鄉的歡快之情。全詩情感奔放,處處滲透著“喜”字,痛快淋漓地抒發了作者無限喜悅興奮的心情。囙此被稱為杜甫“生平第一快詩”。除第一句敘事點題外,其餘各句,都是抒發詩人忽聞勝利消息之後的驚喜之情。詩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湧直瀉。後六句都是對偶,但卻明白自然像說話一般,有水到渠成之妙。

首句起勢迅猛,恰切地表現了捷報的突然。詩人多年飄泊“劍外”,備嘗艱苦,想回故鄉而不可能,就是由於“薊北”未收,安史之亂未平。如今“忽傳收薊北”,驚喜的洪流,一下子衝開了鬱積已久的情感閘門,令詩人心中濤翻浪湧。“初聞涕淚滿衣裳”,“初聞”緊承“忽傳”,“忽傳”表現捷報來得太突然,“涕淚滿衣裳”則以形傳神,表現突然傳來的捷報在“初聞”的一刹那所激發的感情波濤,這是喜極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實表現。“薊北”已收,戰亂將息,乾坤瘡痍、黎民疾苦,都將得到療救,詩人顛沛流離、感時恨別的苦日子,總算熬過來了。然而痛定思痛,詩人回想八年來熬過的重重苦難,又不禁悲從中來,無法壓抑。可是,這一場浩劫,終於像噩夢一般過去了,詩人可以返回故鄉了,人們將開始新的生活,於是又轉悲為喜,喜不自勝。這“初聞”捷報之時的心理變化、複雜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寫法,必需很多筆墨,而詩人只用“涕淚滿衣裳”五個字作形象的描繪,就足以概括這一切。

第二聯以轉作承,落脚於“喜欲狂”,這是驚喜的更高峰。“卻看妻子”、“漫捲詩書”,這是兩個連續性的動作,帶有一定的因果關係。當詩人悲喜交集,“涕淚滿衣裳”之時,自然想到多年來同受苦難的妻子兒女。“卻看”就是“回頭看”。“回頭看”這個動作極富意蘊,詩人似乎想向家人說些什麼,但又不知從何說起。其實,無需說什麼了,多年籠罩全家的愁雲不知跑到哪兒去了,這一句是用妻兒的歡欣來襯托詩人的欣喜之情。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緊承上聯從生活細節上細緻的刻畫了詩人的狂喜。“白日”,指晴朗的日子,點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難得“放歌”,也不宜“縱酒”;如今既要“放歌”,還須“縱酒”,正是“喜欲狂”的具體表現。這句寫“狂”態,下句則寫“狂”想。“青春”指春天的景物,春天已經來臨,在鳥語花香中與妻子兒女們“作伴”,正好“還鄉”。詩人想到這裡,自然就會“喜欲狂”了。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是詩人的聯想,身在梓州,頃刻間就已回到家鄉。詩人的驚喜達到高潮,全詩也至此結束。這一聯,包涵四個地名。“巴峽”與“巫峽”,“襄陽”與“洛陽”,既各自對偶(句內對),又前後對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對;而用“即從”、“便下”綰合,兩句緊連,一氣貫注,又是活潑流走的流水對。再加上“穿”、“向”的動態與兩“峽”兩“陽”的重複,文勢、音調,迅急有如閃電,準確地表現了詩人想像的飛馳。“巴峽”、“巫峽”、“襄陽”、“洛陽”,這四個地方之間都有很漫長的距離,而一用“即從”、“穿”、“便下”、“向”貫串起來,就出現了“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的疾速飛馳的畫面,一個接一個地從讀者眼前一閃而過。這裡需要指出的是:詩人既展示想像,又描繪實境。從“巴峽”到“巫峽”,峽險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峽”到“襄陽”,順流急駛,所以用“下”;從“襄陽”到“洛陽”,已換陸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準確。

本詩主要敘寫了詩人聽到官軍收復失地的消息後,十分的喜悅,收拾行裝立即還鄉的事。抒發詩人無法抑制的勝利喜悅與還鄉快意,表現了詩人真摯的愛國情懷,表達了詩人博大的愛國胸懷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本文標題: 唐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如何鑒賞,杜甫寫這首詩的用意是什麼?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951966638099
相关資料
唐詩閣夜如何鑒賞,杜甫寫這首詩中的用意是什麼?
閣夜,唐代杜甫,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夷歌,指四川境內少數民族的歌謠。夔州是民族雜居之地。像諸葛亮、公孫述這樣的歷史人物,不論是賢是愚,都同歸於盡了。這話看似自遣之詞,實際上卻充分反映出詩人感情上的衝突與苦惱。這些詩
標籤: 杜甫 唐詩 讀書 文化 詩歌
唐詩宿府如何鑒賞,杜甫寫這首詩中的用意是什麼?
宿府,唐代杜甫,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其中的“獨宿”二字,是一詩之眼。前兩聯寫“獨宿”之景,而情含景中。“永夜角聲”,意味著戰亂未息。用“强移”二字,表明他並不願意來占這幕府中的“一枝”,而是嚴武拉來的。正是始終壓在
標籤: 杜甫 唐詩 宿府 讀書 詩歌 永夜
唐詩詠懷古跡五首·其五如何鑒賞,杜甫寫這首詩中的用意是什麼?
詠懷古跡五首·其五,唐代杜甫,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這是《咏懷古迹五首》中的最末一篇。可見詩人這一論斷的深遠影響。詩中除了“遺像”是咏古迹外,其餘均是議論,不僅議論高妙,而且寫得極有情
標籤: 杜甫 詠懷古跡 三國 諸葛亮 讀書 宗臣
唐詩詠懷古跡五首·其四如何鑒賞,杜甫寫這首詩中的用意是什麼?
詠懷古跡五首·其四,唐代杜甫,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第四首詠懷的是劉備在白帝城的行宮永安宮。詩人稱頌了三國時劉備和諸葛亮君臣一體的親密關係,抒發了自己不受重用抱負難展的悲怨之情。
標籤: 劉備 杜甫 三國 詠懷古跡 唐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