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郊外踏青寫了一首詩,為何被貶官?

劉禹錫是中國唐朝時期著名的詩人,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大文學家,被稱為“詩豪”。回到長安城的劉禹錫,並沒有被安排實職,處於待用狀態。唐敬宗即位後,劉禹錫才被召回洛陽,此時的他已經54歲了。回來後的劉禹錫又來到了玄都觀,不甘屈服的劉禹錫隨即又寫了一首詩:《再遊玄都觀》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

接下來小編帶你追尋歷史上真實的劉禹錫,探索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歷史故事。

劉禹錫是中國唐朝時期著名的詩人,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大文學家,被稱為“詩豪”。劉禹錫年少時飽讀詩書,是遠近聞名的神童,他21歲便高中狀元,由此步入仕途。此後的數年裏,他因為政績斐然,仕途平步青雲,從基層一路飆升到監察禦史,和韓愈、柳宗元同在禦史台任職,3人關係十分要好。

西元805年,唐順宗即位,劉禹錫的人生軌跡也從此發生變化。唐朝忠臣王叔文因為實行改革觸犯了保守派的利益,最終保守派向皇帝施壓,無奈之下唐順宗下令賜死王叔文,而依附於王叔文,打算轟轟烈烈做一番事業的劉禹錫也被牽連,他和柳宗元等人從京城被貶到地方為官,而這一貶就是10年之久。

西元815年,被貶據外地達10年之久的柳宗元終於被重新調回了京城長安。回到長安城的劉禹錫,並沒有被安排實職,處於待用狀態。第二年的春天,萬物復蘇,百花齊放,劉禹錫心情大好,便外出踏青遊玩散心。劉禹錫不知不覺來到了長安郊區的玄都觀,這是一座道觀,裡面開滿了桃花,滿園的桃花灼灼芬華,恣意盛放,漂亮至極。劉禹錫欣賞著桃花,發現這些桃樹是新種的。

由此劉禹錫又回想起自己被貶官10年之久,天子已變,一朝天子一朝臣,現在又是一批新的權貴當政,劉禹錫猜測這些桃花應該是某些人為巴結權貴們而栽種的。他越想越生氣,詩性大發,寫了一首詩:《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裏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這首詩的意思也很簡單:前兩句描寫了桃花盛開的美景,以及絡繹不絕的人們觀賞桃花的熱鬧場景,而後兩句則是抒情,面對著如此美景,劉禹錫的“老毛病”又犯了,什麼“老毛病”呢?不畏權貴,不趨炎附勢!本意是玄都觀裏的千樹桃花都是我劉禹錫走後栽的,劉禹錫卻直接將其上升到:你們這些趨炎附勢、巴結權貴的小人,不過都是我劉禹錫走後的一些鼠輩而已,有什麼好嘚瑟的。

這就是劉禹錫,雖然被貶了10年,在外過著淒苦清貧的生活,沒有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如今依舊“口無遮攔”。對於心胸狹窄的權貴、趨炎附勢的小人,就是邀表現出愈挫愈勇、永不屈服的態度。劉禹錫並非不懂官場之人,只是他實在不願意與他人同流合污,這是一件很違心的事情。

就在這首詩寫了之後不久,當朝權貴認為劉禹錫在諷刺他們,他們又將這位打不死的“小强”外放了,這一次劉禹錫被貶到了連州、奉節、河州等地,時間又是長達10年之久。唐敬宗即位後,劉禹錫才被召回洛陽,此時的他已經54歲了。回來後的劉禹錫又來到了玄都觀,不甘屈服的劉禹錫隨即又寫了一首詩:《再遊玄都觀》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劉禹錫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你們那些小人,如今已經像桃花一樣被剔除乾淨,我劉禹錫又回來了。劉禹錫雖然是一介文人,他向世人展示的卻是一個摧不垮、壓不倒、意志不衰、一生充滿豪情的硬漢的形象,不愧被稱為“詩豪”。而“玄都觀裏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2句詩已經成為千古名句,被世人所傳頌。

資料標籤: 劉禹錫 桃花
本文標題: 劉禹錫郊外踏青寫了一首詩,為何被貶官?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949857750416
相关資料
關於不食無主之梨出自什麼典故?該典故的內容有什麼道理?
一次,許衡獨自趕路,當時正是炎熱的夏天,烈日像火球一樣炙烤著大地。許衡由於長時間趕路而汗流浹背,口乾舌燥。商販們一聽,趕忙收拾東西去摘梨,許衡卻沒動。商販們不理會許衡,紛紛去摘梨。許衡見狀,只好無奈地獨自走了,他忍著炎熱和口渴繼續趕路。
標籤: 梨樹 許衡
《山居秋暝》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怎麼去理解呢?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山居秋暝》則是王維隱逸詩的代表之作。這裡結合普通律詩四聯營造意境的規律略作分析。尾聯詩人以一種感歎的語調表達自己對這一意境的無限喜愛:“歇”就是消散,消失。王維這裡與之唱反調:這山中
標籤: 山居秋暝 讀書 詩歌 王維
《玉階怨》的作者是誰?這首詩詞的原意是什麼?
明月意象是中國古代詩詞中的重要意象,更是李白詩歌中的主體意象。據統計,《全唐詩》收李白詩1166首,出現“月”523次,其頻率遠高於全唐詩的平均數。如這首《玉階怨》,明月不僅是瑩潔的象徵,也是高遠的象徵,也是清婉的象徵。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
標籤: 玉階怨 李白 詩歌 文化 讀書
《暮江吟》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怎麼去理解呢?
暮江吟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聽到潮聲“吼地來”有什麼感受?看到潮頭“觸山回”有什麼感歎?與劉禹錫筆下八月的錢塘濤的壯美相比,白居易筆下九月初三的暮江則是優美。已接近地平線的夕陽斜映在江面上,就像紅色
標籤: 暮江吟 讀書 文化 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