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唯一入選教材的詩,堪稱經典中的經典

王勃的一生猶如隕石,既絢麗又短暫,留下的光輝不僅照耀著當時的大唐,千百年之後同樣無法抹去,直至今日,仍然震撼著人們的心靈。在他為數不多的詩作中,有一首更是經典中的經典,如今人人都會背誦!

王勃的一生猶如隕石,既絢麗又短暫,留下的光輝不僅照耀著當時的大唐,千百年之後同樣無法抹去,直至今日,仍然震撼著人們的心靈。

王勃僅活了二十七歲,卻留下許多不朽的佳作,令人讚歎其才華之餘,又感慨天妒英才,作為“初唐四傑”之首的王勃,如若不死,必然會以其才華和寬廣的胸懷躋身入李白、杜甫之列。在他為數不多的詩作中,有一首更是經典中的經典,如今人人都會背誦!是哪一首呢?小編為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一、王勃簡介

根據《舊唐書》中的記載,王勃年僅六歲便能成文,而且流暢不已,因而被人們稱之為“神童”。古時也曾出過許多神童,例如方仲永便是其中一位,可惜他選擇自甘墮落,最終淪為平庸之輩,而王勃則不然,幼年突顯天賦,並為之下苦功,在文學方面創出眾多佳績,例如其代表作《滕王閣序》。

雖然文學之路順暢,但是王勃的仕途卻頗為坎坷,因一篇《檄英王雞文》,王勃觸怒了唐高宗,剛鋪墊起來的仕途被毀於一旦。後來王勃因殺死官奴曹達而受罰,雖未丟掉性命,仕途之路卻無望了,此外,此事還連累王勃的父親被貶到南荒之外!

王勃從小接觸儒家思想,雖為人放蕩,但一直以儒家禮法作為行事準則,如今父親因自己犯事而遭到牽連,王勃內心非常自責懊悔,便一路輾轉前去看望父親,不料在歸途中卻不幸遇難,因溺水驚悸而死,可惜,一代英才就此隕落,永遠長眠於歷史之中!

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言歸正傳,簡單介紹完王勃的經歷之後,我們再來看看他留下來最經典的一首詩作,便是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下麵我們先看一看這首詩的原貌:

圖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詩句資料截圖

從詩作的題目中,我們可以知道這是一首送別詩,王勃於長安送別友人時所寫,至於所送友人是誰,史料中並沒有詳細記載,只知道姓氏為“杜”。

而這位杜姓友人即將要赴任“少府”之職,此詩的送別一掃前人送別的愁苦,也不見後人離別時的傷感之態,詩中境界之高深,當屬五律第一!

三、詩詞解析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都城長安被三秦圍繞,上得城樓,雲霧繚繞之下似乎能看到川蜀。詩篇一開頭便指明了送別地點以及友人去往之處。

此處“三秦”指都城附近的關中一帶,秦朝末期項羽一路攻入咸陽,將關中分為三區,而後將其賞賜給了三比特秦朝降將,之後人們便稱三區為“三秦”,這裡的“五津”則指的是四川省岷江的五渡口。

這一句中的“望”字用得非常好,長安到蜀川,兩地相隔不下千里,這樣的距離卻能望得見!其實,這只是詩人想像出來的意境,彰顯出詩文的豪邁之氣,這直接奠定了此詩的基調,絲毫悲傷之情都未見!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這兩句交代了詩人與友人離別的原因,畫風一轉,開始鋪墊傷感之情。與友人離別,我心中有著無限的情感,當初我們都曾在官場中沉浮飄蕩。

王勃的家鄉在絳州,如今為了功名不遠萬里來到長安,飽嘗思鄉之苦,這一句把天底下“宦遊人”共有的淒涼放大,讓人感受到一股無可奈何的悲傷。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接著畫風再次轉變,傷感之情瞬間不見,只看到一股豪邁之風,不管身在何處,只要我們的心意相通,那麼就算遠在天涯海角也如近鄰一般。這一句體現出了兩人的友誼,就算萬水千山也阻隔不了兩人的情誼!人生最得意的莫過於找尋到此種友情了,不受時間空間所限。

如今,這兩句也是人人都會背誦,不過,我們也不能僅停留在只會背誦的層面,而是應該深入理解詩詞的意思,去理解和感悟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不要因在岔路時的分別,就哭哭啼啼像小兒女一般,最後兩句也不見離別傷感之情,突顯出來的是一股豁然爽朗之氣,高適曾留下一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王勃的這兩句與其相比絲毫不弱,不愧是天才!

一般我們認為,如果離別時不見淚水,那多半是沒有太多感情,例如,柳永與情人離別時寫下“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淚流滿面,這是傷心離別,那麼王勃不流淚真是因沒有感情嗎?

當然不是,王勃深知“聚散終有時”這個道理,在一起時珍惜相處時光,離別時互道珍重,所以王勃在離別時才會對好友說道:“不要因一時之別而感到傷感”,這不哭的離別,同樣令人感動。

縱觀全詩,僅有短短四十字,不見離別悲情,卻將離別要表達出來的情感傾瀉得淋漓盡致,讓人深受感動。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離別總是摻雜著傷感之情,參雜著無奈之舉,但是王勃卻讓我們看到了一種豁達的心理。“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這一句更是傳世之經典!千百年來,無人能超越。

四、總結

如今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王勃,依然被他的才情所傾倒,我們必須要承認,上天對王勃是厚愛的,不然不會給了他一身才華,年紀輕輕便以光輝照耀古今大地,同時,上天對他也是嫉妒的,給了他才華,卻沒能給他一個順暢的人生!實屬遺憾。

不過,唯一值得慶倖的是,至今我們還能看到王勃的詩文,他的作品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變得一文不值,反而時間賦予了他作品更多的光輝,如今讀來,其作品煥發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今人不忘王勃,已是對他最大的安慰和尊敬了,各位,你們是否喜歡這位命途多舛的青年才俊呢?如果喜歡,你們最喜歡他的哪一部作品呢?

本文標題: 王勃唯一入選教材的詩,堪稱經典中的經典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945613813005
相关資料
《調笑令·邊草》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怎樣去理解呢?
戍邊的兵士已老。遠處傳來胡笳一聲,令人腸斷欲絕。這首詞是作者為了表達邊塞阿兵哥渴望回歸故鄉的願望而作。
標籤: 調笑令 詩歌
《踏莎行·春暮》的原文是什麼?這首詞該如何賞析呢?
春色將闌,鶯聲漸老,紅英落盡青梅小。畫堂人靜雨濛濛,屏山半掩餘香嫋。⑴踏莎(suō)行:詞牌名。又名“柳長春”“喜朝天”等。南唐李煜《采桑子》詞:“亭前春逐紅英盡。”唐溫庭筠《南歌子》詞:“撲蕊添黃子,呵花滿翠鬟,鴛枕映屏山。”此指重大之事
標籤: 踏莎行·春暮 踏莎行 讀書 文化 詩歌
《訴衷情·永夜拋人何處去》的作者是誰?這首詩詞的原意是什麼?
永夜拋人何處去?香閣掩,眉斂,月將沉。因毛文錫詞句有“桃花流水漾縱橫”,又名《桃花水》;因顧夐本詞,又名《怨孤衾》。顧敻,五代詞人。生卒年、籍貫及字型大小均不詳。前蜀王建通正時,以小臣給事內廷,見禿鷲翔摩訶池上,作詩刺之,幾遭不測之禍。入後
標籤: 訴衷情·永夜拋人何處去 永夜 詩歌
《長相思·吳山青》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怎樣去理解呢?
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送迎,爭忍有離情?看吳山青青,看越山青青,錢塘兩岸青山相對迎。江潮已漲,船兒揚帆要遠行。長大後,曾漫遊江淮間,後隱居杭州西湖,結廬孤山。常駕小舟遍遊西湖諸寺廟,與高僧詩友相往還。其侄林彰、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
標籤: 長相思·吳山青 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