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隱《西施》:作者反對嫁罪婦女的態度是一貫的

“自有時”表示吳國滅亡自有其深刻的原因,而不應歸咎於西施個人,這無疑是正確的看法。羅隱反對嫁罪婦女的態度是一貫的。聯系《西施》作比照,一咏史,一感時,題材不同,而精神實質並無二致。這樣看來,《西施》的意義又何止為歷史作翻案而已!

羅隱(833年2月16日—910年1月26日),原名羅橫,字昭諫,杭州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新登鎮)人。唐代文學家。著有《讒書》及《兩同書》等,前者對當時社會進行的揭露和批判相當深刻,有很强的戰鬥性;後者提出“仁政”,力圖提煉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濟術”。詩集有《甲乙集》,頗有諷刺現實之作,多用口語,於民間流傳頗廣。那麼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羅隱的《西施》,一起來看看吧!

西施

羅隱〔唐代〕

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

歷來咏西施的詩篇多把亡吳的根由歸之於女色,客觀上為封建統治者開脫或減輕了罪責。羅隱這首小詩的特异之處,就是反對這種傳統觀念,破除了“女人是禍水”的論調,閃射出新的思想光輝。

“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一上來,詩人便鮮明地擺出自己的觀點,反對將亡國的責任强加在西施之類婦女身上。這裡的“時”,即時會,指促成家國興亡成敗的各種複雜因素。“自有時”表示吳國滅亡自有其深刻的原因,而不應歸咎於西施個人,這無疑是正確的看法。有人認為這裡含有宿命論成分,其實是出於誤解。“何苦”,勸解的口吻中含有嘲諷意味:你們自己誤了國家大事,卻想要歸罪一個弱女子,真是何必呢!當然,挖苦的對象並非一般吳人,而是吳國統治者及其幫閒們。

“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後面這兩句巧妙地運用了一個事理上的推論:如果說,西施是顛覆吳國的罪魁禍首,那麼,越王並不寵倖女色,後來越國的滅亡又能怪罪於誰呢?尖銳的批駁通過委婉的發問語氣表述出來,絲毫不顯得劍拔弩張,而由於事實本身具有堅強的邏輯力量,讀來仍覺鋒芒逼人。

羅隱反對嫁罪婦女的態度是一貫的。僖宗廣明年間(880—881),黃巢起義軍攻入長安,皇帝倉皇出逃四川,至光啟元年(885)才返回京城。詩人有《帝幸蜀》一首絕句記述這件事:“馬嵬山色翠依依,又見鑾輿幸蜀歸。泉下阿蠻應有語,這回休更怨楊妃。”“阿蠻”即“阿瞞”的通假,是唐玄宗的小名。前一回玄宗避安史之亂入蜀,於馬嵬坡縊殺楊妃以杜塞天下人口。這一回僖宗再次釀成禍亂奔亡,可找不到新的替罪羊了。詩人故意讓九泉之下的玄宗出來現身說法,告誡後來的帝王不要諉過於人,諷刺是够辛辣的。聯系《西施》作比照,一咏史,一感時,題材不同,而精神實質並無二致。這樣看來,《西施》的意義又何止為歷史作翻案而已!

本文標題: 羅隱《西施》:作者反對嫁罪婦女的態度是一貫的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627454876943
相关資料
羅隱《贈妓雲英》:此詩寓憤慨於調侃,化嚴肅為幽默
贈妓雲英羅隱〔唐代〕鐘陵醉別十餘春,重見雲英掌上身。從文字風格看,此詩寓憤慨於調侃,化嚴肅為幽默,亦諧亦莊,耐人尋味。這首詩為雲英的問題而發,是詩人的不平之鳴。當詩人在“十餘春”後再次見到已屬半老徐娘的雲英的時候,其婀娜的身姿竟然還同十餘年
標籤: 雲英 贈妓雲英 羅隱 讀書 文化
王績所作的《醉後》,寫出詩人對酒和生活的熱愛
下麵跟小編一起瞭解一下王績所作的《醉後》吧。尊重每個人的生活方式,給予其自由的正當的權利。這就是驕傲了,是一種屬於詩人的蠻不講理。原來,寫詩一直都是“個人”的事。《醉後》[唐]王績阮籍醒時少,陶潜醉日多。正是對於酒的熱愛,也未嘗不是出於對生
標籤: 王績 詩人 詩歌 讀書
王績所作的《入長安咏秋蓬示辛學士》,是對友人的問候
下麵跟小編一起瞭解一下王績所作的《入長安咏秋蓬示辛學士》吧。《入長安咏秋蓬示辛學士》[唐]王績遇坎聊知止,逢風或未歸。我們先看詩題,在收入《全唐詩》裏時,題目為《建德破後入長安咏秋蓬示辛學士》,前面還有四個字“建德破後”。如此以來,我們便可
標籤: 王績 文化 讀書 詩歌
紅樓夢中賈探春管家後是如何立威的?有何深意
在《紅樓夢》裏探春有了管家的機會,才得意沒幾天,就讓趙姨娘給難堪,當然這是表面現象,背後的文章,是眾人小看她,包括王夫人這個嫡母也一樣,因為她是庶女,故意給出難題。(二)探春為什麼拿平兒立威?
標籤: 賈探春 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