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隱《黃河》:此詩對唐末昏暗的社會現實作了真實寫照

羅隱的這首《黃河》,表面上借用黃河的特點和典故來對其施以賦咏之辭,實則為借事寓意,對唐末昏暗的社會現實作了真實寫照,尤其是大力抨擊和諷刺了唐代腐敗的科舉制度,令士心為之一振。將諷喻之矛頭直指最高統治者,言論大膽而尖銳。

羅隱(833年2月16日—910年1月26日),原名羅橫,字昭諫,杭州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新登鎮)人。唐代文學家。著有《讒書》及《兩同書》等,前者對當時社會進行的揭露和批判相當深刻,有很强的戰鬥性;後者提出“仁政”,力圖提煉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濟術”。詩集有《甲乙集》,頗有諷刺現實之作,多用口語,於民間流傳頗廣。那麼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羅隱的《黃河》,一起來看看吧!

黃河

羅隱〔唐代〕

莫把阿膠向此傾,此中天意固難明。

解通銀漢應須曲,才出昆侖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帶小,仙人占鬥客槎輕。

三千年後知誰在?何必勞君報太平!

羅隱的這首《黃河》,表面上借用黃河的特點和典故來對其施以賦咏之辭,實則為借事寓意,對唐末昏暗的社會現實作了真實寫照,尤其是大力抨擊和諷刺了唐代腐敗的科舉制度,令士心為之一振。

首聯“莫把阿膠向此傾”借意於庾信《哀江南賦》:“阿膠不能止黃河之濁。”其意雲,即使用再多阿膠也無法將黃河之渾濁澄清,純為徒勞無功之舉,以此為喻,暗示當時科舉取士之虛偽;“此中天意固難明”,當時奸邪當道,以曲求通之事舉不勝舉,誰能真正明了天意。將諷喻之矛頭直指最高統治者,言論大膽而尖銳。


頷聯“解通銀漢應須曲,才出昆侖便不清”,以具體描述黃河之“曲”與“濁”來進一步描畫科場黑暗之現實狀況。黃河自古即有“九曲”之說,酈道元《水經注》曰:“黃河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矣”,劉禹錫《浪淘沙》詞有“九曲黃河萬裏沙”,宋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九一高適《九曲詞》解題:“《河圖》曰:‘河水九曲。’”這裡以黃河之“曲”通“銀漢”為題,一語雙關,所謂“曲”,表面上指黃河河道的蜿蜒曲折,實際上指科舉考試中各種見不得人的不正當手段與途徑,而“銀漢”在古代詩詞中常指人主或朝廷,這樣看來,一般士人渴望投身仕途之途可謂難於登天,官場科舉之腐朽不堪於此更可見一斑。後句中的“昆侖”是古人誤解的黃河發源之地,“才出昆侖便不清”,從源頭上就是“濁”,此中寓意顯而易見,是對最高統治者的批判,也是對不公正社會的鞭笞。

頸聯“高祖誓功衣帶小,仙人占鬥客槎輕”,其間包含了兩個典故,從具體層面上揭示了封建政治的腐朽。前者是漢高祖平定天下、分封群臣時的誓詞,意為保王公貴族之爵位永存;後者是張騫尋黃河源頭遇仙之事。兩句合意,可知一般的寒門士子想要出將入相是比登天還難的。此句從另一個側面再次抨擊了社會的不公,懷才不遇之感也暗含其中。加上尾聯的“三千年後知誰在,何必勞君報太平”一聲無奈的感歎,憤意難平,是對上天的控訴,是對統治者的不滿,是對整個社會的失望。

這首詩切定黃河,而又別有所指,寓言寫物,巧妙貼切,新警深刻,構思獨特。詩人對於晚唐混亂黑暗的現實作了痛快淋漓的揭露和鞭笞,在此類詩作中很具有代表性。

資料標籤: 黃河 羅隱 歷史 唐朝
本文標題: 羅隱《黃河》:此詩對唐末昏暗的社會現實作了真實寫照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627409213063
相关資料
許敬宗所作的《擬江令九日賦》,蘊含濃重的思鄉之情
唐代許敬宗所作的《擬江令九日賦》,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往下看。許敬宗把世事洞明之後,沒有變成人格上的學問,反而汲取其中惡劣的世故,最後變成“奸佞之輩”,位列大唐奸臣傳之一,遭人鄙視。而事實是許敬宗據江總詩韻,共擬寫兩首。
標籤: 許敬宗 江總 文化 讀書 詩歌 菊花
紅樓夢中三百兩銀子是多少錢?王夫人為何會為難?
然而,讓人沒想到的是,這區區三百兩銀子,竟然難住了豪門貴婦王夫人!王夫人一個月的月錢是二十兩銀子,三百兩銀子,是王夫人一年零三個月的月錢。若真是靠著月錢過日子,王夫人大概連西北風都喝不起。所以,所謂的沒錢,只不過是從官中搜刮不出來錢,才讓王
標籤: 王夫人 文化 讀書 王熙鳳 賈母
羅隱《鸚鵡》:作者借用向鸚鵡說話的形式來吐露自己的心曲
三國時候的名士禰衡有一篇《鸚鵡賦》,是托物言志之作。當然,鸚鵡本身是無所謂出語招禍的,顯然又是作者的自我比况。這首詠物詩,不同於一般的比興托物,而是借用向鸚鵡說話的形式來吐露自己的心曲,勸鸚鵡實是勸自己,勸自己實是抒泄自己內心的悲慨,淡淡說
標籤: 羅隱 文化
羅隱《籌筆驛》:作者將諸葛亮規劃的勝利和挫折歸於時運
諸葛亮死後,魏將鄧艾率軍攻蜀,譙周勸後主投降。這裡把諸葛亮規劃的勝利和挫折歸於時運。李商隱《籌筆驛》:“管樂有才真不忝,歇業無命欲何如?”這樣的看法勝過兩篇《籌筆驛》的看法。看到籌筆驛上的猿鳥還像在畏簡書,風雲長期在保護營栅,極力寫出諸葛亮
標籤: 諸葛亮 三國 籌筆驛 羅隱 蜀國 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