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齡《賦得自君之出矣》:此詩清新可愛,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

著有《曲江集》,譽為“嶺南第一人”。那麼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張九齡的《賦得自君之出矣》,一起來看看吧!賦得自君之出矣張九齡〔唐代〕自君之出矣,不復理殘機。思君如滿月,夜夜减清輝。首句“自君之出矣”,即拈用成句。比喻美妙貼切,想像新穎獨特,使整首詩顯得清新可愛,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

張九齡(673年~740年)字子壽,號博物,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唐朝開元名相、政治家、文學家、詩人,西漢留侯張良之後,西晋壯武郡公張華十四世孫。積極發展五言古詩,詩風清淡,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託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著有《曲江集》,譽為“嶺南第一人”。那麼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張九齡的《賦得自君之出矣》,一起來看看吧!

賦得自君之出矣

張九齡〔唐代〕

自君之出矣,不復理殘機。

思君如滿月,夜夜减清輝。

此詩是賦得體,無論是賦詩得題,還是賦詩得句,總之是擬作。自六朝至唐代,擬此者代不乏人。詩人擬之,自是一次學詩演練。

首句“自君之出矣”,即拈用成句。良人離家遠行而未歸,表明了一個時間概念。良人離家有多久,詩中沒有說,只寫了“不復理殘機”一句,發人深思:首先,織機殘破,久不修理,表明良人離家已很久,女主人長時間沒有上機織布了;其次,如果說,人去樓空給人以空虛寂寥的感受。那麼,君出機殘也同樣使人感到景象殘舊衰颯,氣氛落寞冷清;再次,機上布織來織去,始終未完成,它仿佛在訴說,女主人心神不定,無心織布,內心極其不平靜。

以上,是對事情起因的概括介紹,接著,詩人便用比興手法描繪她心靈深處的活動:“思君如滿月,夜夜减清輝。”古詩十九首中,以“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直接描摹思婦的消瘦形象,寫得相當具體突出,而在這裡,詩人用皎皎明月象徵思婦情操的純潔無邪,忠貞專一。“夜夜减清輝”,寫得既含蓄婉轉,又真摯動人。比喻美妙貼切,想像新穎獨特,使整首詩顯得清新可愛,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

本文標題: 張九齡《賦得自君之出矣》:此詩清新可愛,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621714940704
相关資料
張九齡《感遇十二首·其七》:毫無矯揉造作、雕琢晦澀之病
感遇十二首·其七張九齡〔唐代〕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張九齡詩歌語言生動、比喻貼切,毫無矯揉造作、雕琢晦澀之病。劉熙載在《藝概》中,稱張九齡的詩歌“獨能超出一格,為李、杜開先”。就是指這類《感遇詩》。
標籤: 張九齡 感遇十二首 讀書 詩歌
張九齡《感遇十二首·其一》:借蘭桂之芳香比喻自己的高志美德
感遇十二首·其一張九齡〔唐代〕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遭貶後,他曾作《感遇十二首》,運用比興手法,表現其堅貞清高的品德,抒發自己遭受排擠的憂思。這首詩以蘭、桂自况,借蘭桂之芳香比喻自己的高志美德,使人感到貼切自然,蘊含深厚,耐人尋味。
標籤: 張九齡 感遇十二首 文化
韋應物《調笑令·河漢》:全詞在此恨綿綿無絕期的氣氛中結束
調笑令·河漢韋應物〔唐代〕河漢,河漢,曉掛秋城漫漫。離別,離別,河漢雖同路絕。星河,無邊無際,將人的思緒引向遠方。這一層是在為寫相思渲染淒清的氣氛。“相思”是這首詞的中心。距離遙遠,相見無期是主人公愁苦的兩端。全詞在此恨綿綿無絕期的氣氛中結
標籤: 韋應物 河漢 調笑令 讀書 詩歌
韋應物《休假日訪王侍禦不遇》:作者構思之妙,於此可窺一斑
休假日訪王侍禦不遇韋應物〔唐代〕九日馳驅一日閑,尋君不遇又空還。末句妙語雙關,既是友人居住環境的具體描繪,又是友人詩思詩境的比况形容,其中透露出的對友人的欽慕之情宛然可見,韋作構思之妙,於此可窺一斑。
標籤: 韋應物 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