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曙《浣溪沙·枕障薰爐隔繡帷》:全詞寫得真切、自然、哀婉動人

張曙,小字阿灰,是南陽人,是侍郎張禕之從子。唐昭宗龍紀元年進士,官至拾遺。那麼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張曙的《浣溪沙·枕障薰爐隔繡帷》,一起來看看吧!浣溪沙·枕障薰爐隔繡帷張曙〔唐代〕枕障薰爐隔繡帷,二年終日苦相思,杏花明月始應知。因這情,花知、月知、天知、地知,如此深切的感情確實哀婉動人。全詞寫得真切、自然、哀婉動人。

張曙,小字阿灰,是南陽(今屬河南)人,是侍郎張禕之從子。(一說侄)。唐昭宗龍紀元年(889年)進士,官至拾遺。曙工詩善詞,才名籍甚。頗為鄉里所重。詞傳一首,或疑張泌作。那麼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張曙的《浣溪沙·枕障薰爐隔繡帷》,一起來看看吧!

浣溪沙·枕障薰爐隔繡帷

張曙〔唐代〕

枕障薰爐隔繡帷,二年終日苦相思,杏花明月始應知。

天上人間何處去,舊歡新夢覺來時,黃昏微雨畫簾垂。

詞的上闋看似平淡,然而有些地方也頗見精巧。如首句的“隔”字,既交代了室內枕屏、薰爐與繡帷間的位置,更使人生出一種人去樓空、遠隔天涯的聯想。第三句,杏花明月用來作為春秋季節的特徵,並且用擬人的手法賦予它們人的感知,點明只有杏花明月深知作者的相思之苦。這樣寫,的確為詞的意境增添了一分落寞與惆悵。

詞的下闋構意佳妙。代為設想愛姬已逝,卻不願信其逝,故著一問句,愈見其恍惚哀慟之態。下麵兩句更妙,舊日的歡情只有在新夢中重現,正當纏綿悱惻之際,忽然醒來,惟有“枕障薰爐隔繡帷”,此時的悲哀之情可想而知。但作者到此意猶未足,再著力添上一筆,醒來之時,正值黃昏,畫簾低垂,雨聲瀝瀝,真是到了“此恨綿綿無絕期”的境界。古人曾說,詞起結最難,而結尤難於起,如這首詞的結句,不僅為全詞增添了畫意詩情,並且給人留下了極為豐富的想像餘地,真是所謂詞家本色,故能打動悼亡者之心。

縱觀全詞,詞的上片先寫悼亡、相思之情,枕障、薰爐、繡帷依然如故,但物在人非。面對有情之物,悼亡之人仿佛看到了昔日愛姬。遐想當年,他與愛姬情之融融,愛之切切。深情所系,愛姬逝去的兩年之中,每日情思嫋嫋,過往的回憶使他無法忘懷,不禁邀請春花、明月與之共語。因這情,花知、月知、天知、地知,如此深切的感情確實哀婉動人。下片寫夢中相會,情到深處,悼亡人竟不信愛姬已逝,上天入地苦苦尋覓,但都成空,只好在夢鄉重溫舊情,而這往日的歡樂,又仿佛別添幾分新鮮。這新鮮,是經年之後愛情的一種昇華。全詞寫得真切、自然、哀婉動人。

資料標籤: 浣溪沙 文化
本文標題: 張曙《浣溪沙·枕障薰爐隔繡帷》:全詞寫得真切、自然、哀婉動人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614016403108
相关資料
成語“指鹿為馬”是什麼意思?背後有什麼典故?
如何解釋成語“指鹿為馬”?這時趙高盯著群臣,指著鹿大聲問:大家看,這樣身圓腿瘦,耳尖尾粗,不是馬是甚麼?他以為自己瘋了,從此越來越糊塗,朝政上的事都完全由趙高來操縱。趙高暗中把那些說實話的人殺掉,又派人殺死二世,霸佔整個朝廷,最後終於導致秦
標籤: 趙高
吳文英《點絳唇·試燈夜初晴》:詞人寫得紆徐頓挫,舒卷自如
點絳唇·試燈夜初晴吳文英〔宋代〕卷盡愁雲,素娥臨夜新梳洗。“情如水”二句也顯示出吳文英語言精警的特點。
標籤: 點絳唇·試燈夜初晴 吳文英 點絳唇 文化 讀書
成語“害群之馬”是什麼意思?背後有什麼典故?
如何解釋成語“害群之馬”?比喻危害社會或集體的人。黃帝感到這小孩不簡單,就問他如何治理天下。黃帝一聽,趕忙叩頭致謝,稱牧童為天師。
標籤: 黃帝 牧童
秦觀《桃源憶故人·玉樓深鎖薄情種》:此詞既雅又俗,殊難界定
桃源憶故人·玉樓深鎖薄情種秦觀〔宋代〕玉樓深鎖薄情種,清夜悠悠誰共?可見此詞既雅又俗,殊難界定,可以雅俗共賞視之。在中國傳統文學中,一般稱男子為薄情郎或薄幸,這裡的“薄情種”概指夫婿。月冷霜寒,境界極其淒清。
標籤: 桃源憶故人·玉樓深鎖薄情種 秦觀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