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不恥下問”是什麼意思?背後有什麼典故?

如何解釋成語“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如何解釋成語“不恥下問”?有什麼典故?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成語】:不恥下問

【拼音】:bùchǐxiàwèn

【解釋】:樂於向學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學習,而不覺得不好意思。

【成語故事】:

衛國有個大夫叫孔圉,聰敏好學,非常謙虛。孔圉後,衛國國君為了讓後人學習和發揚他的好學精神,特別賜給他一個文的稱號。孔子有個學生名叫子貢,也是衛國人,他認為孔圉並不像人們所說的那樣好,不應得到那麼高的評估。於是去問孔子:憑什麼賜給孔圉‘文’的稱號?孔子說:孔圉非常勤奮好學,聰明靈活,而且經常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請教,一點兒也不感到羞耻。

不恥下問:指不以向學問或職位較低的人請教為耻。

《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資料標籤: 國學 衛國 孔子 儒家
本文標題: 成語“不恥下問”是什麼意思?背後有什麼典故?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612020191021
相关資料
成語“不逞之徒”是什麼意思?背後有什麼典故?
如何解釋成語“不逞之徒”?鄭國一些貴族公子對此非常不滿,打算發兵討伐。最後,他們攻入國都,闖進宮中,殺死了子駟,劫持了簡公。後來,子駟之子子產,平定了這次叛亂,成為鄭國國君。
標籤: 鄭國 歷史
成語“不辨菽麥”是什麼意思?背後有什麼典故?
如何解釋成語“不辨菽麥”?隨後,士魴等人在京師迎按年僅14歲的周子為國君。當時,晉國的一些貴族為了自己把持朝政,很願意事奉這位14歲的小國君,並且誇周子如何能幹,如何聰明。別看這位周子才14歲,還真有些小才能。“不辨菽麥”即分不清豆子和麥子
標籤: 周子
成語“捕風捉影”是什麼意思?背後有什麼典故?
如何解釋成語“捕風捉影”?漢成帝二十歲做皇帝,到四十多歲還沒有孩子。漢成帝認為穀水說得很有道理,便聽從了他的意見。
標籤: 歷史
成語“補天浴日”是什麼意思?背後有什麼典故?
如何解釋成語“補天浴日”?太陽女神羲和,生有10個兒子,也就是10個太陽。早上,不論哪個太陽值班,都由他們的媽媽羲和架車伴送。平常人們形容無可比擬的極大的功績時,就借用“女媧補天”和“羲和浴日”這兩個故事來作比喻,稱為“補天浴日”。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