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蝶戀花·小院深深門掩亞》:整整一闋文字,讀來唯有寂寞

蝶戀花·小院深深門掩亞歐陽修〔宋代〕小院深深門掩亞。上片用“小院深深門掩亞”提起,既表明了這座小院中女主人公的身份,又表現出她此時的心境。整整一闋的文字,令人感到最真切的只有兩個字:寂寞。

歐陽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於綿州(今四川省綿陽市),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並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被後人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他領導了北宋詩新運動,繼承並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其散文創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了一代文風。那麼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歐陽修的《蝶戀花·小院深深門掩亞》,一起來看看吧!

蝶戀花·小院深深門掩亞

歐陽修〔宋代〕

小院深深門掩亞。寂寞珠簾,畫閣重重下。欲近禁烟微雨罷,綠楊深處秋千掛。

傅粉狂遊猶未舍。不念芳時。眉黛無人畫。薄幸未歸春去也,杏花零落香紅謝。

上片用“小院深深門掩亞”提起,既表明了這座小院中女主人公的身份,又表現出她此時的心境。一個能在深深庭院中生活的女子,肯定是比特貴族婦女,她之所以不把門緊緊鎖上,是因為她朝思暮想的情郎還沒回家,她在苦苦地等待著呢。按理說如此“芳時”,她應該走出房門,起碼要到自家的庭院裏觀賞春光才是,可她又為什麼把重重的珠簾都垂下來呢。在這一句裏,一定不能忽略“寂寞”二字,正是由於如此大好時光裏沒有人與她共度,使她感到無比寂寞,沒有心情去欣賞花草。時間已經接近寒食,楊柳也已長得茂盛,而庭院裏那架秋千,依舊孤孤單單地懸掛在那裡無人理會:見不到女主人公嬌美的身影,更聽不到她銀鈴般的笑聲。“欲近”句點明時間是寒食節,一場小雨後,更顯淒清蕭索。“綠楊”句更顯環境之深邃寂寞。整整一闋的文字,令人感到最真切的只有兩個字:寂寞。


下片著力寫女子的孤獨與哀切,她在心底埋怨著深深愛著的那個情郎,他是那麼英俊瀟灑,倜儻風流,可惜無論愛他有多深,他都沒有真正把自己放在心上,依舊在外面恣意冶遊。你知道不知道,大好春光裏,苦苦等待你歸來的美人已有很多天沒有好好梳妝了,本該替我畫眉的你真的把我忘到腦後去了。眼看著春天快過完了,你這個薄情郎還沒有回家,不知道你想讓我等到什麼時候。到此為止,女子的情緒越來越激動,雖然這些話只能默默地對自己說,但她畢竟在屋裡待不住了,無法自控地走出屋門,盼望著出現奇迹:或許一眼看到那冤家就在門前,朝她走來呢。然而這只是她的一廂情願,映入她眼簾的,僅僅是粉紅色的花瓣隨著風兒紛紛落下。最後這句話很有深意,它不僅强力昭示了女主人公的失意,更把女子紅顏易逝的哀苦通過杏花飄零折射出來,更新增了全詞的情感力度。

詞寫閨怨,寫一個女子由於丈夫薄幸,放蕩不歸,又值暮春時節,從而引起的寂寞無聊、哀怨感傷,卻又無可奈何的感情。這些都是她內心的哀怨,但她內心更存在著焦急,“薄幸”人還未回來,可春已歸去,杏花已零落凋謝。她的內心是多麼盼望春歸之前能與這個“薄幸”人相聚。

資料標籤: 歐陽修 蝶戀花 宋朝
本文標題: 歐陽修《蝶戀花·小院深深門掩亞》:整整一闋文字,讀來唯有寂寞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609873309347
相关資料
歐陽修《禮部貢院閱進士就試》:有一種惜才愛才的真摯感情
禮部貢院閱進士就試歐陽修〔宋代〕紫案焚香暖吹輕,廣庭清曉席群英。頸聯表明考試意義,詩人對此景象不禁發生感慨,濟濟多士,盡是天下英才,國家的棟樑。全詩透露出一種惜才愛才的真摯感情,也表達了要為國選出真才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標籤: 歐陽修 宋朝
歐陽修《蝶戀花·嘗愛西湖春色早》:全詞樂景入筆,由樂而哀
蝶戀花·嘗愛西湖春色早歐陽修〔宋代〕嘗愛西湖春色早。“嘗愛西湖春色早”直抒胸臆,以西湖早春與暮春相對比,表明對西湖早春的喜愛之情。全詞樂景入筆,詞情由樂而哀,變而為曠達,轉而為無奈,將遲暮之人賞春時的複雜心情表現得細緻人微,形象生動。
標籤: 歐陽修 蝶戀花 宋朝
歐陽修《玉樓春·洛陽正值芳菲節》:即景抒情,筆鋒直轉抒寫別離
玉樓春·洛陽正值芳菲節歐陽修〔宋代〕洛陽正值芳菲節,穠豔清香相間發。用“洛陽正值芳菲節”開頭,一下子就把讀者帶進了離人所的滿城春色的地方。下片設想離開洛陽所經之處的風景及旅途之狀,進一步渲染離情。
標籤: 歐陽修 洛陽 玉樓春·洛陽正值芳菲節 玉樓春 宋朝 文化
紅樓夢中賈政有多寵愛趙姨娘?有什麼東西吸引他
《紅樓夢》第72回,曹雪芹別出心裁地安排了一個“趙姨娘侍寢”的場景,這也是整本書第一次正面描寫賈政的私人生活:是晚,(趙姨娘)得空便先求了賈政。可正是因為賈政的優秀,才讓他和趙姨娘的親密關係看起來撲朔迷離。以筆者之見,賈政之所以跟趙姨娘顯得
標籤: 趙姨娘 賈政 讀書 文化 賈母 榮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