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楊四郎真的存在嗎楊四郎的原型又是誰

楊四郎是楊業四子,天生俊朗,武藝高強,據說是當時京師眾多少女心中的理想郎君。楊四郎年少叛逆,他的父親和母親時常對他不認可,這也使得楊四郎有了忍辱負重的性格,而楊四郎也是七郎八虎中唯一長壽的人。

對楊家將楊四郎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攷。

楊四郎是楊業四子,天生俊朗,武藝高強,據說是當時京師眾多少女心中的理想郎君。楊四郎年少叛逆,他的父親和母親時常對他不認可,這也使得楊四郎有了忍辱負重的性格,而楊四郎也是七郎八虎中唯一長壽的人。不過楊四郎只是民間傳說人物,他的真正原型是宋朝官員王繼忠,如果瞭解王繼忠一生的經歷就會發現他和楊四郎有很多相似之處,下麵就為大家介紹下王繼忠,一起來看看吧。

“楊家將”故事裏,在宋遼“金沙灘之戰”中,楊四郎被遼人俘獲,招為駙馬。十五年後,楊四郎過關探母,助宋破遼。這個故事,被國劇改編為《四郎探母》。但楊四郎的歷史原型並不姓楊,而是促成了澶淵之盟的王繼忠。

被俘娶了遼國貴族女子

按《宋史》記載,楊業七子之中,無一人被俘,且只有幼子戰死沙場。而宋真宗趙恒藩邸舊人王繼忠的經歷,與楊四郎頗為相似。

王繼忠自幼與趙恒相識。相傳趙恒為開封府尹時,曾經叫來算命者,給他的幾名親信摸骨。當算到王繼忠時,算命者道:“此人可訝。半生食官祿,半生食胡祿。”真宗笑而遣去。

宋真宗即位後,王繼忠迅速得到升遷,終至定州副都部署。咸平六年(1003年)四月,遼軍圍攻定州,定州都部署王超命王繼忠率1500名步兵偵察敵情,結果被遼軍發覺。

王繼忠部被圍困,而王超卻拒絕支援(潘仁美曾拒絕支援楊家將),致使王繼忠部全軍覆滅,王繼忠本人被俘。隨後,王超向朝廷報告軍情,言“副總管王繼忠陷沒”。宋真宗以為王繼忠陣亡,非常傷心,下詔追封王繼忠為大同軍節度使,又恩蔭王繼忠的四個兒子為官。

次年,遼聖宗大舉興兵南侵,宋真宗决定御駕親征。這時,真宗收到一封從遼營中輾轉送來的密信,寫信人正是王繼忠。宋真宗這才知道真相:王繼忠被俘後,蕭太后得知他是宋真宗藩邸舊人,便招為己用,授官戶部使,還將一名契丹貴族女子許配給他。王繼忠表示,將盡心效忠遼國。

與宋真宗通密信議和

這次王繼忠給宋真宗寫信,是為了說服真宗跟遼國和談。宋遼兩國征戰日久,誰都討不到好處,反而承受人力、物力的巨額消耗。到了宋真宗、遼聖宗一代,雙方都有了厭戰之心。囙此,儘管遼聖宗此番大舉興兵南下,但同時接受了王繼忠的提議,通過私人通路向宋朝表達和談之意。而宋真宗皇帝儘管在宰相寇准的堅持下,决定御駕親征,但他內心深處渴望和平。

只不過,雙方既未建立正式的溝通機制,也缺乏基本的政治互信,和談便無從開始。這時,身份特殊的王繼忠,成了最合適的宋遼高層通信仲介。

接到王繼忠密信後,宋真宗沒有馬上派使者議和,但很快覆信,交待王繼忠:可向遼主轉達宋朝亦有停戰之意,若遼方有誠意,可通過“邊臣聞奏”。“邊臣”指的是與王繼忠私交不錯的莫州將領石普。

於是,兩國一邊在前線廝殺,一邊通過王繼忠、石普這一私人通路,保持著最高層的間接秘密通信,許多前線將領都不知情。

“天波府”是怎麼來的?

在宋朝正式遣使抵達遼營談判前,雙方停戰議和的願望,以及怎麼和談的細節,都是靠王繼忠、石普這個私人通路來溝通。如果沒有王繼忠的建議和牽針引線,很難有後來的“澶淵之盟”。

王繼忠也因促成“澶淵之盟”有功,受到宋遼雙方的一致褒獎。遼國方面,遼主“以繼忠家無奴隸,賜宮戶三十”,又給王繼忠封官晋爵,先後封其為琅邪郡王、楚王、南院樞密使(南院大王的手下,《天龍八部》中蕭峰曾任南院大王)等,並“賜國姓”,囙此王繼忠又叫“耶律宗信”。

宋朝方面,宋真宗每次遣使出使遼國,都不忘記帶一份厚禮送給王繼忠。繼忠每接到真宗禮物,“對使者亦必泣下”,也會托使者給宋真宗帶回他回贈的禮物。

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宋真宗“賜王繼忠諸子天波門外官第一區”。有意思的是,小說“楊家將”故事中,楊家的府邸就叫作“天波府”。

按宋朝方面的史料記述,王繼忠實際上是“身在曹營心在漢”,曾經委託宋朝使臣“懇請(宋真宗)致書國主,召己歸”,但真宗猶豫再三,沒有答應他,因為按“澶淵之盟”約定,宋朝不能要求遼國遣還降將。宋真宗只能告訴王繼忠,“國主若自許卿歸,則當重幣為謝”。但遼主並沒有準予王繼忠之請。

本文標題: 歷史上楊四郎真的存在嗎楊四郎的原型又是誰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571097728594
相关資料
衛青一生建功立業勞苦功高,漢武帝最後為何要清洗衛氏?
而衛青作為將領更是不負所望,不僅娶了漢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更成為漢朝一代名將。按說,皇親國戚對國家貢獻巨大,皇帝理應厚待後人,但在漢武帝身上卻發生了難以置信的事情——清洗衛氏。前106年,衛青去世,對衛青漢武帝賜諡號為“烈”,表示其功績的同
標籤: 漢武帝 衛青 漢朝 歷史 西漢
清朝滅亡後監獄裡面的犯人怎麼處理他們應該何去何從
在古代,朝代更替也不是什麼新鮮事了,那麼這個朝代滅亡後,監獄裡面的罪犯該怎麼處置呢?他們該何去何從呢?監獄裡面的罪犯當袁世凱當上大總統後,把清朝的犯人們進行了一個非常合理的處置,手段之高堪稱巧妙。在袁世凱的意思下,清朝被關押的犯人們有三個去
標籤: 清朝 中國近代史 清朝歷史 歷史 袁世凱 北洋軍閥
古代犯人經常“斬立决”,歷史上的死刑真有那麼簡單嗎?
“斬立决”這個詞彙是我們耳熟能詳的,然而歷史上真實的死刑是相當複雜的,絕對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死刑複審的環節有地方複審和中央複審,經過“秋審”這一道程式之後,皇帝還要最終進行“朝審”,在層層環節之下死刑犯的處死率其實並不是百分百的。百姓在犯
標籤: 歷史 中國古代史 清朝
從宋朝最具個性的長翅帽看,揭秘古代官員帽子的發展與變化
而後,漢武帝推翻秦朝實現大一統,幾乎全面繼承秦制,沿用了秦朝的官服的制服,標誌官帽體系的正式形成。漢朝時期以來男子以巾裹發,稱為巾幘。雖各個朝代具有自己的特色,但總體而言,翅帽實際上都體現了兩點。
標籤: 宋朝 中國古代史 歷史 宋朝經濟 漢朝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