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結婚真的要八抬大轎嗎什麼樣的人才能坐上八抬大轎

那誰才有資料格坐八抬大轎呢?這裡就講一下清朝時能坐八抬大轎的人。

還不知道:古代成親八抬大轎的讀者,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古代女子結婚只要有花轎來抬就行了,未必是八抬大轎,女子也未必都鍾情於八抬大轎,這是對古代民俗的一種錯誤理解。

其實古時“用八抬大轎來抬”這句話在古代普通老百姓的嘴裡,並非褒獎之詞,而多是含有貶義,意思是請人不動,擺架子,像大官員一樣。這句話既用在娶親上形容女方的架子大,或者是要價太高了。

說到轎子,這裡不得不多說幾句。轎子在古代主要是官員,尤其是文官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古代官司員所在的級別不同,轎子的抬的人數也就不一樣,轎子的裝潢與顏色也不相同,連鳴鑼開道敲鑼的數量也不同,這是種禮數是十分森嚴的,稍有僭越就會有殺身之禍。

那誰才有資料格坐八抬大轎呢?這裡就講一下清朝時能坐八抬大轎的人。清朝對這種禮制有明確的規定,三品以上的京官,在京城出行時只能乘坐四人抬的轎子,只有出了京城,且要代表朝廷到地方檢查工作時才能坐八抬大轎。如三品以上的欽差大臣乘八人抬的轎子。但如果是以個人身份辦私事,如省親訪友之類,也不能乘八人抬的轎子,只能座四人抬轎子;外省督撫乘八人抬的轎子,督撫部屬乘四人抬轎子。

古代轎子的顏色也有嚴格的規矩,皇帝坐轎顏色為金黃轎頂,或者明黃轎幃,高官坐轎的顏色為棗紅色,低級官員以及取得功名的舉人、秀才坐轎的顏色為綠色。

據《東京夢華錄》、《五雜俎》記載,用轎子迎娶新娘應是從宋代中期開始,那時就有人用轎子迎親了,但不知從何人開始。開始時只是一些官家和富貴人家用轎子迎親。當時北宋滅亡後,王室逃到江南,也有很多的貴族和精英跟隨來到長江以南,他們沿襲了在汴京的形成的用轎子接親的習俗,於是,這種習俗在南方流傳開了,從些以後用轎子迎親在中國民間就形成了一種習俗。宋吳自牧在《夢梁錄·娶嫁篇》裏有這方面的記載,但這本書裏沒有說用的是幾抬轎子。

從明清時期的小說來看,尤其是描寫市井的短篇小說集三言二拍來看,裡面有不少篇章描寫迎娶新娘的場面,但並沒有寫明迎親時用的是八抬大轎,倒是描寫了四人抬的喜轎。由此看來,過去迎親的喜轎大多數都是四人抬的轎子,可能是在某段時期,少數用八人抬的是為了顯擺的高官家庭,或者是有錢的人家,一般的百姓家庭既用不起,也不敢這做囂張。要不然,從古至今,“用八抬大轎來抬”這句話成了一句揶揄的話呢?看來八抬大轎是古代小老百姓一種夢想,一種難以企及的夢想,並非古時普遍在民間流行的習俗。

結婚坐花轎的講究主要體現在一系列繁文縟禮,如裝轎、踩轎、上轎、起轎、喝轎、宿親、翻鏡、顛轎、落轎等等。當然地方不同,禮儀也不同,上面的環節有的不一定都有,有的地方可能還會新增一些環節。下麵從這一系列的繁文縟禮略舉三個禮儀環節加以說明,以新增讀者的印象。

裝轎

也就是把花轎裝潢一下。在中華大地上,地方不同,裝轎的習俗有別。如有的地方由男方裝潢,女方不用管;有的地方由男方裝潢好後,女方再裝潢一番。有的用紅綢紮花懸掛在花轎的四個角簷上,有的地方在花轎的前面貼有一副對聯和橫批,有的掛著各種吉祥物飾品等等。中國大多數地方裝花轎的時候,都要請人說一些吉祥話語。

踩轎

踩轎的習俗在漢族地區已經消失了,但在湖南的湘西南苗族與侗族地區還保留了這種習俗。也就是在新娘上轎之前,由女方的姐妹、嬸嬸、姨娘等女人,一般是兩到三個,走上轎子裏,然後轎夫抬著轎子,轎子上的女人就在轎子上用力搖晃。踩轎的目的主要是看轎夫抬轎子穩不穩,有沒有脚力。如果轎子不穩,娘家人就要男方換轎夫。據說這是為了防止新娘“暈轎”,就像現在有人暈車一樣。

上轎

也就是新娘子出門上轎。這一點也是不同地方風俗不同,如漢族地區一般由新郎背著新娘、或是抱著新娘放到轎轎子上,也有由伴娘引領新娘上轎的。湖南湘西南苗族和侗族地區則是由娘家的親兄弟背著上轎,而新郎一般不到女方家裡接親。

資料標籤: 八抬大轎
本文標題: 古代女子結婚真的要八抬大轎嗎什麼樣的人才能坐上八抬大轎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565505480358
相关資料
古代結婚的彩禮有兩種三媒六聘具體指的是什麼
而六聘則是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跟親迎。納吉成功了以後男方就會給女方送上一定的厚禮,之後就可以定下婚約了。而在漢代的時候,彩禮貴到人神共憤,很多人家為了給兒子娶媳婦,傾家蕩產都是有可能的。
標籤: 彩禮 婚姻
古代有聘則為妻,奔則為妾的說法古人有沒有裸婚的
中國古代,有“聘則為妻,奔則為妾”的說法。如果男女雙方自由戀愛,沒有經過父母的認可,沒有經過納聘、問名等正式儀式,直接搬到一起住,就像今天的“裸婚”,那就是“奔”。“奔”來的,可能是男子本人心愛的配偶。當然,侍妾不一定都是“奔”來的,也有花
標籤: 裸婚 尤二姐 文化 甄英蓮
劉備鑄造的蜀主八劍三把給了兒子剩下的劍劉備又給了誰
第一把劍,劉備留著自己用了,這是他的帝王之劍,佩戴在自己身上象徵著自己帝王的身份;隨後劉備又把其中的三把劍給了自己的三個兒子劉禪、劉永和劉理。劉備把其中的四把劍給了自己和兒子,剩下的四把劍給了誰呢?劉備把最後一把劍給了趙雲,以彰顯自己對趙雲
標籤: 劉備 蜀主八劍 三國 歷史 趙雲 赤壁之戰
宦官和太監的區別在哪裡?兩者被混淆的原因是什麼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宦官和太監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明朝時期,“宦官”“太監”兩個稱呼開始融合,成為皇室貼身服務人員的統稱。另一個方面當皇權受到威脅的時候,利用宦官太監奪權。最後一種,那就是皇帝不力政事,將大權全部交給太
標籤: 太監 宦官專權 中國古代史 明朝 歷史 中國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