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弓箭連盔甲都射不穿古人打仗為什麼還拼命放箭

1963年,中國山西朔縣峙峪村,在距今約2.8萬年的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中,發現了一枚用燧石打制的箭鏃,這是迄今為止在中國發現最早的弓箭出土實物。也許會有人疑惑:古代阿兵哥都穿盔甲,箭又射不透,拼命放箭又有什麼用?。弓箭的使用,使攻擊時雙方拉開一定距離,無論是在捕獲獵物還是應用於軍事,都能够更好地保證自身安全,囙此極為受重視。

很多人都不瞭解古代弓箭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前言

弓箭的發明,起初目的是為了方便狩獵,在原始時期,各類大型兇猛野獸與人類共存,人類外出覓食期間,難免遭受野獸的侵襲。為了能够快速制服野獸,也為了能更方便的狩獵,原始先民發明了弓箭。

1963年,中國山西朔縣峙峪村,在距今約2.8萬年的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中,發現了一枚用燧石打制的箭鏃,這是迄今為止在中國發現最早的弓箭出土實物。

此後,發展到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私有制的發展滋生了人類的野心和征服欲,由於弓箭自身的特點,被廣泛地應用於戰爭之中,成為火藥發明之前不可替代的强有力武器。

也許會有人疑惑:古代阿兵哥都穿盔甲,箭又射不透,拼命放箭又有什麼用?。

一、在冷兵器時代,殺傷力極强

冷兵器時代的戰爭,分為近距離搏擊和遠程射擊,前者使用的兵器多為矛、槍等,而遠程射擊一般使用弓箭和弓弩。

弓屬於拋射兵器,由弓臂和弓弦構成,弓臂的彈性和弓弦的柔韌可以讓弓彎曲到一定程度,拉弓的過程其實是一個蓄力的過程,當力量在一瞬間釋放,弓弦上的箭便射向遠處的目標,非常實用,且殺傷力極大。

弓箭的使用,使攻擊時雙方拉開一定距離,無論是在捕獲獵物還是應用於軍事,都能够更好地保證自身安全,囙此極為受重視。

弓箭屬於殺傷性武器,結合人的體力和弓的彈力,力量在拉弦的過程中積蓄,瞬間爆發將箭射出,故射程遠、射速快、殺傷力强、命中率高。

《易·系辭》所載:“弦木為弧,剡木為矢。”

起初弓箭的製作簡單,用單片的木材或竹材製成,僅僅用削尖了的木棍或是竹竿作箭,且發射速度快,重量輕,易攜帶,但也正因如此,弓箭蓄力較差,射程不遠,威力也小。

後對弓箭進行改進,在商晚期便已使用雙曲複合弓,到東周便有了成熟的弓箭製造技術,選材也極為嚴格,“取六材(幹、角、筋、膠、絲、漆)必以其時,六材既聚,巧者和之。”

因為是依靠人的臂力進行發射,弓箭使用者需進行大量訓練,以達到實戰中的快、准。弓箭的射程約有250米,射擊間隔時間短,囙此在戰爭中應用廣泛。

弓弩的製造源於弓箭,由弩臂、弩弓、弓弦和弩機構成,相較於弓箭結構更加複雜。

《孫臏兵法·勢備》雲:“弓弩之為勢也,發於肩膺之間,殺人於百步之外”,

弓弩的使用不同於弓箭,主要依靠自身的機械力將箭射出,囙此對使用者沒有過高的要求。

弓弩的射程是弓箭的一倍左右,殺傷力和命中率也高出弓箭許多,據史書記載,弩可貫穿兩層鐵甲,是非常厲害的遠距離殺傷性武器。其不足之處在於,與弓箭相比,填裝時間較長,射擊間隔時間長。

《漢書·地理志》雲:“漢兵器以弩為尚。”

“習弩”是訓練阿兵哥的重要科目,弩兵“材官”是軍隊作戰的主力部隊。

漢代對銅弩機的改進,大大提高了弩機的精准度和穩固性,在弩機的望山上增設刻度,這與現代步槍瞄準裝置的表尺有異曲同工之妙,射手通過刻度將視線聚焦到箭簇前端再瞄準目標,有效的提高了命中率。

《六韜·軍用》記載,軍隊中的弩裝備,在戰國時便已占到五分之三的比重,至漢代,軍隊大量地裝備了一石、二石、三石至十石的弩。為了改善弩箭的射速,軍隊通常採用幾對阿兵哥輪番射擊的方法,加之協同作戰的戰術策略,弓弩成為戰場上强有力武器。

强弩步兵在戰場上具有射程、精准度的優勢,且殺傷力强,即便是披重甲的騎兵,也難以抵擋强弩的強勢進攻。

二、甲胄的保護只是局部,並不周密

由於影視劇中對戰爭場面的誇大與美化,使觀眾對甲胄產生一些誤解,認為甲胄是將身體裹得嚴嚴實實,刀槍不入,但是在戰場上使用起來並非如此。

甲,是指防護身體的甲衣,胄,則是指頭部護具。商代及西周時期,將甲製成前搭狀,用系帶的管道將其固定,主要防護前胸部位;而胄則帶有裝潢性,主要防護頭頂部,未對面部和頸部進行全面保護。

到了秦漢時期,才注重甲、胄之間的連接,通過特殊形狀的甲片進行過渡,達到對頭部的保護。

《周禮·司弓矢》記載:“王弓弧弓,以授射甲革堪質者。”

弓弩的最初使用便是針對皮甲,為了行動方便,衝鋒陷陣的普通士兵不會全身穿戴防護周密的重甲,所以仍然避免不了被射殺。

再者,實際上由於科技、製作原料以及等級的限制,甲胄的穿戴在東周時期便已形成體系,有一定的等級差別。觀察秦始皇陵兵馬俑陪葬坑可知,不是所有阿兵哥都能够穿上製作精良,防護周密的鎧甲。

甲胄製作工藝繁瑣,甲片成型之後,需要在甲片上開鑿小孔,然後用皮條編綴,按照一定的順序將的甲片層層疊加,使甲片上下左右連接到一起,甲胄的製作要消耗不少人力物力。

囙此,戰場上衝鋒陷陣的阿兵哥所穿的盔甲,僅僅能做到簡單的防護,如明朝的棉甲、和布面甲等,多為普通士兵穿戴,只是能够做到不被流矢傷及直接斃命,並不會憑藉甲胄的保護而刀槍不入。

並且,因為力的慣性,即便是沒有被箭直擊要害,被擊中的阿兵哥也會因為强烈的撞擊削弱戰鬥力。

三、大規模發射弓箭的作用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所說:“弓箭對於蒙昧時代,正如鐵劍對於野蠻時代及槍炮對於文明時代一樣,乃是决定性的武器。”

弓箭的使用,對人類社會行程產生了巨大的作用,弓是古代軍隊的主要武器之一。

《後漢書•董卓列傳》載:“(董卓)膂力過人,雙帶兩鞬,左右馳射,為羌胡所畏。”

弓弩射程遠,命中率高,殺傷力强,針對無甲和披輕甲的輕騎兵,弓弩是很有效的遠程射殺武器。

“弦大木為弓,羽矛為矢,引機(弩機)發之,遠者千餘步”。

弓弩一般體型較大,不適合長途行軍作戰,囙此,一般都是用於守城。

弓弩中最有名的便是床子弩,體型巨大,最遠射程可達1500米。床子弩因體型巨大已不適合單兵操作,需要幾人合力才能將長達一米的巨大的弩箭射出。

在宋遼澶州大戰中,遼軍元帥蕭撻凜便是在毫無防備的情况下,遭到三弓床弩的齊射伏擊,一箭中額,射落馬下,當場死亡。

足以見得,在平原作戰或者守城時,弓弩可以作為有效射殺武器,即便敵軍穿上盔甲,仍然避免不了弩箭帶來的巨大的撞擊,從而打亂敵方行軍方陣,打擊敵軍士氣及戰鬥力。

此外,因為當時醫療衛生事業的不發達,即便是盔甲的防護作用好,被射到其他部位,即使沒有當場斃命,也會因為傷口感染造成死亡。

北周十二大將軍之一的王雄,在邙山大戰中,與北齊落雕都督斛律光對射,不幸被射中額頭。王雄將軍沒有當場斃命,但傷勢嚴重失去戰鬥力,最後靠著戰馬才回到陣營。因為年事已高,加之傷在額頭,傷勢過重,當晚便因傷口感染和流血過多而死。

再如三國時期的魏國將領張郃,便是在木門被弩箭射中右膝,留下隱患後囙此身亡。

那若是敵方的盔甲質量確實好不易直接斃命,或是人家身體強壯不易因為受傷感染死亡呢?

如北周將軍田弘,作戰勇猛,數次被射破骨頭,但田將軍身强體壯,每次都能恢復的很好繼續領兵作戰。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老祖宗的智慧是無窮的,為了能够完美殺敵,便想到了在箭頭上塗毒的方法!

據《後漢書·耿恭傳》記載:“恭乘城搏戰,以毒藥傅矢,因發强弩射之。虜中矢者,視創皆沸,遂大驚。”

耿恭將毒塗於箭上,使得中箭的匈奴傷口潰爛,造成匈奴大面積傷亡。

四、敗軍丟盔棄甲時可用於追擊

射箭不僅可用於陣前擾亂敵軍陣法,也可用於戰後追擊。

據《孟子·梁惠王上》記載:“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

由此可知,當戰事失敗後,為了能够更快的逃命,阿兵哥會脫下繁重的戰服,甚至連兵器都會丟掉,面對毫無保護慌忙逃竄的敵軍,箭矢能發揮最大威力射殺敵軍。

結語

囙此,並不是箭在戰爭中沒有用,而是我們對其有太多誤解。在冷兵器時代,弓箭和弓弩一輕一重,各有千秋,可謂是强有力的殺敵武器。

正是因為有其他兵器無可比擬的優勢,弓箭在數千年的歷史中一直為兵家所重視,在傳統教育中,“射”在六藝中處於重要地位,弓箭文化延續至今,成為了一種體育形式,這也是對中華文明的傳承,對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起了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中國兵器史稿》

資料標籤: 盔甲 弓箭 武器 弩機
本文標題: 古代打仗弓箭連盔甲都射不穿古人打仗為什麼還拼命放箭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562496376284
相关資料
宋朝時期經濟那麼富裕宋朝為什麼連戰馬都養不起
宋朝的皇帝直接掌管了兵權,雖然有利於國家的政治統一、防止內亂,但也大大削弱了國家戰鬥力。所以一直以來,將領無兵權,是導致宋朝軍事力量弱小的主因。這麼富裕的國家會養不起幾匹戰馬?是的,宋朝就是養不起戰馬。過度放牧,植被破壞總之一句話,宋朝之所
標籤: 宋朝 宋朝經濟 宋朝文化 漢朝 歷史 關中
劉禪成年之後諸葛亮為什麼不還政給劉禪
面對君王如此的厚望和信任,諸葛亮自然不敢辜負,心裡十分震動和感激。囙此,諸葛亮的賞賜,實際上是劉禪對他的尊敬和信任的表示,也是他忠貞和崇高品格的體現。囙此,為了蜀漢的大局和長治久安,諸葛亮沒有讓劉禪獨自掌權。但這並不意味著他想取代劉禪。諸葛
標籤: 諸葛亮 劉阿鬥 蜀國 三國 歷史 劉備
元朝國號中的元有什麼意義元朝的國號又是怎麼來的
蒙古自從成吉思汗建國以來,一直用族名充當國名,稱大蒙古國,沒有正式建立國號。忽必烈登上蒙古汗比特後,建年號為“中統”,仍然沒有立國號。自此,正式建國號為大元,並頒佈《建國詔》。忽必烈建國號大元,明確表示他所統治的國家已經不只屬於蒙古一個民族
標籤: 忽必烈 元朝 歷史
元朝滅亡真的是因為外族統治嗎元朝滅亡為什麼會如此之快
作為曾經擁有世界最大版圖的强大帝國,元朝為什麼會那麼快滅亡呢?很多人將元朝滅亡的原因歸結為外族統治,所以不斷受到人口占絕大多數的漢人反抗,最終導致元朝滅亡。所以,外族統治這一說法並不能成立。元朝的創立者忽必烈是個强有力的統治者,所以在他在位
標籤: 元朝 中國古代史 歷史 明朝 朱元璋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