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為什麼會成為當時的霸主帝國這個軍制制度有這很大的關係

而漢朝的主要戰畧對手就是草原帝國,而草原帝國最强大的力量就是其騎兵部隊。

很多人都不瞭解漢朝强盛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引言

漢代在我國的歷史上一直有著重要的作用,漢王朝在建立以後不久就造就了偉業。

自漢高祖建國時期的“白登之圍”以後,漢代就陷入了長期的戰爭之中。從文景二帝的修養生息,到武帝時期的全面反擊再到昭宣二帝的基本解决了問題,中間發生了很多值得後人敬佩的故事。

那麼從最開始,面對草原帝國毫無還手之力的漢帝國,為什麼最後可以成功的完成反殺?成為了東亞地區無可爭議的霸主帝國呢?這和漢帝國的軍制有著很大的關聯。

一、漢代很早就建立了自上而下的完整軍事制度

1、漢代將軍權基本上都集中在了中央

漢代的軍權和春秋戰國時期有著很大的不同。漢代雖然在初期施行的是郡國並行的制度,但是絕大部分的軍權都被帝國朝堂掌握著,地方的諸侯王雖然也有著很大的勢力,但是在景帝平定七國之亂和武帝的推恩令之後,地方諸侯國對於中央的威脅就近乎沒有了。

在西漢時期的軍隊最高指揮權都握在皇帝一個人的手上,全國都施行虎符的制度,將領手上只有半個虎符,而另一半則掌握在皇帝自己的手上,將領出兵除非獲得皇帝賜予的半個虎符,否則半個兵都無法指揮的動,所以漢代軍隊的凝聚力還是較高的。

除了兵權的穩定以外,漢代還有著很是完善的軍事指揮體系。漢代在中央設立了一系列的官職來先進平衡和對軍隊的指揮。帝國中央名義上的軍事最高指揮官就是太尉,負責平時軍隊的日常工作和訓練等,但是太尉並沒有擅自調動軍隊的權利,所有軍隊的調動都必須通過皇帝本人的同意。

除此之外漢代還在中央設立了衛尉,郎中令等官職分管宮廷宿衛。漢代有著完整和穩定的軍事指揮體系,這也是漢代為什麼在軍事作戰時在戰畧指揮層面有著很大優勢的原因。

2、漢代的軍隊編制較之以前有著很大的優勢

漢代的軍隊編制較之以前有了較大的覈心。在漢代之前春秋戰國時期雖然已經有了騎兵的出現,但是各國軍隊基本上都是以車兵為作戰覈心,直到戰國中後期才逐漸被淘汰,而中原諸國只有趙國的騎兵有著較為强大的戰鬥力,但是到了漢帝國時期這一切就變的和以往不太一樣了。

在漢帝國的軍隊編制中,步兵和騎兵是漢軍絕對的主力力量,是別的兵種所無法替代的。

因為作為一個大一統的王朝,車兵已經沒有其存在的意義。

在北方的草原和平原上,實踐證明了,車兵遠遠沒有騎兵來的靈活。而漢朝的主要戰畧對手就是草原帝國,而草原帝國最强大的力量就是其騎兵部隊。

所以漢軍為了在和草原帝國的作戰中獲得勝利,也效仿其建立了强大的騎兵部隊。

漢軍的作戰體系中騎兵是絕對的覈心,而且漢軍在奪回了河套平原和對西域的作戰中獲得了大量的優良馬場,這也是漢軍可以大規模發展騎兵部隊的基礎。

經過了數十年的發展,以騎兵為覈心配以數量龐大的步兵的漢軍就已經成為了可以和草原帝國正面抗爭的强大帝國了。

3、漢人尚武,所以國家對於戰爭有著很高的抗性

漢代終結了秦末的亂世,再一次在中原的基礎上建立了大一統的帝國,但是初建的漢帝國面臨著極為嚴重的外部威脅,時刻要面對草原帝國的入侵,况且這個時候剛剛統一的漢帝國依舊有著尚武的傳統。

所以當戰爭爆發之後,漢軍很少會出現大規模潰逃的事情,很多農民甚至在戰爭爆發以後主動拿著武器趕到各地的州府投軍為國效力。

而這樣的尚武傳統為漢軍帶來了很高的作戰士氣,所以在戰鬥中這些農家子有著完全不遜色於遊牧民族的作戰意志這也是漢軍可以在戰爭中頑強獲得勝利的主要原因之一。

據《漢舊儀》記載:“西漢軍隊除演練射禦、騎馳、戰陣之外,每年秋季都進行教閱,並按成績優劣進行獎懲。”

邊郡則常有太守“將萬騎,行障塞,烽火追虜”的盛况出現。

除了作戰意志以外,漢帝國對戰爭的抗性遠比草原帝國要高的多,漢帝國雖然有著尚武的傳統,但是從根本上來說還是一個農業帝國。

漢帝國內部已經基本上完成了自給自足,况且穩定的證據和不斷的忠君愛國思想的傳播,漢代的國家十分穩定,而且西漢也是歷史上明君集中出現的時期。

這些因素組合起來就形成了大漢帝國自上而下的完整軍事體系,除了軍事制度以外到軍隊意志,國民作戰意識到國家的整體抗打擊能力,在那個年代都是最為强大,而正是這樣完整的體系帶領著帝國走向了輝煌。

二、漢代的動員體系和徵兵制度也是軍制可以如此强大的重要原因

1、漢朝的動員體系是十分全面和完善的

漢代的動員體系是十分完善的除了精銳的京營部隊以外,漢代還有著數量眾多但是戰鬥力同樣十分不凡的地方郡兵和邊軍,邊軍暫且不論,而漢代的郡兵在漢軍的軍事動員體系中是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

據《漢書》記載:“非教士不得從征“。

漢軍的郡兵不僅在平時十分注重因地制宜、因兵種而异的訓練,還長期堅持定期校閱、考核,次行都試等制度,這些制度有效的保障了漢軍强大的戰鬥力。

漢代的地方兵制承襲前代,但是又有所不同。

漢代在地方設立了郡尉統領地方上的軍隊,負責地方郡兵的日常訓練和部署。

郡尉雖然在地位上有著負責日常軍務的職責,但想要調兵已經需要中央的命令。

雖然這樣可能會導致效率上的降低,但是從整個國家的層面來看是有著很大的好處的,地方的郡國長官基本上沒有擁兵自立的可能,况且這樣的制度也可以有效保持地方軍隊的戰鬥力。

並且漢代的軍隊制度最開始是將勞役和兵役結合到了一起,帝國的每一個成年男性都必須為帝國的國防做出貢獻。

每個成年的男性公民都必須在規定的年限裏為帝國服役兩年,並且其中有一年必須在邊疆戍邊。這樣的政策在帝國初期,邊事不斷的年代為帝國的國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帝國擁有著龐大的後備力量,而且那些從軍隊退下的戰士並不是再也不會拿起刀槍,兵役期結束以後他們回到家鄉也必須每年準時到郡所進行軍事訓練,保證自己的戰鬥力,其實很多的京兵退役以後都轉任了地方的郡兵,他們本身就有著强大的戰鬥力。

這樣先進的制度使得漢帝國的後備兵力近乎是對手的數倍乃至十數倍,而且並不是新兵,而是有著較强戰鬥力的老兵,在某些地方的郡兵戰鬥力甚至比中央軍還要强,就例如丹陽兵。

漢武帝時期的著名軍事將領就曾經衰落五千丹陽精兵對抗匈奴八萬鐵騎。所以漢代的動員能力的强大也是漢朝軍事力量强大的重要支柱之一。

2、漢代的募兵制度也是帝國强大的重要根基之一

漢代徵兵制度從武帝時期就開始向募兵制度轉變。漢武帝時期的募兵制度其實更多的只是一種無奈的辦法,在漢武帝時期的漢代土地購並問題其實已經十分嚴重了,少部分的世家大族掌握著全國超過一半的土地,大連的農民失去了自己的土地,被迫淪為流民,而剩下的為了生存也只能投靠世家大族成為隱戶。

漢代的募兵制度有效的解决了流民的問題,並且為漢帝國的軍隊提供了大量的兵員。雖然漢代和宋代同樣是將失地農民納入軍隊,但是雙方的戰鬥力是有著很大差距的。漢代雖然採取募兵制,但是要求十分嚴格,對軍隊的待遇方面也較為看重。

募兵制並沒有在漢代成為毒瘤,反而為漢王朝提供了一支職業軍隊。這支不低是基本上脫產的,依舊有著强大的戰鬥力。况且在軍隊中招募了大量有著特殊技能的戰士,這些軍人往往成為了軍隊中的絕對精銳。

募兵制在漢代延續了很長的時間,嚴格的招募考核使得漢軍一直都有著較為强大的戰鬥力,直到漢代滅亡,漢軍的傳奇依舊在漢語言圈內諸國被長期傳頌,漢帝國軍事上的强大被牢牢的銘記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總結

漢代的軍事體系是軍事力量强大的重要保障。完善的軍事體系保證了軍隊的戰鬥力以及穩定性,也為帝國在國戰中的戰畧走向和軍資的調用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面對草原帝國時的軍隊控制力和後勤能力都是有著很大優勢的,雖然草原帝國名義上是帝國,其實還是不同部族組成的部落聯盟,從總體戰畧和體系的角度上來看還是差的太遠了。

而漢代早期的徵兵制度為其戰鬥力和軍隊規模的保持有著很大的好處,帝國龐大的後備軍力其實才是草原帝國最後失敗的根本原因。

在那個糧食和人口就是國力的年代,草原帝國近乎是被中原王朝的龐大資源和後備力量拖垮的。所以漢代的徵兵制度也是帝國軍事力量可以一直保持在較高水準的重要支柱之一。

參考文獻:

《中華通史》

《後漢書》

《漢舊儀》

資料標籤: 漢朝
本文標題: 漢朝為什麼會成為當時的霸主帝國這個軍制制度有這很大的關係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560652458629
相关資料
唐朝時期為什麼會出現入幕之風入幕對進士真的有很大吸引力嗎
入幕的舉子及第進入幕府後為藩鎮勢力做了大量工作。中晚唐時期,朝廷利用與藩鎮之間靈活的用人關係,最大限度的去拉攏這些入幕的進士及第以及舉人及第,借用他們對於朝廷的忠心和對希望回到朝廷做官的渴望,讓他們為朝廷效力。
標籤: 唐朝 歷史 晚唐 幕府 安史之亂 五代十國
三家分晉的基礎是如何奠定的趙氏孤兒是如何崛起的
好景不長,趙氏因為一件家中醜聞,瞬間從巔峰跌落低谷,僅有十歲的趙武活了下來。趙氏又如何從晉國一卿成為戰國七雄之一的?趙氏起起落落,趙氏孤兒趙武為家主,作為大宗的最後倖存者,趙武肩頭的重擔可想而知,他雖然無大才,但對趙氏的崛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
標籤: 三家分晉 趙氏孤兒 晉國 中行氏 春秋戰國 晉國六卿
春秋末期楚國依舊保持霸主地位楚國為什麼不能統一天下
很多人都不瞭解楚國統一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楚國自春秋時期就是非常强大的諸侯國家,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更是“一鳴驚人”,先後陸陸續續的滅掉了很多小國,與實力強大的晉國打了一仗,最終擊敗了晉國,而確立了霸主的地位。一直到了春秋末期仍
標籤: 楚國 歷史 秦國 東漢 漢朝 西漢
楚國和秦國國力對比最後為什麼是秦國統一天下
春秋時期,楚國長期和中原第一強國晉國爭霸,諸侯們深受楚國的影響。晋楚爭霸楚國的霸業是被秦國摧毀的。在白起攻入楚國都城那一次,秦國的後盾魏冉是楚國人。在一百多年的連橫合縱中,楚國和秦國都和中原的諸侯國頻繁交戰。楚失郢後形勢在秦國和趙國、魏國打
標籤: 楚國 秦國 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