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朱元璋,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麵小編為各位介紹一下此人的歷史事蹟。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建國之後殺了大批的功臣,俗話說得好,一起打天下的都是兄弟,可是以後坐天下卻是自己的兒孫。在朱元璋看來,那些曾經跟隨自己出生入死的功臣,也是對自己皇位威脅最大的人。
於是從洪武13年開始,朱元璋通過明初四大案,有計劃的對開國功臣進行了剷除,據史料記載朱元璋稱帝時,曾封過三十四比特開國元勳,這三十四個人中有三十個人都死在了朱元璋手裡,僅剩下四個人保全了性命,這四比特開國元勳分別是誰呢?他們又是怎樣得到了朱元璋的信任,從而躲過了殺身之禍呢?
免於遇害的開國功臣,第一位就是東甌王“湯和”,他不僅和朱元璋是老鄉,而且也是兒時的玩伴,想當初正是湯和給朱元璋寫信,朱元璋才會離開寺廟去參加義軍,湯和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40多年,在渡長江、占吉慶,奪取鎮江的許多戰役當中屢破敵軍,逐漸的升任為統軍元帥,在四方都平定之後,湯和選擇了交出兵權,解甲歸田,回到老家安分守己的過日子,不再參與政事,但是朱元璋,在屠殺功臣的時候還是想到了他這位老夥計,就前去看望他,這時候湯和已經快70歲,並且中風,眼歪口斜,躺在床榻上,朱元璋見此情况,實在不忍心再痛下殺手,就心軟,放過了他。
第二比特就是長興侯“耿炳文”,他同樣和朱元璋是老鄉,耿炳文為人誠實機敏,在軍中立下了不少戰功,深得朱元璋的恩寵與信任,而且耿炳文是一個非常擅長防禦而不擅長於進攻的守將,朱元璋認為,留下他不會對國家有什麼危害,而且日後如果國內發生了叛亂,他還可以發揮才能,負責京城的防衛工作,所以朱元璋不僅沒殺他,還在臨死前,任命他為孫子朱允文的托孤重臣,在靖難之役當中,65歲的耿炳文再次披掛上陣,被任命為征虜大將軍。
第三位是武定侯“郭英”,郭英的姐姐是朱元璋的令妃,所以郭英就是朱元璋的小舅子,郭英擅長騎射有勇有謀,他最初是朱元璋的貼身護衛,一生經歷過無數戰役,戰功赫赫,所以朱元璋對他是極為器重的,一直把他當作是自己的心腹,而郭英做事小心翼翼,避免出錯,所以他在動盪的朝野當中,才能够明哲保身,靖難之役爆發之後,他和耿炳文一起領兵討伐燕王朱棣,但是功敗垂成,朱棣登基之後,他被免去官職,回了老家。西元1403年,67歲的郭英病死在家中,也算是得以善終。
最後一比特是西平侯沐英,他是朱元璋的養子,早年出身貧寒,流浪街頭,當過乞丐,但是跟隨朱元璋後,在行軍打仗當中表現出了非凡的軍事天賦,他善於利用火炮作戰,開創了著名的三線戰法,沐英為人積極,勇猛剛強,37歲時討伐雲南的殘餘元軍,取勝之後,朱元璋直接加封他為黔國公,讓他留守雲南,保證了明朝西南方的穩定,經過5-6年的改善與治理,沐英為雲南的開發和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朱元璋會對沐英網開一面,即因為沐英是他的養子,兩人關係特殊,也是由於他人在雲南遠離京城這個是非之地。西元1392年六月,沐英聽說皇太子朱標去世,悲痛欲絕,不久之後便染病身亡,年僅48歲。
由此看來,朱元璋在屠殺功臣的時候,這四比特之所以能够倖免於難都有著一些類似的原因,一方面他們和朱元璋關係親密,或是親人,或是同鄉,而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就是他們都懂得隱退之道,為人既忠厚且低調,讓皇帝知道自己絕對不會恃寵而驕,居功自傲,最終才躲過了朱元璋的屠刀。
史記有言,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君臣在打天下時,可以一起共苦,但是功成名就,建功立業之後卻不能同甘,朱元璋對功臣的大肆殺戮,就是活生生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