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和燕國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燕國為什麼一定要消滅齊國

很多人都不瞭解齊國和燕國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齊宣王聞訊,派人對太子平表示支持。燕國的這次內亂,延續了幾個月,死難者數萬人,燕國百姓怨聲載道。齊與韓有聯盟關係,齊宣王準備出兵救韓。齊臣田忌卻不同意救韓。齊宣王採納二人之言,命匡章率“五都之兵”,會同徵發來的“北地之眾”進攻燕國。

很多人都不瞭解齊國和燕國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在五國合縱伐秦的那一年(前318年),燕王噲將王位禪讓給了相國子之,引起了以太子平為首的燕國貴族的不滿。周慎靚王六年(前315年),將軍市被與太子平聯手進攻子之。齊宣王聞訊,派人對太子平表示支持。但到第二年,太子平與將軍市被被子之的軍隊所殺。燕國的這次內亂,延續了幾個月,死難者數萬人,燕國百姓怨聲載道。此時,秦、韓正在進行岸門之戰。齊與韓有聯盟關係,齊宣王準備出兵救韓。齊臣田忌卻不同意救韓。他認為:此時秦軍伐韓,楚、趙兩國必會救韓,韓國成為各國注目的焦點;燕王噲傳國給子之,內失百姓之心,外遭諸侯的非難,這是齊國滅燕的天賜良機。他勸齊宣王立即舉兵伐燕。這時正在齊國的孟子也向齊宣王建議:“今伐燕,此文、武之時,不可失也。”齊宣王採納二人之言,命匡章率“五都之兵”,會同徵發來的“北地之眾”進攻燕國。燕國軍隊和人民出於對統治者的怨恨,“士卒不戰,城門不閉”,毫不抵抗。齊軍出師僅50日便奪取了燕國全境,殺死了燕王噲和子之。

齊國輕而易舉地取得了燕國,使齊國一舉兼有兩個大國的土地,實力大大增强,這無疑對其他大國構成巨大的威脅,自然就會遭到趙、楚、魏等國的反對。尤其是趙國,在東面與東北面兩個方向上與齊、燕相鄰,所以齊並燕對趙國的壓力最大。趙武靈王圖謀救燕,恢復燕國。樂毅看到齊滅燕對國際關係的影響,主張聯合其他諸侯一同伐齊複燕。他對趙武靈王說:趙如果獨力攻齊救燕,必會招來齊的仇視,於趙不利。不如向齊請求以趙河東之地交換齊國取得的燕國河北故地。這樣,趙、齊兩國沒有土地上的糾紛,就會使兩國關係更加親密。其他各國看到齊得到燕國,又將與趙親近,必然害怕齊國的强大,會主動來聯合趙國,救燕伐齊,這樣,趙國就能借天下之力達到目的。趙武靈王採納樂毅之策,與齊國交換土地,楚、魏兩國果然派淖滑、惠施使趙,請與趙共謀伐齊存燕。又加上齊軍入燕後,濫施暴行,也引起了燕國人民的反抗。齊軍受到內外的壓力,不得不撤出燕國。趙武靈王乃從韓國迎還燕公子職,派樂池護送公子職歸燕,燕人立為王,是為燕昭王。

這時,中山國的軍隊在相邦司馬用的率領下,也乘燕國內亂,大敗燕國軍隊,拓疆數百裏。

周赧王元年(前314年)的齊破燕之戰,對燕國來說可謂是奇耻大辱。所以燕昭王在趙國的幫助下即位之後,便“卑身厚幣以招賢者”,一心要報仇雪恥。他採納郭隗的建議,尊郭隗為師,並“築黃金台,延天下之士”。燕昭王此舉很快便收到成效,三年之內,蘇秦、鄒衍、樂毅、屈景等人先後來到燕國,一時人才濟濟。燕昭王又勵精圖治,吊死問孤,與百姓同甘共苦。經過一番治理,原先破敗的燕國有所恢復。此時燕、秦是與國,燕昭王曾娶秦惠文王之女為後,兩國有姻親關係。秦昭王即位前曾在燕國作人質,他之所以能够返國即位,與燕國的幫助很有關係,這使得兩國關係愈發親近。秦、燕交善,各有所圖:秦國的意圖是通過聯燕以制齊,燕國則為了對付齊國的威脅和向齊國報仇雪恨,欲拉秦國作靠山。沒有想到,燕國卻囙此招來了禍事,這就是權之戰。

秦國受趙國的挑撥,拘留了齊國的孟嘗君田文。孟嘗君逃離秦國後,便組織齊、魏、韓三國聯軍發動了長達三年(前298年~前296年)的攻秦戰爭,終於在周赧王十九年(前296年)攻入函谷關,取得了勝利。而燕與秦是與國,燕國離齊國近,又同齊國是世仇。孟嘗君感到如芒在背,於是就在打敗秦國的同一年,三國聯軍又挾勝秦之餘威北上攻燕,在權與燕軍發生大戰,燕軍大敗,二將被俘,10萬大軍覆滅,東胡又乘機襲破燕國數縣,搶掠其牛馬。

燕國戰敗,秦國不能坐視,就派魏冉出使趙國,請求趙國出兵助燕抗齊。孟嘗君聞訊,也派魏處來到趙國,向趙國重臣李兌陳說利害,勸其不要救燕。魏處對李兌說:趙若助燕抗齊,齊見形勢危急,定將割地與燕以媾和,轉而全力與趙作戰。這樣等於趙國為燕國引禍上身,又為燕國取地。趙國不如按兵不動,待機而行。如此則齊必複與燕戰,戰而勝之,齊疲燕敗,趙可乘機攻取燕國唐和曲逆;戰而不勝,齊之命運系於趙國。所以,趙國保持中立便可“割窮齊與疲燕也,兩國之權歸於君矣”。趙國此時正全力攻打中山,齊燕相鬥,對趙有利,故趙不救燕。燕國屢戰屢敗,趙國又不出兵救援,形勢十分不妙。為了扭轉局勢,燕昭王遂採納郭任的計策,佯作要割地與齊議和。趙國看到這種情況後,頗為不安,因為它不願燕國依附於齊,於是只得出兵救燕。這時燕國的太子也從楚國搬來了援兵。楚將景陽率楚兵先攻取了魏國的雕丘,又把雕丘送給了宋國。齊、魏、韓三國聯軍腹背受敵,乃從燕撤軍,立即回過頭來,對付楚軍。魏軍插到楚軍之西,齊軍插到楚軍之東,楚軍被夾在中間,進退兩難。楚將景陽使用離間計,下令打開軍營的西門,日夜與魏營通使。齊軍見而生疑,擔心楚與燕、魏合兵擊齊,遂引兵而去。魏軍失去盟軍的協助,也只好“夜遁”,楚軍得以全師而還。

權之戰的慘敗,對於正在恢復中的燕國來說,可謂是雪上加霜。燕國的力量再一次遭到嚴重的削弱,燕昭王雖舊仇新恨加於一身,卻深感無力伐齊雪耻。當此之際,蘇秦向燕昭王獻上了以弱燕破强齊之策。蘇秦認為:齊國“南破楚,西屈秦,用韓、魏之兵,燕、趙之眾,猶鞭策也。使齊北面伐燕,即雖五燕不能當。”燕、齊實力的確十分懸殊,燕不能獨力抗齊。所以蘇秦建議燕昭王“陰出使,散遊士,頓齊兵,弊其眾”。其策略要點是:1、燕國屈身事齊,送昭王之寵子或親弟到齊國做人質,以珠寶玉帛賄賂收買齊王的左右,使齊國解除對燕國的戒備並與燕國結成盟國。2、因勢利導,鼓勵齊國伐宋。一來齊專力南下攻宋便可分散其對北面燕國的注意力;二來可使齊進一步消耗實力;三來挑起齊與其他國家的衝突。3、派出秘密使者到各國去進行活動,策動各國聯合反齊。蘇秦自己則親身前往齊國,設法取得齊王的信任,並在暗中進行活動,其目的一是使齊不進攻燕國,二是破壞齊趙邦交,以孤立齊國。燕昭王採納了蘇秦這一系列以弱燕破强齊的策略,與蘇秦共同謀劃、製定了韜光養晦,以屈求伸,誤齊、敝齊,然後借助他國力量共同破齊的長遠戰畧計畫。不久,蘇秦便奉昭王之命,去了齊國,委質為臣,並很快取得了齊閔王的信任,開始了自己的活動。

本文標題: 齊國和燕國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燕國為什麼一定要消滅齊國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544208483033
相关資料
閼與之戰趙奢是怎麼擊敗秦國的僅僅是狹路相逢那麼簡單嗎
趙國是當時合縱各國中唯一堪與秦國對抗的強國。趙奢軍中一人建議急救武安,趙奢立斬之。秦軍閼與之敗後不久,又進攻趙國攻取的魏地幾,趙將廉頗率軍救幾,再次大敗秦師。趙奢表示反對,認為田單率趙軍攻燕,將會有意使戰事拖延,削弱趙國的實力,以利於齊國,
標籤: 趙奢 秦國 三國 歷史 趙國 廉頗
關羽不是一向心高氣傲嗎關羽為什麼喜歡魏延
而趙雲,雖然忠心耿耿,但是在關羽眼中,他的身份就是一個護衛,專門保護劉備的安全而已,稱不上什麼大將。說來也巧,關羽和魏延兩人都是長臉,都用大刀。相反地,馬超以前曾囂張的失禮於劉備,引起了關羽的不爽。並且馬超和黃忠兩人都是歸降於劉備的,不像魏
標籤: 劉備 三國 馬超 關羽雲長
魏延墓前石像中有一個代表諸葛亮是真的嗎諸葛亮為什麼會跪在魏延面前
能够重用的大將只有年來的趙雲和諸葛亮留下的魏延。傳言一個石像代表著諸葛亮,人們非常奇怪,為什麼諸葛亮會跪在魏延的面前?專家猜測,這應該和修建魏延墓的人有關。但是當時的情况,諸葛亮是不可能讓魏延冒險的。魏延死於權力鬥爭。修造魏延墓的人一定認為
標籤: 魏延 諸葛亮 蜀國 三國
關羽斬殺龐德留下的什麼禍患44年龐德後人滅掉關羽滿門
但殊不知關羽斬了龐德卻給自己留下無盡的禍患,龐德臨死前留給家人的一句遺囑,44年後,其子龐會率軍入蜀,滅掉關羽滿門。想那關羽死後還英魂不散,大呼“還我頭來”,卻不知自己斬殺龐德之時,已經為自己後代埋下了滅門之禍,44年後,龐德後人終於還是來
標籤: 關羽 三國 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