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小麥粉做的,為何麵包在中國沒普及而被做成饅頭了?

最開始是用石塊將小麥碾碎,然後進行蒸煮類似熬粥形式。到了西元前約6000年,小麥開始被磨成粉加水和勻,然後放在燒熱的石頭上烘烤做成很硬的面餅。這是距今發現麵包最早的來源。中世紀的歐洲人一般都吃粗糙的黑麵包,白麵包只在教堂儀式出現。也許很多人會質疑,咱們中國很早小麥就開始種植了為什麼麵包在中國沒有普及而是被做成饅頭了?

在西元前8000左右,人類第一次種植小麥是起源於底格裡斯河與幼發拉底河,被稱為“肥沃新月地帶”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發祥地帶。最開始是用石塊將小麥碾碎,然後進行蒸煮類似熬粥形式。到了西元前約6000年,小麥開始被磨成粉加水和勻,然後放在燒熱的石頭上烘烤做成很硬的面餅。

這種面餅也被稱為“無酵麵包”的起源。據歷史學家考究麵包最初來源於古埃及,雖然並沒有留下明確史料記載但是對於埃及法老墓內留下的壁畫以及2018年央視網消息稱:“在約旦黑沙漠考古學家無意中在鍋爐裏發現。”這是距今發現麵包最早的來源。

雖說麵包已經可以被製作出來,但是麵包並沒有普及開來而是只有上層貴族有錢人才能享用的食物。平民必須拿了麥子交錢在磨坊主那裡磨成麵粉,那時候烤爐是石制的很大,一般一個村鎮都是共用的一座,而烤制麵包又很費柴火,所以很多家一起入爐由專門麵包師烤制。即便是這樣麵包對於平民來講都是奢侈的食物。

中世紀的歐洲人一般都吃粗糙的黑麵包,白麵包只在教堂儀式出現。烤爐只有修道院中才有,後來貴族富人也擁有自己烤爐製造白麵包,囙此白麵包成了地位的象徵。地位越高的人,吃的麵包越白。窮人只能吃黑麵包,裡面摻著麥糠、木屑,甚至還有沙粒石頭。所以歐洲古代分辨貧富差距從牙齒磨損程度也能分辨出來。

但是為何又變成今天我們看到的西方人離不開的主食呢?這又得從歷史交流上來分析了。大致瞭解過歷史的應該都有個印象,古埃及雖然屬於東方文明但是早期卻是與古希臘交流貿易頻繁,而麵包製作方法以及小麥的種植技術在那時一同流入希臘的,在偶然情况下希臘人發現了可以用新鮮啤酒酵母來發酵麵包。

當時教會掌握著國家政權,他們對面包業進行整頓,組織麵包匠進行嚴格的培訓,加强了麵包品質管制,囙此,希臘的麵包科技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麵包流傳至歐洲歷史的又一個鼎盛期“古羅馬帝國時代”。在“羅馬帝國時代”,舉行任何儀式都離不開麵包,國家也鼓勵推行麵包的發展不僅對平民派發福利麵包並且還發明了圓頂厚壁長柄木杓用來推動麵包進爐,發展了用馬和驢推動水推磨和最早的麵粉攪拌機;還建立了專門培訓職業機构。

使這時期麵包的製作帶上了工藝化、規模化的特點。隨著中世紀東羅馬成為地中海霸主,海上貿易的增强以及基督教的廣泛傳播,麵包的工藝逐漸在西歐推至開來。

眾所周知,中古世紀歐洲是地域劃分時代基本上都是戰亂頻發,所以定居生活比中國人晚很多,習慣於吃可擕式的食物。麵包是烤制而較硬能不僅能抗餓而且存放時間較長,體型輕便,行軍過程以及長途遷徙中利於攜帶。

中世紀由於烤制麵包很麻煩一般都會批量製作,一次吃不完等時間長了變很硬了之後,人們就把它切片,然後可以當盤子用。還可以用來當抹布洗碗擦桌子就跟我們北方人用最後剩下的饅頭把碗裏剩下的油汁擦乾類似原理,最後再扔給家裡的家禽一點都不會浪費。

此時麵包已經在歐洲人們心中佔有了不可撼動的位置,隨著17世紀酵母菌的發現以及18世紀工業革命的展開,蒸汽機以及電的產生,使麵包可以實現自動一體化生產,在經過不斷的生物技術革新,小麥的產量從而也開始顯著提高,不僅有效的減輕了麵包製作中間產生的大量勞作使也是小麥的產量可以滿足人口的需求這使麵包走進大眾生活成為了可能。

也許很多人會質疑,咱們中國很早小麥就開始種植了為什麼麵包在中國沒有普及而是被做成饅頭了?

其實這很大一部分是由於地理環境影響導致的,小麥屬於日照農作物,光照時長會影響小麥的產量,我國也只有北方地區種植小麥居多,但我國小麥所含蛋白質不高磨成麵粉也只是中筋或者低筋麵粉,而麵包需要高筋粉才能製成。

而歐洲大陸溫帶海洋性氣候以及肥沃的土地和充足的光照無疑就是小麥的滋養溫床,小麥所含的蛋白質較高基本上製成的粉都是適合做麵包的高筋粉,對於烘焙的差异也是同理原因,蒸的話一般溫度達到100℃能熟會保留一定水分屬於即時性食物,但是麵包需要達到200℃左右基本上控幹了水分可以保存更久。

本文標題: 同是小麥粉做的,為何麵包在中國沒普及而被做成饅頭了?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538229664974
相关資料
被演義黑的最嚴重的周瑜,歷史上他是如何死的?
說氣小量狹,實在冤枉了歷史上的周瑜。《三國演義》描寫的心胸狹窄的周瑜是羅貫中為了襯托諸葛亮而刻意塑造的配角形象,是藝術處理,不可當真,“三氣周瑜”當然就更是毫無歷史根據,周瑜最後是病逝於出征途中的。《三國演義》情况略有不同,它先用才智相若的
標籤: 諸葛亮 三國人物 司馬懿與諸葛亮 三國
耿精忠到底做了什麼,康熙帝要將他淩遲處死?
耿精忠反叛震驚朝廷。“於是康熙帝下詔將耿精忠及其心腹死黨白顯忠、徐文耀、王世瑜等淩遲處死,範承謨子範時崇分割其肉祭墓。耿精忠為何讓康熙帝對他恨之入骨,將其淩遲處死?但吳三桂還未滅亡,康熙並未處理。等到“三藩”徹底平息,對耿精忠的舊部也安排妥
標籤: 耿精忠 康熙 淩遲處死 中國古代史 清朝 歷史
清朝時官員對皇帝行叩拜禮時都有哪些講究?
清朝官員穿的官服是由旗裝演變而來,一般官服上面會有一個馬蹄形狀的袖口,這種袖子叫做馬蹄袖,滿語叫“哇哈”,源於明朝的箭袖。滿漢官員都穿這種帶馬蹄袖的官服,官員平時把袖子挽起來,見到皇上和王公大臣就把袖子放下來,然後進行參拜,這種禮儀叫“放哇
標籤: 清朝 清朝歷史 中國古代史 明朝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