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無不勝的戚家軍是為何會退出歷史的舞臺?

自成軍之日起,戚家軍歷經大小戰役上百場且百戰百勝。雖然失去了戚繼光的領導,但以戚家軍為班底的薊州南兵在當時仍是明朝精銳部隊。然而此次大捷也給戚家軍的覆滅埋下禍患。薊州兵變後,戰無不勝的戚家軍就此退出歷史舞臺,明朝此舉無疑相當於自毀長城,此後逐漸走向沒落。

跟著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戚家軍。

戚家軍是我國歷史上一支赫赫有名的精銳部隊,也是明朝打擊倭寇的王牌部隊,創下了百戰百勝的驚人紀錄,被稱為“16至17世紀東亞最强軍隊”,如此强大的戚家軍,最後是如何消失的呢?

戚家軍是明朝著名將領戚繼光訓練的一支精銳部隊,阿兵哥主要是來自浙江義烏的礦工和農民,總兵力在4000人左右,於西元1559年正式成軍,以紀律嚴格和精良裝備著稱,是打擊東南沿海倭寇的王牌部隊。

自成軍之日起,戚家軍歷經大小戰役上百場且百戰百勝。在1561年的台州大捷中,戚家軍十三戰十三捷,斬殺倭寇三千餘人,1563年戚家軍在福建仙遊、王倉坪、蔡丕嶺等地斬殺倭寇兩萬餘人,福建一帶倭寇被一掃而空。

從1559年戚家軍正式成軍到1583年戚繼光告老還鄉,戚家軍在20多年間歷經大小戰役百餘場,累計斬殺15餘萬敵人,這在全世界都是一個恐怖的戰績。戚繼光離開後,戚家軍就不在被稱之為戚家軍了,而是被稱之為“南兵”,駐守薊州。

雖然失去了戚繼光的領導,但以戚家軍為班底的薊州南兵在當時仍是明朝精銳部隊。西元1592年,剛剛統一日本的豐臣秀吉出兵攻打朝鮮,朝鮮國王向明朝皇帝求援。西元1593年,明軍4萬大軍出兵朝鮮討伐倭寇,以戚家軍為班底的薊州南兵擔任主力。

在平壤之戰中,原戚繼光手下老將吳惟忠率領神機營率先登上平壤城牆,撕開敵軍防守,在此次戰役中立下首功。平壤大捷,明軍共殺敵1500餘人,其中僅戚家軍就斬殺1000多人,是此次大捷的絕對功臣。

然而此次大捷也給戚家軍的覆滅埋下禍患。原來在平壤之戰爆發前,明軍主將曾許諾先登平壤城者重賞。另外,戚家軍之所以比其他部隊悍不畏死,除了嚴格的訓練外,主要是兵餉比普通士兵多很多。

據史料記載,明朝普通士兵一年俸祿在18兩白銀左右,而戚家軍普通士卒一年的兵餉在43兩左右,是普通士兵的2倍還多,這讓其他部隊非常不滿,連朝廷都覺得花這麼多錢養戚家軍有些不值。

西元1595年,平壤大捷過去2年後,但當初朝廷許諾的封賞遲遲沒有兌現,甚至連兵餉都開始克扣,這讓原戚家軍老兵非常不滿,開始抱怨。1595年,薊州新任總兵王保將戚家軍召集到演武場,以兵變為由誅殺戚家軍老卒1300餘人,戚家軍老卒幾乎被斬殺殆盡,史稱“薊州兵變”,王保也囙此得到朝廷封賞。

薊州兵變後,戰無不勝的戚家軍就此退出歷史舞臺,明朝此舉無疑相當於自毀長城,此後逐漸走向沒落。1644年,薊州兵變發生不足50年,崇禎皇帝被迫自縊煤山,明朝至此滅亡。

本文標題: 戰無不勝的戚家軍是為何會退出歷史的舞臺?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538223351445
相关資料
同是小麥粉做的,為何麵包在中國沒普及而被做成饅頭了?
最開始是用石塊將小麥碾碎,然後進行蒸煮類似熬粥形式。到了西元前約6000年,小麥開始被磨成粉加水和勻,然後放在燒熱的石頭上烘烤做成很硬的面餅。這是距今發現麵包最早的來源。中世紀的歐洲人一般都吃粗糙的黑麵包,白麵包只在教堂儀式出現。也許很多人
標籤: 小麥 麵包 麵粉 做麵包的方法
被演義黑的最嚴重的周瑜,歷史上他是如何死的?
說氣小量狹,實在冤枉了歷史上的周瑜。《三國演義》描寫的心胸狹窄的周瑜是羅貫中為了襯托諸葛亮而刻意塑造的配角形象,是藝術處理,不可當真,“三氣周瑜”當然就更是毫無歷史根據,周瑜最後是病逝於出征途中的。《三國演義》情况略有不同,它先用才智相若的
標籤: 諸葛亮 三國人物 司馬懿與諸葛亮 三國
耿精忠到底做了什麼,康熙帝要將他淩遲處死?
耿精忠反叛震驚朝廷。“於是康熙帝下詔將耿精忠及其心腹死黨白顯忠、徐文耀、王世瑜等淩遲處死,範承謨子範時崇分割其肉祭墓。耿精忠為何讓康熙帝對他恨之入骨,將其淩遲處死?但吳三桂還未滅亡,康熙並未處理。等到“三藩”徹底平息,對耿精忠的舊部也安排妥
標籤: 耿精忠 康熙 淩遲處死 中國古代史 清朝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