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孝莊靈柩沒有運往盛京與皇太極合葬,過了37年才葬入地宮?

另一種說法是,按清朝祖制家法,孝莊文皇后應該歸葬瀋陽的昭陵,與太宗皇太極合葬。雍正三年,雍正帝將暫安奉殿改建為陵,命名為昭西陵,於雍正三年十二月將孝莊文皇后梓宮正式葬入昭西陵地宮。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孝莊文皇后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康熙皇帝的祖母孝莊文皇后,13歲時就嫁給了清太宗皇太極,她為了輔佐福臨、玄燁兩代幼主,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為大清王朝做出了重要貢獻。但在康熙二十六(1687)年,令人不解的是,她並未與皇太極合葬於瀋陽的昭陵,也沒進清皇陵,一直到康熙帝死,也未給祖母孝莊文皇后建陵,其梓宮在暫安奉殿停了38年之久。

關於康熙帝的祖母孝莊文皇后死後為什麼不進清陵,眾說紛紜。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孝莊文皇后在皇太極死時剛剛31歲,正是青春鼎盛之時,寂寞難耐,就嫁給了小叔子多爾袞。清皇室對於孝莊皇后這種的行為很不滿,就將她葬在陵區之外,以表示對她的懲處。

學者徐廣源認為:“孝莊文皇后並沒有下嫁。第一是孝莊文皇后的墓建在皇陵附近。第二是她仍被尊稱為文皇后,既然稱為孝莊文皇后,就說明清朝的皇帝都承認她。還有相當一部分人持下嫁觀點,但是我認為最起碼沒有舉行正式的婚禮,而且現在也沒有找到任何一件非常令人信服的她曾下嫁的依據。”囙此,這種說法不攻自破。

另一種說法是,按清朝祖制家法,孝莊文皇后應該歸葬瀋陽的昭陵,與太宗皇太極合葬。可是,孝莊文皇后的兒子順治帝和孫子康熙帝都在東陵,她想和兒孫在一起,囙此在臨終前給康熙帝留下了這樣的遺言:“太宗文皇帝梓宮安奉已久,不可為我輕動,况我心戀汝父子,不忍遠去,務於孝陵近地安厝,則我心無憾矣。”這讓康熙帝很為難,把祖母葬在遵化違背了祖制,把祖母葬入昭陵又有違祖母遺囑。康熙帝想不出良策,就在遵化孝陵近地建一座暫安奉殿,先把祖母梓宮停放在那裡。這一停就是37年,康熙帝還是想不出良策來。

到了雍正二年(1724)二月初五日,上諭:“欽惟孝莊文皇后,躬備聖德,天錫純禧,誕育世祖章皇帝,瑞應昌期,君臨萬國。逮我聖祖仁皇帝繼聖嗣統,久道化成,立萬世無疆之業,皆我孝莊文皇后福德兼隆之所啟佑也。朕惟禮經雲:合葬非古也。先儒又雲:神靈有知,無所不通。是知合與不合,惟義所在。今昭陵安奉日久,若於左近另起山陵,究非合葬之義。且自孝莊文皇后安奉以來,我聖祖仁皇帝歷數綿長,海宇乂安,子孫繁衍,想孝莊文皇后在天之靈十分安妥。”

雍正三年,雍正帝將暫安奉殿改建為陵,命名為昭西陵,於雍正三年十二月將孝莊文皇后梓宮正式葬入昭西陵地宮。

然而,孝莊文皇后的梓宮在暫安奉殿停了37年之久的原因,還是沒有說清,當然,至今也沒有找到令人信服的解釋。

總之,清東陵有著種種的謎團,有待後人破解。

本文標題: 為何孝莊靈柩沒有運往盛京與皇太極合葬,過了37年才葬入地宮?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536362617089
相关資料
古人想造反就能造反嗎古人造反不是想的那麼簡單
首先澄清一下,古代人的造反可沒那麼容易,不是誰想造反就可以造反的,那也要看造反的人有沒有那個能力啦。反觀現代造反也沒那麼困難。真正造槍的,其實也就那麼兩個人。
標籤: 中國古代史
戰場的戰車是如何從馬車一步步演化成坦克的?
人們把目光轉向了常見且速度極快的畜力—馬,運用馬匹的快速的機動力打擊對手。但光有馬還不行,在馬鞍、馬鐙等裝備發明前,想要有速度、還要有足够的殺傷力,人們發明了戰鬥車輛—馬車,這也是現代坦克、機械化步兵戰車最原始的模樣。
標籤: 陸軍 裝甲車 武器
能够擊敗馬超的東吳名將有誰其中誰才是馬超最忌憚的人
馬超作為五虎上將之一,他也有萬人敵的威名,在西凉軍中和少數部族中,馬超也是戰神的存在。其實不是這樣,雖然東吳的武將不多,但是拿得出手的那幾比特還是有真才實學的,東吳名將中誰能擊敗馬超?僅有三比特,馬超最忌憚的就是他!
標籤: 馬超 三國 歷史 太史慈 孫策 劉備
北宋在經濟文化方面十分繁榮,為何還一直被遼軍和金兵騷擾?
有一種觀點,認為宋朝軍隊之所以積弱,趙匡胤難辭其咎。“收其精兵”,則要求各地檢查所統屬禁軍,把驍勇者挑選出來編為上軍送往京師。北宋的樞密院有別於前代,以文官主事,僅有調兵之權。
標籤: 宋朝 趙匡胤 宋朝文化 宋朝經濟 歷史 宋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