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之前已經有火器了清朝打仗為什麼還用弓箭

很多人都不瞭解清朝用弓箭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中國近代的落後是不容否認的事實,但全部歸罪於清朝統治者卻又明顯不公。火繩槍在傳入亞洲前,已經在歐洲戰場被證實是有效的武器,然而亞洲各國對火槍的態度卻大不相同。

很多人都不瞭解清朝用弓箭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作為遊牧民族南下建立的政權,清朝統治者不管做得如何,總會遭到質疑,比如身邊的準噶爾汗國和日本等都開始大規模裝備火器了,而八旗軍依舊抱著“騎射”的情節不肯放,以致於近代中國遭受的屈辱都是因為滿人的守舊。

中國近代的落後是不容否認的事實,但全部歸罪於清朝統治者卻又明顯不公。八旗軍拒絕使用火槍,根本原因在於17世紀時,火槍的效能遠不能與弓箭相提並論。

發明出火藥的中國人並沒有只拿它們去做煙花,火藥被用於軍事最早可追溯至唐朝,北宋人用竹子製成的“突火槍”是被認為是火槍的雛形。元朝的蒙古人在宋人的基礎上,制出了世界軍事史上最早的金屬管形火槍,並將其傳播至中亞和歐洲。

15世紀時,火槍科技在歐洲率先取得突破,火繩槍憑藉强大的穿透力和衝擊力,取得了歐洲各國軍隊的青睞。15世紀末,16世紀初,西班牙人又研製出了槍管更長、彈丸更重,可以輕鬆擊穿鐵甲和阻擊騎兵衝鋒的前裝滑膛槍。

前裝滑膛槍的出現讓歐洲重裝騎兵團優勢不再,隨即掀起了一場深刻的軍事變革。與此同時,新型火槍也隨著地理大發現來到了亞洲。中亞的遊牧民族,東亞的明朝、朝鮮和日本也開始接觸,並裝備火繩槍。

火繩槍在傳入亞洲前,已經在歐洲戰場被證實是有效的武器,然而亞洲各國對火槍的態度卻大不相同。1542年,火槍經葡萄牙商人之手傳入日本九州南部的種子島。日本正處於戰國時期,大名割據、混戰不斷,“銀山可以破碎,鐵壁可以打通”的火槍立刻吸引了日本人的興趣,並成為早期日歐貿易中最搶手的商品。

火繩槍隨著俄國勢力的擴張進入中亞,然後經中亞穆斯林商人之手又傳入新疆,準噶爾汗國在掌握火繩槍的製作工藝後,竟然放弃了已經使用上千百年的弓箭,全面轉向火槍。

相比於日本和準噶爾的積極主動,處在中間的清政府雖然對火繩槍十分關注,但卻禁止最精銳的八旗軍使用,僅在漢軍中大量裝備。真實的原因與網上流傳的滿人崇尚“匹夫之勇”沒有半毛錢關係,而是清政府有錢、有實力。

火繩槍能够迅速普及並不在於其兇悍的火力,而是操作簡易,成本低廉。歐洲的騎士和日本的武士都必須從小接受專業訓練,才能熟練掌握各種武器。然而火槍操作簡單,一群農民經過幾個月的操練就能具備戰鬥力,這在冷兵器時代是無法想像的。

即便火槍價格昂貴,但比起花費十幾年的時間培養武士又顯得微不足道,所以火槍傳入後,日本軍隊和戰爭的規模迅速擴大。準噶爾汗國接受火槍的原因與日本略有不同,但最終的决定性因素仍是“便宜”。

蒙古騎兵在一分鐘之內射出十幾只箭完全沒有問題,如此之高的射速對敵人來說無疑是個噩夢,但對後勤的壓力也是同樣的巨大,而且弓和箭的製作工藝繁瑣,一把好弓往往要消耗專業工匠數月時間。清准雙方一旦進入消耗戰,準噶爾汗國必然無法支撐。

火槍的出現恰好解决了這個問題,準噶爾掌握了火繩槍的製作科技後,一把槍的成本可以控制得比弓低很多,同樣的情况也出現在日本,武士刀的價格大大高於“鐵炮”。最重要的是阿兵哥作戰時不需要攜帶好幾大壺弓箭,一包火藥,一包鉛丸即可,而且鉛的熔點很低,阿兵哥可獨立製作,從而大大减少了後勤供應的壓力。

總得來說,在17世紀大規模使用火槍的政權都是因為”窮“。從歐洲商人手中高價購買火槍的錢很快就能從訓練和後勤兩個方面賺回來,所以火槍是窮國迅速壯大實力的完美選擇。

不過在後裝線膛槍出現前,火槍的劣勢是非常明顯的,首先最大的短板就是射速慢,即便採用排槍戰術,仍不及弓箭;其次,有效射程只有六七十米,騎兵借助戰馬的速度卻可以將射程提高到一百米左右;還有就是火槍無法在雨雪天氣使用,在夜間又會暴露目標。

在同時期的歐洲,火槍依舊無法完全取代輕騎兵。八旗軍雖然因為效能問題拒絕使用火槍,但對火炮卻情有獨鍾,兩百米的射程給了清軍足够的遠程打擊能力。平定準噶爾之亂中,清軍大量採用了防止在駱駝背上的小型火炮。

因為不差錢,清朝對火槍重視不够,但隨著火器科技的不斷改進,以及自身迎來了長期的和平,最終出現了一步慢,步步慢的局面,為近代的所有屈辱埋下了隱患。

本文標題: 清朝之前已經有火器了清朝打仗為什麼還用弓箭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536151834226
相关資料
明孝宗究竟是怎麼死的?是醫療事故引發的慘劇嗎
沒想到,這次病情兇猛,孝宗一病不起。可以說,罪魁禍首就是張瑜、劉文泰、高廷和三人組合。因為用藥失誤,導致了明憲宗朱見深的病情加重,其實他是憲宗病死的一個間接兇手,囙此被言官彈劾,寬宏大量的明孝宗朱祜樘僅僅把他從太醫院使降為院判以示懲罰。事後
標籤: 弘治皇帝 劉文泰
清朝的bbc,《申報》為何要混淆視聽?到底有何居心呢?
尤其在左宗棠率領湘軍於1876年預備西征收復新疆之時,《申報》更是杜撰許多子虛烏有的“假消息”誤導視聽想封锁清軍步伐。總的來說,可分為財政、軍事與善後等三方面。阿古柏於據地稱王后,曾相繼向英國、俄羅斯與奧斯曼土耳其等國求援或締約。財政上,《
標籤: 左宗棠 清朝 申報 中國近代史 歷史 阿古柏
十二寡婦征西是什麼故事?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嗎
有學者據此認為,這正說明十二寡婦的故事是舊有的情節之一,所以兩本楊家將小說的編寫者都採用來作為壓軸的高潮。“十二寡婦征西”故事來自於明代社火中的某種舞隊,該舞隊由十二比特手持武器的白衣女子組成。
標籤: 歷史 中國古代史 楊家府演義 宋朝 楊文廣 楊業
古代皇帝身後的扇子到底是幹什麼用的?只是為了扇風嗎?
皇帝是統治整個國家的君王,自然有許多象徵他權力的物品在身邊,而其中一項就是「扇子」,在班固所著的《竹扇賦》中寫道:「削為扇嬰成器美,托禦君王供時有」,就可以見得扇子與君王權力象徵有著緊密的關係,且在當時扇子僅作為帝王的儀仗之器,直到漢代才開
標籤: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