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象昇功績可與嶽飛相提並論,他最後的結局如何呢?

後人常將盧象昇與嶽飛相提並論,不僅因為他們同樣驍勇善戰,更是因為他們極其相似的悲劇命運—因主戰而被主和派害死。決戰前夕,盧象昇派部下去找擁兵數萬的高起潜求援,對方卻不予理睬。隨後他又扣下地方官的奏摺,一直拖了兩個多月,盧象昇的遺體才得以收殮。

崇禎十二年(1639年),明軍主將盧象昇所率的五千人馬在河北巨鹿賈莊陷入清軍重圍,他身中四箭四刃後仍格殺數十人,卻因戰馬倒地而被擒殺。

後人常將盧象昇與嶽飛相提並論,不僅因為他們同樣驍勇善戰,更是因為他們極其相似的悲劇命運—因主戰而被主和派害死。盧象昇雖是書生出身,但軍事素養過硬,訓練出了明末戰鬥力最强的“天雄軍”,把高迎祥、張獻忠、李自成等打得一點脾氣都沒,獲贈綽號“盧閻王”。但這一仗,他的敵人不僅是清軍悍將多爾袞,還有自己的同僚—兵部尚書楊嗣昌、鎮邊太監高起潜。楊嗣昌是主和派,自然對其懷恨在心;高起潜則仗著崇禎的寵信大肆索賄,盧象昇偏偏不買他的賬。

清軍鐵騎橫卷而來,盧象昇奮起抗擊,他雖在名義上“總督天下兵馬”,但其“天雄軍”精銳被高起潜扣留,楊嗣昌只給了他一萬士卒。即使如此,守在巨鹿的盧象昇依然屢敗清軍,楊嗣昌又開始使壞,從其麾下劃出5000人歸高起潜管理。決戰前夕,盧象昇派部下去找擁兵數萬的高起潜求援,對方卻不予理睬。盧象昇知道此戰凶多吉少,便在出征時對將士們說:“我們深受國恩,豈能貪生怕死!”將士們失聲痛哭,但沒一個退縮的。

前線血肉拼殺,遠在京城的楊嗣昌卻給盧象昇安了一個“怯懦畏戰”的罪名,聽說他的死訊後還不相信,特地派人去現場查看確認。隨後他又扣下地方官的奏摺,一直拖了兩個多月,盧象昇的遺體才得以收殮。

而在盧象昇殉國前一個月,76歲的前兵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孫承宗也為生命畫上了悲壯的句號。清軍圍攻河北高陽時,辭官在此養老的孫承宗率全家守城,在彈盡糧絕、沒有援軍的情况下仍堅持了三天。城破後,孫承宗被俘,因拒不投降而被勒死,百餘口家人也相繼罹難。

孫承宗當過明熹宗的老師,後金緊逼、遼東大震之際,他主動請纓為督師,明熹宗很感動,親自將他送出宮門,並賜尚方寶劍。孫承宗坐鎮遼東四年,製定積極防禦政策,重用袁崇煥等名將,好不容易才使前線局勢穩定下來,誰知那些他建議罷免的官員懷恨在心。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見孫承宗在前線幹得風生水起,試圖拉攏他卻被拒絕,也視他為眼中釘、肉中刺,不斷在背後捅刀。

孫承宗曾有兩次被罷官回鄉,一次是他所力挺的部將中計身亡,損失400人馬;一次是他剛派人修復的大淩河城,沒過多久又被清軍搗毀了。其實這兩件事跟他關係都不大,卻成了政敵攻擊他的“黑資料”。這就是明末可恨可歎的“鬥雞政治”,為了互掐而互掐,一點小事就要上綱上線,唯恐不能置對方於死地。

明末軍事史上也有幾個難得的亮點,如袁崇煥成功守寧遠、瞿式耜成功守桂林,都是上下齊心、文武無隙的結果,但更多時候,官僚階層根本不知“團結”為何物。直到崇禎自縊後,南明小朝廷還在忙著內鬥,怎能不亡呢?

本文標題: 盧象昇功績可與嶽飛相提並論,他最後的結局如何呢?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533731812510
相关資料
和西漢風氣完全不同,東漢都有哪些令人敬佩的事蹟呢?
西漢開國功臣多是市井無賴,東漢開國功臣則是一派儒者氣象。表現在東漢末年的黨錮之禍中,被害的名士多是主動投案或自裁的。漢靈帝繼位後,大誅黨人。範滂聽說後,主動投案自首。無論是黨錮名士的不畏强暴、殺身成仁,還是天下百姓的奮迅感慨、波蕩而從,至今
標籤: 漢朝 東漢皇帝 西漢 歷史 張儉 範滂
三次會試都沒中的劉大鵬,身為“小人物”貢獻卻不小
劉大鵬接連三次會試都沒考中,一生待在老家,卻因他的《退想齋日記》引發史學界的關注。但有趣的是,劉大鵬抱定孔孟經典,卻讓兒子報名應考大學堂。從這個意義來說,劉大鵬不只是普通的讀書人,也是一名傳道者。劉大鵬成為太原古迹文物保護委員會的成員後,積
標籤:
道光皇帝也贊成禁烟,為何反而責怪林則徐呢?
出乎意料的是,戰後道光最恨的人竟也是林則徐。好不容易忙活完了,王鼎以為,看在這份功勞的面上,道光也該放林則徐一馬。對於此事,道光儘管不能明說,但背地裡仍會抱怨—如果不是林則徐多事、非要禁烟,怎能惹出這麼大的事?其實當年道光對禁烟一事也很看重
標籤: 林則徐 道光皇帝 歷史 清朝 清朝歷史 鴉片戰爭
清朝時期中國已經開始落伍世界最應該背鍋的皇帝到底是誰
《延禧攻略》中的乾隆雖然明朝禁海時期約占75%,而鴉片戰爭前的清朝僅占15%,但乾隆之後的禁海政策,卻是造成近代中國大幅度落後於西方的主要原因。正是由於從乾隆時期開始的海禁,導致西方國家開始全面趕超中國,並逐漸拉開差距。綜上所述,我認為中國
標籤: 乾隆 清朝 清朝歷史 中國古代史 歷史 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