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明朝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了相關的文章供大家參攷。
歷史上並不缺少賢後,比如明朝就多賢後。自開國皇帝朱元璋起,到明英宗這裡,可說歷任的每一位皇后,都能稱得上是賢後。
朱元璋的馬皇后,為明朝後任的皇后,做出了很好的表率。朱元璋與馬皇后感情深厚,每當朱元璋發怒的時候,只有馬皇后出面,才能勸住他。因為馬皇后的存在,不知有多少大臣保住了性命。
馬皇后去世後,朱元璋變得愈發暴躁,然而此時,已經沒人能够勸得住他。朱元璋開始嗜殺,太子朱標想要勸說,都被狠狠訓斥了一番。可見能够讓朱元璋平息怒火的人,歷史上也只有馬皇后了。
朱棣的皇后徐氏,是開國功臣徐達的長女。徐皇后為了幫助朱棣,常常在召見王公貴族夫人的時候,勸她們要鼓勵自己的丈夫,多以百姓著想。而徐皇后自己,也是這樣勸朱棣,要處處以百姓為念。
直到臨終前,徐皇后仍不忘天下百姓,還在勸朱棣多為百姓想。朱棣對於這樣一比特賢妻,也是又愛又敬。自徐皇后去世後,朱棣再也沒有動過立後的想法。

接著朱高熾的皇后張氏,朱瞻基的皇后胡氏,朱祁鎮的皇后錢氏,都是明朝有名的賢後。可是在明英宗朱祁鎮之後,明朝卻很少出現賢後了,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况呢?這和皇帝有很大關係。
比如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他即位後,十分寵倖自己的乳母萬氏,然而萬氏比他大十七歲之多。朱見深原本的皇后吳氏,也是個賢良的女子,可朱見深為了萬氏,堅持將吳皇后廢掉了。
後來朱見深想立萬氏為後,但遭到生母周太后强烈封锁,最後周太后逼迫朱見深,立了另一比特妃子王氏為後。朱見深雖然也想廢掉王氏,但終究找不到理由,也就作罷。但有萬氏在,王氏也不過是比特傀儡皇后罷了,根本沒有當賢後的機會。

朱見深的孫子朱厚照,是眾所周知的頑童皇帝。他整天顧著玩樂,甚至不住在宮內,囙此他的皇后夏氏,根本無法規勸丈夫。朱厚照行為荒唐,完全不給妻子機會,所以夏皇后不僅成不了賢後,就連子嗣都沒有。
嘉靖皇帝朱厚熜更甚,他在世時立過三任皇后,第一任因流產血崩而亡,第二任被廢死在了冷宮,第三任死於宮中大火。而且第三任皇后方氏,也不是十分賢良的人,她曾經出於嫉妒,還誣陷受寵的曹端妃,導致曹端妃慘死,囙此算不上賢後。
明穆宗朱載坖的妃嬪很多,所以他對於自己的皇后陳氏,一直很是冷淡。由於不喜歡,所以每當陳皇后想說什麼,明穆宗都無動於衷,甚至會暴怒。最後明穆宗以“皇后無子多病”為由,命她遷居別宮。
出於這些皇帝的原因,致使明朝後期,少了很多賢後。不過很少出現,並不代表沒有。
明神宗的皇后王氏,是明神宗在位期間,唯一親自册立的皇后。帝后二人感情甚篤,每天同起居,明神宗認為皇后是六宮典範,從而對其娘家人都十分優待。實際上的王皇后,也是端莊賢淑,稱得上是比特賢後。
明熹宗朱由校的皇后張嫣,被譽為“中國古代五大豔後之一”,這說明張惶後長相貌美。儘管如此,張惶後卻不是什麼紅顏禍水,在朝政逐漸被宦官魏忠賢,以及明熹宗乳母客氏掌控的情况下,她仍然能够保持清醒,勸諫明熹宗“親賢臣遠小人”。
由於魏忠賢和客氏的陷害,導致張惶後無法生育。他們安排一個宮女的孩子,企圖冒充龍嗣,讓他繼承皇位。還好張惶後排除萬難,說服明熹宗傳比特給信王朱由檢,魏忠賢等人的陰謀才沒有得逞。故而,張惶後也稱得上是賢後。
朱由檢的皇后周氏,也是一比特賢後。她仁善賢德,自掌管後宮以來,提倡勤儉節約,削减了很多不必要的開銷。當李自成大軍攻破紫禁城,周皇后知道大勢已去,只能依照皇帝命令,自縊殉國。
總的來說,明朝時期之所以頗受後世稱讚,收穫了無數的“明粉”,除了這是漢人建立的王朝以外,也和這些賢後是分不開的。我們在評論帝王的時候,也不能忽略了,這些在他們身後默默付出的好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