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為什麼不接受撤藩?有什麼客觀原因?

先分析一下歷史上吳三桂為何沒有考慮接受撤藩的客觀原因。一旦吳三桂接受撤藩,那麼除了吳三桂自身,跟隨依附於他的利益集團也將受到毀滅性打擊。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吳三桂的故事,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吳三桂是歷史上有名的大漢奸,他為大清入主中原,平定天下可謂立下了汗馬功勞。毫不誇張的說,大清之所以可以那麼順利奪取全國政權,吳三桂當記首功。先是在山海關打敗了李自成,又在四川攻打了張獻忠,還率軍平定了雲、貴地區,甚至進入緬甸,最終將南明最後一任皇帝永曆帝絞殺。這些實實在在的功績為吳三桂博得了平西王的爵位並受封鎮守雲南,可謂名符其實的封疆大吏。

平西王吳三桂在雲、貴地區擁有著極高的權威,稱之為“土皇帝”也毫不為過。那麼,年過花甲的吳三桂為何還要在人生的最後時刻起兵叛亂呢?

先分析一下歷史上吳三桂為何沒有考慮接受撤藩的客觀原因。

一、形勢嚴峻,康熙撤藩决心已定

康熙十二年,年僅二十歲的康熙便决定撤藩。可能會有人覺得康熙太過年輕不够穩重,撤藩有點操之過急。但不要忘了,康熙自幼是在孝莊的指導下成長起來的,在孝莊的引領下,康熙對於政局的把控和敏銳性有著與之年齡不符的成熟和獨到見解。三藩勢力在地方上的不斷擴大,影響力日益劇增,又重兵在手,漸漸已經對大清形成了不小的威脅。况且,三藩的存在對於大清來說是一筆極大的財力負擔。既給朝廷帶來了威脅的同時,每年還要消耗大量的財力,這使得康熙對於撤藩的决心堅定無比。養虎為患不如主動出擊,撤藩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二、撤藩迎來契機,吳三桂與朝廷利益衝突不可調節

康熙做出撤藩的决定後,自然不會直接動用武力解决。正在此時,康熙迎來了一個最佳的撤藩契機。正值平南王尚可喜因為與子尚之信發生衝突,便再度提出將藩地歸還朝廷,準備回歸遼東養老(尚可喜是忠於大清的,三藩之亂中是尚之信附和吳三桂叛亂)。康熙很快便準予了尚可喜的請求,同時也想要趁機試探吳三桂和耿精忠的態度。

顯然,撤藩對於吳三桂來說是嚴重損害了他的自身利益。對於已經當慣了“土皇帝”的吳三桂來說,與其交出兵權做一個閒人王爺,還不如打出“反清複明”的大旗殊死一搏。况且吳三桂並不是一個人,許多依附於他的利益集團也不可能任由自己的榮華富貴就這麼白白斷送,起兵叛亂是唯一的路。而且可能在吳三桂心中,他始終認為自己對於大清的功勞是史無前例的,大清撤藩屬於過河拆橋的行為。既然你先不仁那他不義也就無可厚非了。

在這種局勢下,雙方可謂勢同水火。唯有武力一决高下才會平息、化解矛盾。囙此以吳三桂為首的三藩是不得不反,這觸及到了覈心利益,戰爭無法避免。

退一萬步來說,即使吳三桂不顧自身利益,選擇妥協接受撤藩,那麼他是否會得到善終呢?萌月關認為也不會。

第一,吳三桂對大清只有利益沒有忠心

在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前,他最早是打算歸附李自成的。只不過最終在李自成和大清之間選擇了利益更高的大清。而那個時候的大清急需吳三桂手中的兵權,故而兩者達成了默契。一直到後來鎮守雲貴,這都是利益驅使。拋開利益,吳三桂與大清並不是“朋友”。這一點康熙帝也是看得很透徹,對於這樣的吳三桂,康熙即便為了營造所謂的“滿漢一家”、“厚待功臣”的景象而不殺吳三桂,也絕不會讓吳三桂的日子太好過。

第二,吳三桂反復無常不容於大清

吳三桂原本是明朝將領,結果不但不知保家衛國反而投降大清引清兵入關。吳三桂是為了自身利益而背叛大明,他這一次為了利益背叛大明,下一次就有可能為了利益背叛大清。即便吳三桂老老實實的接受了撤藩,但他在雲貴盤踞那麼多年,勢力根深蒂固,他的存在始終對於大清是一個威脅。接受撤藩後,大清明著不能對他做什麼,但暗地裡恐怕少不了小動作,絕對不會讓吳三桂有太平日子過。

第三,吳三桂接受撤藩無力自保

雖然大清入主中原完成了統一大業,但仍有不少“反清複明”的組織想要恢復漢人統治。而吳三桂則被視為最大的漢奸,即便是手握重兵的平西王時期都遭遇了多番刺殺。一旦被撤藩兵權被奪,失去了自保能力的吳三桂恐怕性命很難長久。

第四,平西王利益集團不會放過吳三桂

千萬不要以為平西王吳三桂是一個人在戰鬥。作為盤踞雲貴那麼多年的他,自然有著自己的關係網和利益集團。但這一切都是建立在他手握重兵實力雄厚的前提之下。一旦吳三桂接受撤藩,那麼除了吳三桂自身,跟隨依附於他的利益集團也將受到毀滅性打擊。在利益面前,昔日的主子也好,平西王也罷都是浮雲,更何况此時的吳三桂已經是被拔了牙的老虎,從猛虎變成了小猫,那些損失了巨大利益的“昔日盟友”怎會放過他?

綜上所述,吳三桂在康熙發佈撤藩命令後唯有起兵叛亂這一條路可走!反抗尚存一線生機,接受撤藩的話整個大清都沒有一個他可以安全容身之地。

本文標題: 吳三桂為什麼不接受撤藩?有什麼客觀原因?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529274701950
相关資料
傳教士湯若望是决定康熙皇帝位置的關鍵因素嗎?
西洋傳教士掌管欽天監的湯若望是决定康熙皇帝位置的關鍵因素,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被孝莊皇太后請進宮中的是來自德國的傳教士湯若望順治皇帝在彌留之際,見到了自己信賴的“瑪法”,也向他詢問關於繼承人的問題。湯若望力主立順治第三子玄燁為儲君
標籤: 湯若望 傳教士 康熙 中國古代史 清朝 歷史
王禹偁:北宋詩人兼直臣,因敢於直諫遭到貶官
很可惜,王禹偁屬於後者。經審查,道安系誣告,本當受罰,但宋太宗下詔赦免了她。宋真宗即位後,為顯示新朝氣象,又把王禹偁調回京城任知制誥,編撰《太祖實錄》。在這一山不容二虎的權力鬥爭面前,王禹偁老毛病又犯了,從中橫議曲直,把張齊賢給惹惱了。此後
標籤: 王禹偁 宋朝 歷史
西晋毒舌官員周嵩,它在歷史上的評估如何?
新賬舊賬一起算,周嵩被下了大獄,有人奏請將他處死,罪名是攻擊上司。由於周嵩的哥哥周顗是朝廷重臣,為維護穩定,司馬睿還是將他放了。周嵩得知後急忙趕來,十分厭惡地擺擺手,將刁協趕走了。王敦考慮到輿論影響,不僅沒怪罪周嵩,還給他昇了官。但這點伎倆
標籤: 司馬睿 歷史 周嵩 王導 東晉 王敦
官員習慣應付差事,韓昭侯上位後是如何整治的?
西元前362年,韓昭侯即位。韓昭侯决定狠狠刹刹這股歪風邪氣。這天,韓昭侯派巡視員騎著馬到京城附近的田地裏巡視,看看有沒有損害老百姓農業生產的行為發生。見此情景,韓昭侯决定由巡視員帶路,和大臣們一同去田地裏看個究竟。最終,韓昭侯把那位大臣削職
標籤: 韓昭侯 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