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九子奪嫡是康熙自己一手造成的?康熙到底犯了什麼錯?

康熙的失誤康熙帝即位後,一直崇尚漢族文化,致力於用儒家文化治理國家。康熙十四年,皇后赫舍裡氏所生的唯一嫡子、年僅兩歲的胤礽被立為皇太子。康熙五十一年,失望透頂的康熙第二次廢掉了胤礽的太子之比特,並從此禁止大臣再提立儲之事。

跟著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九子奪嫡。

近些年的清宮劇中,康熙皇帝的兒子們算得上是熱門人物。在編劇的筆下,這幾比特皇子為了繼承皇位,明爭暗鬥,各種“腹黑”手段層出不窮,鬧得紫禁城裏雞飛狗跳、熱鬧非凡,使得康熙皇帝極為頭痛。

康熙帝去世後,四貝勒胤禛即位,是為雍正皇帝。登基之後,雍正皇帝對曾與自己爭奪地位的兄弟們毫不客氣,削爵、圈禁、以禽獸之名相稱……完全沒有手足之情。

如果由此來看,康熙皇帝對這幾個兒子的親情友愛教育基本上是完全失敗的。

作為中國歷朝皇帝中的佼佼者,康熙帝文攻武略、權謀手段,都稱得上出類拔萃,難道唯獨教不好這幾個兒子嗎?實際上,所謂的“九王奪嫡”背後,實際上是滿族習俗與漢族王朝陳規的衝突問題。

滿族的規矩

當我們回顧“九王奪嫡”之中的明槍暗箭時,往往會感歎皇權對人的影響之大,竟可以使親生兄弟反目為仇、相互傾軋。但我們常常會忽略一個問題,那就是:在康熙皇帝立胤礽為太子之前,從後金到清朝,就從來沒出現過“太子”這號人物!

從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起,在繼承人的問題上,雖然出現了“嫡、庶之分”,但依然沿用的是推舉制度:統治者去世後,身份最高的皇親國戚們會綜合考慮各位嫡子的身份地位、能力、實力、威望等各種因素,推選綜合實力最强者為皇位的繼承人。

例如,努爾哈赤去世後,年齡最長的是次子代善,戰功最高的是第五子莽古爾泰,但綜合各項因素來看,最後被推為繼承人的卻是第八子皇太極。

這種與漢族皇朝迥異的繼承人制度,雖然保證了繼承人是諸位皇子之中的最優秀人物,為政權的持續發展提供了保障,但必然會招來同樣具有繼承人資格的其他嫡子的嫉恨。

皇太極即位後,四大貝勒之一、正藍旗旗主莽古爾泰就極為不服。在大淩河之戰中,皇太極斥責莽古爾泰不聽指揮導致兵敗時,早就窩了一肚子火的莽古爾泰與皇太極大吵起來,還拔出佩刀沖皇太極比劃(“禦前露刃”),最終降爵削兵,死後還被褫奪了宗室身份,可說是悲慘至極。

康熙的失誤

康熙帝即位後,一直崇尚漢族文化,致力於用儒家文化治理國家。他開闢“博學鴻儒科”,選拔宿儒名士入朝為官;親自參拜孔廟,行三拜九叩大禮,還組織編輯、出版了大量儒學典籍。

這一系列的舉措,有效的消除了滿漢之間的文化隔閡,促進了康熙年間的民族穩定。

作為儒家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早立太子,以固國本”的思想自然也被康熙全盤接受了。康熙十四年,皇后赫舍裡氏所生的唯一嫡子、年僅兩歲的胤礽被立為皇太子。這時,康熙皇帝也不過二十二歲。

年輕的康熙在政治智慧上還是相當不成熟,從後面發生的事情來看,早早確立太子的確是康熙皇帝一生中為數不多的重大失誤之一。

康熙帝的失誤在於,他並沒有意識到確立太子這一行為對滿洲貴族的衝擊到底有多大。

在傳統的漢族皇朝中,嫡長子是天生的皇帝接班人,在上千年的儒家思想薰陶下,其他兒子在絕大多數情况下對這一事實都能够坦然接受。個別不甘命運的,也會受到臣子和天下輿論的攻擊,客觀上限制了這種事情的發生。

但在以其他皇子為代表的滿洲貴族眼裡,康熙的這一行為簡直是不可接受:明明大家都有機會,就因為老爹的一句話,一下子都沒指望了,是可忍孰不可忍!

但是康熙的昏招還沒完,康熙三十七年,康熙分別將長子胤禔等六個兒子封為郡王和貝勒,並賜給他們八旗領民,這實際上為太子樹立了最為可怕的敵人。

這是為什麼呢?在滿族的理念中,主僕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對主人保持忠誠是深植在每個滿族人心中的絕對規則,一旦主僕關係確立,那麼世世代代都無法更改,即使旗主家道破落,旗下子民無論地位多高,見到旗主時依然要行奴僕之禮。

奴僕盡忠,主子當然也要投桃報李,當旗主身居高位時,便會優先提拔自己旗下的子民,以此作為對自己忠實奴僕的回報。由此可見,當這些皇子擁有八旗領民時,身邊就有了一大批盼望他們登上皇位,從而使自己飛黃騰達的朋黨。

可以說,從這時開始,皇太子胤礽就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作為康熙欽定的接班人,自然會成為這些覬覦皇位的兄弟們的靶子,時時刻刻都有倒臺的危險。

扶不起的阿斗

“九王奪嫡”局面的形成,除了康熙的昏招組合拳之外,太子胤礽的表現也太不合格,最終導致了他自己的悲慘結局。

據史書記載,太子胤礽自幼天資聰穎、努力好學,成年後精明強幹,頗有康熙的風範,在康熙出巡、出征時,多次監國理政,表現也相當不錯,康熙曾稱讚他:“皇太子自幼讀書,深明大義,必然謹慎。上則祖廟社稷之福,下則臣民之造化也。朕不勝喜悅。”可見胤礽在能力上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作為太子,胤礽在為人處世上問題就實在太大了。用現在的話說,胤礽的情商太低,基本上是負分。

康熙二十九年,康熙在前往烏蘭布通與準噶爾作戰之前,突然生病,特地在行宮召見太子和皇三子。

但在見到康熙的病容時,太子胤礽居然表現的像沒事人一樣,毫無表示。這樣的行為,就算是普通人家的孩子,恐怕也免不了一頓胖揍,何况是太子?康熙雖然當時沒有發作,但心裡還是留下了一個疙瘩,對太子的看法便打了不少折扣。

隨著當太子的時間越來越長,胤礽的行為也越來越放肆。皇長子胤禔曾向康熙帝密報:胤礽不僅日常行事“暴戾不仁”,而且私自截留蒙古向朝廷進獻的貢品,還縱容手下公然索賄等等。

雖然有些事情是捕風捉影,但大多數仍然屬實。在此之外,太子身邊還聚集了以領侍衛內大臣、一等公索額圖為首的一干朝廷重臣,黨羽眾多,在朝中已經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視的勢力。

看著太子日漸囂張,康熙皇帝的耐心終於消磨殆盡了。康熙四十二年,康熙皇帝先是查辦了索額圖,削掉了太子的最大臂助,四十七年時,又以太子“絕無友愛之意……(胤礽)每夜逼近布城,裂縫竊視。從前索額圖欲謀大事,朕知而誅之,今允礽欲為復仇……”為由,廢掉了胤礽的太子之比特。

雖然沒過多長時間,由於諸位皇子之間爭奪太子之比特的鬥爭愈演愈烈,康熙第二次立胤礽為太子,希望諸位皇子能够安分守己。

但胤礽經過這一次折騰,精神大受打擊,變得瘋瘋癲癲、精神失常。康熙五十一年,失望透頂的康熙第二次廢掉了胤礽的太子之比特,並從此禁止大臣再提立儲之事。

自此,胤礽一直被圈禁在紫禁城咸安宮中,直到去世。

縱觀胤礽的一生,他原本是可以成為一代明君的,但由於康熙和自身的種種錯誤,最終落得這般下場,估計作為父親的康熙帝心中也是痛悔不已吧。

雍正改弦更張

太子被廢後,皇四子胤禛異軍突起,成為了爭奪帝位的另一有力人選,與皇八子等人所支持的皇十四子胤禵重新展開了奪比特之爭。康熙駕崩後,胤禛在皇十三子胤祥和年羹堯、隆科多等重臣的內外配合之下,終於達成夙願,成功登上皇位。

經過“九王奪嫡”的腥風血雨,雍正皇帝深深體會到了册立太子這一歷朝歷代的制度在清朝是行不通的。

於是,在登基之初,雍正就確立了著名的秘密立儲制度。雍正元年八月,雍正皇帝召見王公大臣,當眾宣佈:“今朕諸子尚幼,建儲一事,必須詳加審慎,此事雖不可舉行,然不得不預為之計。今朕特將此事,親寫密封,藏於匣內,置之乾清宮正中,世祖章皇帝禦書'正大光明'匾額之後,乃宮中最高之處,以備不虞,諸王大臣鹹宜知之。“從事後效果來看,雍正皇帝所擬定的這一制度,的確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諸位皇子之間為了爭奪帝位相互爭鬥的情况,使得接下來的皇權交接變得相對平穩。

從此之後,秘密立儲就成為了清朝立儲的沿襲制度,一直沿用至咸豐皇帝時。

咸豐皇帝駕崩後,由於他只有一比特成年皇子,所以秘密立儲制度才未實施。同治帝登基後,慈禧太后掌握了朝廷大權,皇位的繼承人自然也由她指定,秘密立儲制度也就成為了一張廢紙,淹沒在了歷史的煙塵之中。

本文標題: 為什麼說九子奪嫡是康熙自己一手造成的?康熙到底犯了什麼錯?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528391854567
相关資料
古代斷頭飯是死囚最後的一餐古人為什麼還要放一塊生肉在上面
對古代斷頭飯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攷。當談到最後一餐的時候,人們會想到死囚在死前吃的“斬首餐”。此外,這種謹慎也反映在提供給死刑犯的最後一頓飯中,這頓飯通常被稱為“斷頭飯”。囙此,每當死囚看到獄卒送來的“斷頭飯”上的
標籤: 歷史
日本戰國時代到底是什麼樣的和中國的戰國時代差距有多大
但是武田之後有一些不明就裡的日本學者,竟然就中國之戰國與日本之戰國先後的問題展開討論,並誇大稱日本戰國才是真正的戰爭。日本的戰國時代很有料嗎?不過我們還是要正視日本戰國時代的,畢竟歷史值得尊重。
標籤: 日本戰國 日本中國 中國古代史 歷史 中國歷史 秦朝
張居正被抄家的原因是什麼萬曆皇帝為何對這個大臣下手
很多人都不瞭解張居正被抄家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張居正被抄家的主要因素在於萬曆皇帝,張居正死後,他的政敵對他的抹黑使得萬曆對張居正漸趨厭惡,而當厭惡到了一定程度時,量變成為質變,再加上所有人對張居正的指摘,萬曆也就順手而為,將張居
標籤: 張居正 張居正改革 明朝
胤禔奪嫡失敗被圈禁期間,都在做些什麼?
同時,康熙帝與皇太子關係惡化,這給了大阿哥胤禔一個錯誤的訊號。在盛怒之下,康熙帝將胤禔剝奪了一切,並永遠圈禁起來了。但歷史並非這麼的單薄,即便胤禔被圈禁了,他還是有著自己的普通生活的,他擁有妻妾共十一人,生育子女達二十九名。
標籤: 康熙 愛新覺羅·胤礽 中國古代史 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