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通緝令畫像一點都不像官兵是怎麼抓到人的

其實不然,這種畫像並不是為了追求形象的一致,而是為了表現出通緝犯的特徵。在城際關卡的偵查是十分嚴格的。

還不知道:古代通緝令的讀者,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無論哪個時期違法犯罪都是不可避免的。現在有高超的刑偵科技,通過各種管道都能判斷出罪犯。可是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應該怎麼辦呢?很多電視劇都有這樣的情節,在公示欄裏貼一張告示,等人來提供線索。這種畫像通常是要滿城通緝甚至要全國通緝的,上面有犯罪的人的畫像和所犯的罪,都是黑白的,畫的還很抽象,那麼官兵是怎麼抓的人呢?

其實不然,這種畫像並不是為了追求形象的一致,而是為了表現出通緝犯的特徵。例如一個通緝犯有絡腮胡,面上有痣或者疤痕,就會把這些特徵先畫出來,遇到有這樣特徵的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抓起來審問一遍,即使不是很精確,但是這種管道足够縮小犯罪嫌疑人的範圍。

並且,古代的交通不如現在的便利,今天的我們可以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古人可不行,就連《西遊記》裏的禦弟唐三藏去西天取經都還要各個國家的通關文牒才行。在城際關卡的偵查是十分嚴格的。並且古代的人數並沒有今天的多,一個城裡的人數是基本固定的,如果來了個外鄉人是很容易被發現的。在這樣的情况下,逃犯想流竄的可能性很小。

同時古代有一種更好的管道,保甲制度。在一個地區所劃分的區域內的若干人是互相認識互相擔保的,如果逃犯流竄至此或者說本來就是你這一保甲人,你沒有舉報,整個區域的人都要受到牽連,這也屬於一種連坐的管道。沒有人會願意為了別人去犧牲自己。所以這種戶籍制度在古代十分實用。尤其是保甲裏的人很少,基本上不會有外人介入,如果有陌生人來並且和通緝令上的通緝犯有相似之處,是一定會被舉報的,很難藏匿,除非落草為寇。

最重要的是,古代也是有“身份證”的,當然它不叫身份證,叫做“路引”。在古代如果要出遠門,除了告知父母還必須要告知當地政府,當地政府會給你發一張公文,類似於一種介紹信、通信證,要依靠這種公文你才能離鄉遠行。如果沒有路引或者你手上的路引“與實物不相符合”都是會被治罪的。罪犯逃竄的時候自然不會去官府辦理路引去自投羅網,所以他是逃不了多遠的,自然會被捉拿歸案。

資料標籤:
本文標題: 古代通緝令畫像一點都不像官兵是怎麼抓到人的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521881071108
相关資料
他是一心為國為民的忠臣,一生卻三次被貶謫
在該劇中,范仲淹也是一個為國為民的好官,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范仲淹老是被貶官,時常遠離朝廷,而後又被皇帝召回京城。這就是范仲淹第一次被貶。因為這份功勞,范仲淹再次得到朝廷的重用,被宋仁宗召回京城。雖然范仲淹多次遭到貶官,但是他還是一心一意為國
標籤: 范仲淹 宋朝 歷史
古代長安為什麼會改名為西安這背後有什麼故事存在
西安原名長安,寓意為統治者麾下長治久安、百姓安居樂業。古人非常重視地區的名字,每個名字都帶有一定的含義,西安名字的每個演變都有一段故事,長安明明比西安好聽一百倍,注重寓意、重視押韻的古人為何要把長安改名為西安呢?
標籤: 歷史 朱元璋 國產車 明朝歷史 元朝
唐順宗李誦:當了25年的太子,剛登基一年就被廢
至此李誦就開啟了長達25年的太子生涯。雖說李誦當了25年的太子,但是太子當的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有一次差點就遺失太子的位置。就這樣李誦當了三個多月的皇帝,就突然成了太上皇。李誦是病死的,還是被人害死的,至今都是一個未解之謎。
標籤: 宦官專權 李誦 唐朝 歷史 中國歷史
劉裕建立劉宋政權後,為何要把司馬家族滅光?
後來劉裕滅了後秦,司馬休之等一眾司馬皇室都投降了北魏政權。如今劉裕已經是垂暮之年,他很擔心自己離開人世之後,司馬家族會聯合南方的士族一起對抗自己的劉宋政權,並且北方還有一個虎視眈眈的北魏。
標籤: 劉裕 劉宋 中國古代史 歷史 宋朝 前秦世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