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平定北方的八年時間裏,劉備孫權在幹什麼呢?

可以說,論與曹操的合作與對抗,劉錶和孫權都是弟弟。總結起來,曹操平定北方的八年間,劉備沒有實力跟曹操叫板,劉錶沒有精力跟曹操叫板,孫權是壓根不想跟曹操叫板。

你瞭解曹操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官渡之戰作為三國時期最為重要的戰役之一,它的勝負直接决定了北方地區的最終歸屬權,然而從官渡之戰爆發,一直到曹操平定整個北方,前後一共八年,此時的劉備、劉錶、孫權等諸侯卻沒有趁勢北伐,實在是一件讓人不解的事。

這個事還得從劉備坐鎮徐州時候講起,讓大家對官渡之戰前夕的局面有一個稍微的瞭解。

雖然劉備在中後期有那麼一段時間一度混的很慘,混到天下之大連個落脚的地方都沒有的程度。

但是劉備早先也有高光時刻,要知道劉備在36歲時就成為徐州牧,當時天下正兒八經的地方一共13個州,在亂世之初,能够割據一方,那就是爭霸天下的本錢。

之前的徐州牧陶謙因為沒有能力抵抗曹操,憂心忡忡,在臨危之時將徐州託付給了潜力股劉備。

以劉備的號召能力,但凡給點時間坐穩徐州,北方局勢肯定會更加玄幻。

偏偏這個時候出來呂布和袁術兩個傻子,一方面是袁術在淮南給劉備施加了很大的壓力,一方面是被曹操從兗州擊敗的呂布撤退到徐州地面。

當時劉備可能是想要利用呂布來對付袁術亦或是曹操,結果卻被呂布來了一個鳩占鵲巢,反客為主,把徐州占為己有,劉備反而客居於呂布之下。

不久之後袁術和呂布還是合起夥來弄跑了劉備,使得劉備不得不投靠曹操。

劉備從徐州出局之後,袁術也快不行了,首先是孫策脫離袁術集團,跟袁術碰了一下子,袁術是斷臂求生;

接著又跟呂布碰了一下子,那是兩敗俱傷;

最後又被曹操親自率軍打一下子,直接窮途末路了。

走投無路的袁術又遭遇眾叛親離,據說最後想喝一口蜂蜜喝不到,氣得嘔血而亡。

沒有了袁術,呂布也是獨木難支,隨即被曹操收拾的服服帖帖的,報了當初奪人兗州之仇。

可以說,在官渡大戰之前,曹操已經把後方的淮河流域安排的明明白白的,是有實力跟袁紹正面較量的。

官渡之戰時,劉備叛曹想到徐州再拉起兵馬與袁紹遙相呼應,從後面鉗制曹操,結果袁紹因為孩子生病鬧心,沒有出兵,劉備勢單力孤,不久被曹操擊敗,劉備不得已逃往袁紹處,後感覺袁紹不太可靠,於是脫離袁紹,官渡之戰結束後,為擺脫曹操追擊,南下投靠劉錶。

可以說,論與曹操的合作與對抗,劉錶和孫權都是弟弟。

曹操在北方縱橫馳騁八年,劉備在劉錶那裡坐了八年的冷板凳,簡直就是人生的至暗時刻,一個人如果像劉備這樣,前一秒還是一州之主,後一秒連續屈居好幾個人之下,能够擁有這種抗挫折精神,何愁天下不定。

劉備是因為官渡之戰後,喪失了與曹操叫板的實力,所以排除在外。

但是荊州集團和東吳集團沒有趁勢北上打曹操,就有點理解不了了!

按照曹操對劉錶的說法,那是極端的詆毀與諷刺,曹操在自己的社評裡面對劉錶蓋棺定論:“我攻呂布,錶不為寇,官渡之役,不救袁紹,此自守之賊也,宜為後圖。劉錶自以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卻,以觀世事,據有當州。”

一句“自守之賊”也成為後世對劉錶的基本評估,其實這句話誤導了好多人,曹操的評論有時候是為了打氣,形而上的地方比較多。(很多人問我形而上是什麼意思,其實就是“虛”啊!)

真實的劉錶是被我們長期的低估了,作為一個能够單槍匹馬接收荊州,並且把荊州治理的井井有條,不是梟雄,也是人傑了。

到官渡之戰時劉錶銳氣减少,主要是歲月不由人,年齡大了,沒有曹操那麼激進,但是這並不代表劉錶就沒有任何動作。

劉錶坐鎮荊州後先是綜合了荊州的各股勢力(畢竟是外來戶,能鎮住荊州土著已經很不容易)。

在官渡之戰時,長沙郡太守張羨就率領桂陽郡、武陵郡、零陵郡等四郡支持曹操而反對劉錶,著實給了劉錶狠狠的一擊。

即使劉錶想要北方,也要把後方擺弄的明明白白的,所以劉錶在發展思路上,採取的是較為穩妥的策略“欲保江漢間,觀天下變”。

說白了就是以長江中游為根據地,向長江上游和下游蠶食,前期的主要努力都用在了對益州的奪取上。

也就是說,西進奪取益州才是劉錶的真實用意,為了能够保證荊州集團的順利西進,劉錶以張繡和劉備這樣的流亡軍閥在北方抵擋曹操的進攻。

但是劉錶身體不行,也只剩下自守有餘,稱霸不足的表現,曹操在北方打了八年仗,荊州集團還是沒有做出任何成績,等到曹操揮軍南下的時候,劉錶一上火就掛了。

劉錶死後留下劉琮這個不爭氣的兒子,直接投降了曹操。

劉琮投降也是無奈之舉,劉備在荊州熬了八年,也是有圖荊州的想法,按照劉錶的臨終遺言,劉備是托孤之臣,好像還有類似取而代之的說辭。

此時荊州內有想要取而代之的劉備,外有曹操大軍壓境,環顧左右,沒有一個盟友,左邊是敵視的益州劉璋,右邊是東吳的孫權,荊州處於嚴重的內憂外患階段。

當然,最為要命的還是東吳政權對荊州的各種侵擾。

要說曹操稱霸北方這八年東吳政權在幹啥,一直在打荊州,打荊州是東吳政權祖傳的手藝,一天不打就渾身難受!

東吳的不北上而只顧西進的策略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是東吳地緣政治差,下游不占地利,另一方面是東吳首領氣量小,做事從來都是小家子氣。

東吳政權與荊州劉錶的瓜葛,可以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在劉錶接收荊州之前,荊州地界處於袁術的勢力範圍,但是袁術是一手好牌打不過來,沒能消化好荊州就被劉錶給奪取了勝利果實。

袁術不甘心,就派手下最猛的孫堅前去奪回荊州,孫堅在攻打劉錶時被劉錶部將黃祖射殺。

此後,東吳集團就與荊州集團埋下不解的恩怨。

孫堅的長子孫策經過在袁術部臥薪嚐膽後,背叛袁術以自立,為了徹底擺脫袁術,在政治上倒向曹操,以取得中央政府的承認,所以在曹操與袁紹決戰之時,不但沒有趁機北上奪取兩淮,反而多次率軍攻打荊州。

孫策算是錯失北上的最佳機會,但是又沒有取得西進的重大成果,孫策帶著遺憾被刺客帶走了,留給孫權一個爛攤子。

曹操曾誇讚孫權“生子當如孫仲謀”,表達了對孫權的欽佩之情,其實孫權這個人也複雜的很,要是少做點事情,讓江東有能耐的人操盤,還有很大的擴展空間,偏偏孫權為仇恨蒙蔽了雙眼,又有一些小家子氣。

在對外政治上,延續孫策以來直接跪曹操的姿勢,而敵對荊州劉錶,從西元203年到西元208年,孫權三次大規模進攻江夏郡,並且成功殺死了黃祖,報了多年的殺父之仇。

奪取荊州大概算是孫堅、孫策、孫權爺仨兩代人的終極理想,到最後孫權不惜背叛盟友,也要襲取荊州,殺死關羽。

總結起來,曹操平定北方的八年間,劉備沒有實力跟曹操叫板,劉錶沒有精力跟曹操叫板,孫權是壓根不想跟曹操叫板。

當然,之所以造成南方軍閥持續混戰,也有曹操的外交功勞,通過麻痹劉錶,誘導孫權,造成荊州與東吳征伐不斷,而喪失北上的最佳機會,也不得不承認曹操的外交策略。

本文標題: 曹操平定北方的八年時間裏,劉備孫權在幹什麼呢?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517734469254
相关資料
唐武宗登基時也不算昏君,為何卻迷戀各種丹藥?
唐武宗本來並不昏庸無道,他勤於政務,减免賦稅,裁撤駐軍,減輕百姓負擔。唐朝皇帝當中,迷信煉丹的不光唐武宗一個,死於丹藥的也不光唐武宗一個。唐武宗前面的唐穆宗也煉丹,吃丹藥吃到中毒,死的時候才30歲。由於長期服用,導致他熱毒攻心,最後跟唐武宗
標籤: 歷史 清朝歷史
周懷政:此太監跟大臣爭寵,最終下場如何?
朝廷大臣們知道這件事後,紛紛向張文懿祝賀。周懷政聽說後,也想討一幅,因為仁宗與自己在私下笑鬧時,曾經親熱地稱自己為哥哥,他以為關係鐵,便也向仁宗求字。周懷政沒搞懂的是,自己作為內侍太監,怎能和身為太子諭德的張文懿相提並論?仁宗先前送給周懷政
標籤: 太監 周懷政 歷史
蘇軾真的很窮嗎?被貶官期間他真的購房了嗎?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蘇軾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蘇軾被貶至黃州,除了基本工資外,每年只能領幾瓶“官酒”加一些退瓶費。蘇軾平日裏雖然認為自奉甚儉,實際上還是“卯酒困三杯,午餐便一肉”。除此之外,即使在貶官期間,蘇軾還有能力買
標籤: 蘇軾
名滿天下的滕王閣,揭秘李元嬰修建滕王閣背後的原因
滕王閣因一首《滕王閣序》而名滿天下,但世人對修建閣樓的這位“滕王”卻知之甚少。滕王閣是因滕王李元嬰而得名的,李元嬰是唐高祖最小的兒子,唐太宗的親弟弟。唐高宗得知此事後勃然大怒,下旨拆除了滕王閣,並削去了滕王的封地,還將李元嬰貶到滁州。
標籤: 李元嬰 滕王閣 元嬰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