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為什麼要對渤海國發動戰爭?真的是因為那裡的神奇大米嗎?

戰爭的起因,也不是因為什麼神奇大米。渤海國成立後,武則天對這個新生的政權無可奈何,沒有任何表示。

大家好,這裡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渤海國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西元698年,唐朝女皇帝武則天為了吃上渤海國出產的有美容功效的神奇大米,發兵攻打渤海國,用了7年的時間,硬是將渤海國變成了渤海郡……”

這就是網絡上盛傳的“一口米飯引發的戰爭”。

在很多網友看來,這是一場很能顯示唐朝强大的戰爭。然而,我只能遺憾地告訴大家,根本沒有這回事。

一、戰爭發生在696年,起因不是因為神奇大米

所謂渤海國,是一個以靺鞨族為主體的政權,管轄的主體範圍相當於今天中國東北地區。武則天時期,唐朝與渤海國(準確地說,是靺鞨人)之間只發生了一場戰爭,這場戰爭發生在696年。戰爭的起因,也不是因為什麼神奇大米。

在唐朝初期以來,中國東北地區生活著許多部落,除了靺鞨人之外,還有契丹人、奚人、突厥人等,他們都接受唐朝營州都督的管轄。696年初,契丹發生了饑荒,許多老百姓的生活陷入了困苦之中。營州都督趙文翽向來剛愎自用,沒有進行賑災,還像以往那樣對部落首領奚落、侮辱。這引起了契丹人的強烈不滿。

696年5月,契丹首領李盡忠聯合妻兄孫萬榮發起叛亂,攻陷了營州,殺死了趙文翽。史稱“營州之亂”。很快,靺鞨人也出於對唐朝的不滿,在首領乞四比羽、乞乞仲象的率領下,參與了“營州之亂”。

6月,武則天派遣左鷹揚衛將軍曹仁師、右金吾衛大將軍張玄遇、左威衛大將軍李多祚、司農少卿麻仁節等28名將領,率領大軍平定“營州之亂”。

對於這場戰爭,武則天充滿了必勝的信心,因而陸續將侄兒武三思、武攸宜,從孫武懿宗等武氏子弟派到前線建功立業,為以後立為嗣君鋪平道路。

搞笑的是,武則天還給叛軍首領改了名字,將李盡忠改為李盡滅,將孫萬榮改為孫萬斬,似乎這樣一來,敵人就不戰而敗了。

二、戰爭打得很辛苦,唐朝軍隊傷亡慘重

從數量上來說,唐朝前後出動了數十萬大軍,叛軍只有幾萬人。從武器上來說,唐朝軍隊的武器更加精良,叛軍武器非常簡陋。囙此,唐朝軍隊對叛軍呈壓倒性優勢,勝利似乎是手到擒來的事情。

然而,當戰爭打響後,唐朝軍隊屢戰屢敗,傷亡慘重,打得非常辛苦。

696年8月,曹仁師、張玄遇、麻仁節等率部與叛軍作戰時,因為過於自信,上了叛軍的當,被叛軍埋伏截擊,在東硤石穀之戰中全軍覆沒。連主帥曹仁師、張玄遇、麻仁節都被叛軍抓獲。

第二年(697年)春天,武則天派遣清邊道總管王孝傑、左羽林將軍蘇宏暉率領17萬大軍征伐叛軍。相同的一幕又發生了,3月12日,雙方又在東硤石穀打了一仗,唐軍慘敗,主帥王孝傑戰死沙場,僅有蘇宏暉率部分唐軍逃跑。

自己約的戰,含淚也要打完啊。於是,武則天繼續增兵。當年4月,武則天命令宰相婁師德為清邊道副大總管,右武威衛將軍沙吒忠義為前軍總管,領兵20萬奔赴前線。

婁師德是文官出身,卻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曾經在與吐蕃作戰時八戰八捷,後又多年鎮守邊疆。這次,婁師德與叛軍作戰時,聯合了後突厥汗國的默啜可汗,南北夾擊叛軍,最終將孫萬榮擊敗(此前李盡忠已經病死)。孫萬榮在敗退時被部下所殺。

武則天耗費了極大的代價,終於平息了叛亂。

值得一提的是,武則天在這場戰爭中派出了多名武氏子弟,可他們在戰爭中表現得實在太濫了,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讓武則天很失望。武則天不得不在狄仁傑的策劃下,將廬陵王李顯秘密召回都城,立為皇太子,為將政權還給李氏埋下了伏筆。

三、渤海國成立於698年,武則天對其無可奈何

在“營州之亂”中,靺鞨首領乞四比羽、乞乞仲象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在戰爭中,武則天打算對叛軍進行分化,對乞四比羽、乞乞仲象進行招撫,分別封他們為“許國公”和“震國公”,並赦免他們參加叛亂的罪行。但是,乞四比羽、乞乞仲象明確表示拒絕。

後來,乞四比羽戰死,乞乞仲象在逃亡時病死。

故事並沒有結束。乞乞仲象有一個兒子,叫大祚榮。大祚榮在父親去世後,率領靺鞨部落撤退到天門嶺(今輝發河與渾江的分水嶺)一帶時,將緊追不捨的唐軍予以重創,唐軍主將李楷固僅以身免。

698年,突厥默啜可汗與唐朝反目成仇,攻佔了媯州、檀州、定州、趙州等地,將中原通往東北的通道封鎖。大祚榮趁機在東北一帶建立了渤海國,自稱“震國王”——這個名字應該與武則天封給他父親的“震國公”有關。

渤海國成立後,武則天對這個新生的政權無可奈何,沒有任何表示。

至於網絡文章所稱的“渤海國變成渤海郡”,這件事是真的,但首先,這件事並不是由武則天完成的,它發生於713年,那時候武則天早已病逝了。

其次,也不是唐朝軍隊征伐的結果,而是唐朝皇帝多次招撫、示好的結果。武則天病逝後,唐中宗李顯、唐玄宗李隆基都採取籠絡的政策,給予大祚榮优渥的待遇。713年,李隆基將大祚榮册封為左驍衛大將軍、渤海郡王。大祚榮表示臣服,不再稱國,渤海國這才變成了渤海郡。

本文標題: 唐朝為什麼要對渤海國發動戰爭?真的是因為那裡的神奇大米嗎?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516400104443
相关資料
漢朝和清朝的宮女到了年齡離開皇宮後,會過怎樣的生活?
在中國古代,只有兩個朝代的宮女到了一定年齡,會被允許離開皇宮,一是漢朝,二是清朝。相比較而言,漢朝的宮女堪稱幸運。宮女進入皇宮侍候嬪妃時,嬪妃不得隨意打罵、處罰宮女。乾隆皇帝親自審理案件後,發佈上諭,將惇妃降封為嬪,以示懲儆。清朝宮女出宮時
標籤: 清朝 漢朝 中國古代史 明朝 歷史 年齡
玄武門之變時,李淵的禁軍六千人打不過李世民的百人?
此次影響深遠的事件,就是著名的玄武門之變。這邊李世民親自率兵沖出,追擊在兩人身後。因為整個玄武門之變,透露著許多迷點,李淵在事後的表現更讓人疑惑,所以後世有傳李世民發動政變殺死兄弟,逼迫父親的言語。總體來說,太子李建成和李淵的守衛軍實力要强
標籤: 玄武門之變 李世民 李淵 李建成 唐朝 中國古代史
陳倉石鼓的歷史是怎樣的?為何能被譽為“中華第一古物”?
陳倉石鼓上所記錄的,便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石刻詩文。陳倉石鼓發現於627年。陳倉石鼓的第二次露面,是在“安史之亂”結束後。抗戰勝利後,陳倉石鼓被送回北京。如今,陳倉石鼓早已結束了顛沛流離的經歷,珍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的石鼓館。清末民初,康有為曾
標籤: 石鼓 陳倉 司馬池
努爾哈赤傳比特之謎:努爾哈赤到底把皇位傳給了誰?
別人就跑到努爾哈赤那把這兩人給告了。在努爾哈赤面前,他更是謹小慎微的人,最終得到了努爾哈赤的信任,同時在城中也得到了好名聲。他當時對大汗之比特已經是志在必得,但是他卻犯了一個極大的錯誤,他還和努爾哈赤的大妃有曖昧關係,這使得努爾哈赤的男性尊
標籤: 努爾哈赤 中國古代史 歷史 貝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