酈食其深受劉邦賞識,為何最後卻下場淒慘?

酈食其是劉邦攻打陳留的時候加入其陣營的,之後一直擔任謀士和使臣的角色。此後酈食其在齊國被視為上賓對待,就等著劉邦派人前來接受齊王的降服了。雖然酈食其最後的結局很淒慘,但他的理念深深地影響著劉邦,也正是這個理念,讓劉邦笑到了最後。

喜歡歷史的朋友有沒有發現,每次朝代更替的時候,天下沸騰,英才輩出,各種亂世梟雄集結,形成了一次又一次轟轟烈烈的集團鬥爭。

比如先秦的戰國之爭,秦末的楚漢爭霸,東漢末年的三國等等,也正是有了這樣一次次的集團鬥爭,讓中國的歷史顯得飽滿又有活力,以至于連外國人都非常讚歎中國的歷史,比如法國的伏爾泰曾說過:

“我們不能像中國人一樣,這真是大不幸!”

確實是這樣,僅從中國文明能够連綿5000餘年都不曾斷裂這一點來說,都值得我們驕傲,即便是隨意的挑出一個中國歷史的一個時代,都足以讓我們花費巨額的時間去研究,就拿秦末的楚漢爭霸來說,雙方都做出了許多著名的事件,也都出現了許多著名的人物。

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兩大陣營中誰的貢獻最大,以及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說到這兩個陣營中的豪傑可是不少,項羽本人就不說了,他手下武有龍且、英布等五位猛將,而文有範增。

那麼劉邦本人雖然沒什麼本事,但掌控人心之術卻玩的爐火純青,囙此他的手下文臣武將也不在少數,比如武將韓信、樊噲等,文臣則有張良、蕭何、酈食其、陳平等。

那麼看了這些名字之後大家會覺得,劉邦之所以能够最終奪得天下,蕭何的貢獻最大,這從劉邦最後封爵的時候就可以看出,他被排在了第一位。

那事實是否真的如此呢?

其實中國兵道中有一條理念一直被視為最强,那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在劉邦的陣營中,有一個我們很少提及的酈食其,他靠著一張嘴就輕鬆地拿下了70餘座城池,這絕對是一件壯舉,連兵仙韓信都望塵莫及。

為何這麼說,別的不說,就單說韓信的著名戰役“水淹廢丘”,當時韓信幾次攻打章邯所守的廢丘而不得,連日來不僅雙方死傷慘重,可憐的是附近的百姓都跟著遭殃受罪,無奈之下只能舉家逃離。而最慘的就是廢丘城中的百姓,在韓信久攻不下採用水淹的管道攻城時,城中百姓死傷無數,再一次向世人展現了戰爭的殘酷和血腥。

而這次戰爭的最終的結局是什麼?是韓信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不過是攻下了一個城池而已,那麼回過頭來看看酈食其是如何做的。

酈食其是劉邦攻打陳留的時候加入其陣營的,之後一直擔任謀士和使臣的角色。

此後在劉邦攻打成皋的時候,因為總被項羽針對,囙此劉邦就萌發了放弃的想法,然而此時酈食其卻向劉邦進言,他認為統一大業需要百姓的支持,而想要得到百姓的支持就必須攻打成皋,因為這裡可是個大糧倉,但這裡卻經常遭受匪盜的騷擾,使得當地百姓痛苦不堪,如果攻下此地,不僅解决自己軍隊的糧食問題,也可以守護這一方的百姓。

是的,“守護一方百姓”這就是酈食其的心裡話,也是他所追求的人生真理,由此可以看出他的眼光和謀略,這相比於那些殺人如麻的大英雄不知英雄多少倍。

此後劉邦按照他的想法,果然收穫了民心,軍隊實力得到了很大幅度的擴充。按照當時的時勢,也只剩下齊國沒有攻破,但齊國是塊硬骨頭,不但幅員遼闊,城池70餘座,而且還有20多萬大軍守護,如果蠻幹,必定又是一場腥風血雨。

此時酈食其再一次進言,希望自己出使齊國來遊說齊國降服,如若成功那就皆大歡喜,若不成功再做打算不遲。

當酈食其到達齊國之後面見齊王,向齊王講述了自己的觀點,特別是其中的利害關係。齊王聽後連連讚歎,當即表示臣服。

酈食其僅憑一張嘴,就化了干戈,讓兩國免於交戰,又可得到齊國七十餘座城池,這樣的功勳何其之大?

此後酈食其在齊國被視為上賓對待,就等著劉邦派人前來接受齊王的降服了。

然而不幸的事情還是發生了,韓信聽說此事心有不服,馬上派人夜襲齊國,最終導致酈食其被齊王扔進大鍋裏烹殺而死。

事後劉邦責問韓信,韓信卻說自己並不知酈食其在齊國遊說,劉邦也就不好說什麼了。

《史記》記載,後來劉邦分封功臣的時候說到“思酈食其”,此話雖短,但足以看出酈食其在劉邦心中的分量。

我們回到話題的根本,那就是兩個陣營中誰的貢獻最大?

毫無疑問是酈食其,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酈食其貢獻的是民心,而民心是一切成功的根本,有了百姓的支持,即便是在生死的邊緣,也一樣有起死回生的可能,歷史中也是無數次的印證了這個真理。

雖然酈食其最後的結局很淒慘,但他的理念深深地影響著劉邦,也正是這個理念,讓劉邦笑到了最後。

本文標題: 酈食其深受劉邦賞識,為何最後卻下場淒慘?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515574584211
相关資料
呂布和趙雲孰强孰弱?看看曹操如何評估二人
比如他在評估三國時期兩位猛將呂布和趙雲的時候,分別用4個字評估,不但言簡意賅,且一語說破二人的差距。趙雲的四字評估小說的作者為了塑造一個渾身是膽的子龍,為他添加了不少精彩的戲碼,其中最為驚心動魄的就屬“七進七出”,仿佛趙子龍進出曹操的軍隊如
標籤: 呂布 曹操 趙雲 三國人物 三國 趙雲子龍
明朝開國功臣大多下場不好,為何朱昇卻能安享晚年?
急流勇退就在朱元璋完成霸業之後,已經71歲的朱昇提出告老還鄉,儘管朱元璋一再挽留,但朱昇毫不動搖堅持要走。不過細想起來,也不能怪朱元璋絕情,他雖文化不高,但警戒心很强,也正是憑藉這種本能,他才躲過了一次又一次危機,最終走向成功。
標籤: 明朝 朱元璋 明朝歷史 朱昇 歷史 元朝
明朝滅亡後錦衣衛去了哪裡?換個“馬夾”繼續瀟灑
不過當明朝滅亡清朝建立之後,明朝的錦衣衛又該何去何從呢?其實許多人不知道的是,錦衣衛在清朝換了一個名字,轉頭就效忠於大清王朝,繼續作威作福。洪武死後,錦衣衛又新增了多項任務,比如暗殺、策反、刺探軍情等,成為了明朝最為血腥的機构。
標籤: 明朝 錦衣衛 中國古代史 明朝歷史 清朝 歷史
古人把老師稱為“西賓”,把女婿叫做“東床”
為什麼古人會將老師稱為“西賓”呢?“東床”指的是女婿。在這以後,人們將“東床”代指女婿——當然,這是尊稱,一般是指別人的女婿,自己可不能說自己是“東床”。清朝時期有一個牛人,既做過“西賓”,又做過“東床”。1888年,張佩綸被釋放後,被李鴻
標籤: 東床 張佩綸 歷史 李鴻章 桓榮 洋務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