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曹文詔的故事,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明朝統治歷史上,出現了一系列的名將。對於明朝初期的大將,大將都非常熟悉。其實在明朝統治的末期,朝廷仍舊擁有很多名將,例如孫傳庭、盧象昇、曹文詔等等。其中,曹文詔將軍堪稱勇冠三軍,被明朝上下寄予厚望。就連明朝的對手清朝,也非常欣賞曹文詔。認為曹文詔是明末第一良將,乾隆皇帝和重臣張廷玉對曹文詔的評估都非常高。但是,作為明朝的虎將,曹文詔最後為何會陰溝裡翻船呢?
首先,我們聊聊曹文詔的出身,曹文詔屬於明朝的職業軍人出身,依靠自己的努力,一步一個腳印成為了遊擊將軍。遊擊將軍屬於什麼官職呢?類似於中級軍官。明朝的武官等級分為總兵、副將、參將、遊擊、守備等等。由此可見,遊擊將軍屬於不高不低的樣子。在明朝統治的末期,明朝內部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而且此起彼伏。與此同時,在東北地區崛起的清朝,開始不斷進攻明朝的北方地區。
一比特明朝官員說出了這樣的話“外有滿洲犯邊,內有流賊肆虐。”曹文詔驍勇善戰,參加了一系列的戰爭。清朝軍隊進攻明朝北部邊境的時候,曹文詔奉命北上增援,雖然曹文詔所在的部隊被清朝騎兵擊敗,但曹文詔的表現非常出色,得到了明朝高層的賞識,曹文詔的官職得到了進一步的晋昇。陝西省境內出現了大量的農民起義軍,作為明朝的一張王牌,曹文詔如同救火隊長,被明朝調往了西北前線。
不得不說,曹文詔打仗確實猛。第一次進入陝西境內作戰,曹文詔前後平定了10多股農民起義軍,斬殺起義軍3萬多人,生擒人數更多。曹文詔被明朝官員們視為最大的希望,出現了“軍中有一曹,西賊聞之心膽搖”的說法。但是人都有缺點,曹文詔也不例外。曹文詔作戰勇猛,但是不懂處理與上級、同僚之間的關係。
在陝西作戰的過程中,曹文詔與頂頭上司洪承疇的關係並不好,以至於洪承疇屢屢壓制曹文詔的戰功,根本不予上報。由於在陝西省無法立足,農民起義軍開始轉戰進入山西省境內。山西省境內的明朝軍隊根本無力抵擋,向朝廷求救。經過考慮以後,崇禎皇帝命令剛剛喘口氣的曹文詔進入山西助戰。崇禎皇帝對曹文詔的評估很高:“賊自秦中來。秦將曹文詔威名宿著,且嘗立功晋中,而秦賊滅且盡。宜敕令入晋協剿。”
曹文詔隨後率領部隊進入山西,雖然屢立戰功,但曹文詔的老毛病還是沒有改變。曹文詔與山西各地知府、知州們的關係很僵,以至於那些地方官不給予軍隊提供後勤保障,甚至不准修整。面對這樣的情况,崇禎皇帝也無可奈何。面對明朝各路軍隊的圍剿,起義軍在山西省站不住脚,開始再次向河南省、陝西省轉移。
曹文詔離開了陝西以後,陝西地區的起義軍再次死灰復燃,而且勢力更大。西元1635年,已經晋昇為總兵的曹文詔,第二次進入陝西作戰。當時,為了對抗明朝的圍剿,各路農民起義軍不再各自為政,開始聯合在一起對抗官軍。但是,明朝並不瞭解這個情况。農民起義軍正在進攻陝西的西部地區,不瞭解實際情況的洪承疇,派遣曹文詔率領3000多官軍增援。並且表示:“非將軍不能滅此賊。顧吾兵已分,無可策應者。”
其實,曹文詔也沒有想到農民軍的勢力會那麼大。增援的一路上,曹文詔前後兩次擊敗小股起義軍。這是農民起義軍的計謀,曹文詔率部開始孤軍深入。在陝西西部的湫頭鎮附近,曹文詔被幾萬農民軍包圍。雖然,曹文詔的部隊屬於精銳,但架不住農民軍人多勢眾。幾輪戰鬥以後,曹文詔的部隊損失很大,準備利用騎兵的優勢,率領殘餘部隊突圍。此時,一個已經投降農民軍的明朝軍官認出了曹文詔,立刻報告起義軍的幾比特首領:“此曹總兵也。”
起義軍當然不會放走曹文詔,曹文詔幾次突圍都沒有成功。眼看突圍無望,曹文詔在重圍中自殺。不得不說,曹文詔一家堪稱是滿門忠烈。幾年以後,曹文詔的侄子曹變蛟參加了震天動地的松錦大決戰。最終,戰死在松山前線。對於曹文詔的陣亡,屬於明朝的巨大損失,甚至影響了一些歷史發展。
對於曹文詔,雖然曾經與清朝軍隊作戰,但是清朝對曹文詔的評估還是非常高的。清朝入關以後,重臣張廷玉負責修撰《明史》。在《明史》中,張廷玉對曹文詔的評估很高,認為曹文詔是明末第一良將,而且寫下了“秉驍猛之資,所向摧敗,皆所稱萬人敵也。大命既傾,良將顛蹶,忠勇最著,死事亦最烈”的批語。
乾隆皇帝對曹文詔的評估客觀,認為“曹文詔秉資驍猛,練習戎行,慷慨出師,勇烈並懋。”其實也是在拐著彎諷刺清朝的各級將領,不要總想著升官發財,多以江山社稷為重。認真的說,如果曹文詔沒有陣亡,明朝西北地方很有可能就是另一個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