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真《减字木蘭花·春怨》:與詞人婚姻上的不同有密切關係

減字木蘭花·春怨朱淑真〔宋代〕獨行獨坐,獨唱獨酬還獨臥。就所反映的內容看,這首詞與她婚姻上的不同有密切關係。“著摸”即“著莫”,朱淑真詞與楊萬里詩用法完全相同。下片進一步抒寫女詞人愁怨。

朱淑貞,生卒年不詳,號幽棲居士,籍貫身世歷來說法不一,一作錢塘(今浙江杭州)人,而《四庫全書》中定其為“浙中海寧人”。祖籍安徽歙州(治今安徽歙縣)。南宋初年時在世,相傳為朱熹的侄女。作品有《斷腸詞》、《斷腸詩集》傳世,為劫後餘篇。那麼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朱淑真的《减字木蘭花·春怨》,一起來看看吧!

減字木蘭花·春怨

朱淑真〔宋代〕

獨行獨坐,獨唱獨酬還獨臥。伫立傷神,無奈輕寒著摸人。

此情誰見,淚洗殘妝無一半。愁病相仍,剔盡寒燈夢不成。

朱淑真是是一比特才貌出眾、善繪畫、通音律、工詩詞的才女,但她的婚姻很不美滿,婚後抑鬱寡歡,故詩詞中“多憂愁怨恨之語”。相傳她出身富貴之家,至於她的丈夫是什麼樣的人,其說不一。有的說她“嫁為市井民家妻”,有的說她的丈夫曾應禮部試,後又官江南,但朱與他感情不合。不管何種說法可信,有一點是相同的:即她所嫁非偶,婚後很不幸福。就所反映的內容看,這首詞與她婚姻上的不同有密切關係。

“獨行獨坐,獨倡獨酬還獨臥”兩句,連用五個“獨”字,充分表現出她的孤獨與寂寞,似乎“獨”字貫穿在她的一切活動中。“伫立傷神”等兩句,緊承上句,不僅寫她孤獨,而且描繪出她的傷心失神。特別是“無奈輕寒著摸人”一句,寫出了女詞人對季節的敏感。“輕寒”二字,正扣題目“春怨”二字的“春”字,全詞無一語及春,惟從“輕寒”二字,透露出春天的資訊。“著摸”一詞,宋人詩詞中屢見,有撩撥、沾惹之意。如孔平仲《懷蓬萊閣》詩:“深林鳥語流連客,野徑花香著莫人。”楊萬里《和王司法雨中惠詩》詩:“無那春愁著莫人,風顛雨急更黃昏”。“著摸”即“著莫”,朱淑真詞與楊萬里詩用法完全相同。輕寒為什麼撩惹春愁,失去愛情幸福的女詞人深有體會。寡居的李清照感到“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聲聲慢》);對自己的婚姻深感不滿的朱淑真在“伫立傷神”之際,不禁發出“無奈輕寒著摸人”的吟詠,足見兩位女詞人在“輕寒”季節,有著共同的傷心之處。


下片進一步抒寫女詞人愁怨。“此情誰見”四字,承上啟下,一語雙兼,“此情”,既指上片的孤獨傷情,又兼指下文的“淚洗殘妝無一半”寫出了女詞人以淚洗面的愁苦。結穴處的兩句,描繪自己因愁而病,因病添愁,愁病相因,以至夜不成眠的痛苦。

這首詞語言自然婉轉,通俗流麗,篇幅雖短,波瀾頗多。上片以五個“獨”字,寫出了女詞人因內心孤悶難遣而導致的焦灼無寧、百無一可的情狀,全是動態的描寫。“伫立傷神”兩句,轉向寫靜態的感覺,但意脈是相承的。下片用特寫鏡頭攝取了兩幅生動而逼真的圖畫:一幅是淚流滿面的少婦,眼淚洗去了臉上大半的脂粉;另一幅是她面對寒夜孤燈,耿耿不寐。

“剔盡寒燈”的落腳點不在“剔”字(剪剔燈心的動作),而在“盡”字。“盡”字是體現時間的。所謂“夢又不成燈又燼”(歐陽修《玉樓春》),顯然是徹夜無眠。對於孤淒愁病的閨中人,只寫這一淚、這一夜的悲苦,其他日子裏也是完全可以想像的。又何况是“此情誰見”,無人見,無人知,無人慰藉,無可解脫!自寫苦情,情長詞短,其體會之深,含蘊之厚,有非男性作家擬閨情之詞所能及者。

本文標題: 朱淑真《减字木蘭花·春怨》:與詞人婚姻上的不同有密切關係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508800293891
相关資料
水滸傳中有三人當官後因為宋江而沒有被殺,他們是誰?
水滸傳中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條好漢,最後有的戰死沙場,有的謀了官職,也有做了官還被殺的。但是有三個人做了官卻因為宋江沒有被殺,他們是誰呢?如果沒有宋江,真不知道他們三人的結局會是怎麼樣的。
標籤: 水滸傳 歷史 四大名著 宋朝 唐朝
蘇轍《懷澠池寄子瞻兄》:這首詩真正的體現還是人生感歎
蘇轍亦善書,其書法瀟灑自如,工整有序。著有《欒城集》等行於世。那麼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蘇轍的《懷澠池寄子瞻兄》,一起來看看吧!懷澠池寄子瞻兄蘇轍〔宋代〕相攜話別鄭原上,共道長途怕雪泥。蘇轍的這首詩的主題是懷舊,又是回憶,又是惜別。所以這首詩
標籤: 懷澠池寄子瞻兄 蘇轍
紅樓夢中賈寶玉的肚兜為何在襲人手上?上面是何圖案?
襲人是《紅樓夢》中的人物,她位於賈寶玉屋中四大丫鬟之首。至此,襲人為賈寶玉准姨娘的事板上釘釘,只是怕賈寶玉不聽話,暫不公開。襲人向床上努嘴兒。古代的肚兜是貼身的褻衣。襲人與賈寶玉的姻緣情分,借由肚兜暗示襲人日後嫁給蔣玉菡,完成寶黛釵人生的另
標籤: 賈寶玉 薛寶釵 林黛玉 肚兜 讀書 怡紅院
蘇轍《水調歌頭·徐州中秋》:生動地表現出作者的手足情深
水調歌頭·徐州中秋蘇轍〔宋代〕離別一何久,七度過中秋。欣賞蘇轍的《水調歌頭·徐州中秋》這首詞,要從這首詞創作的前一年說起。蘇軾、蘇轍兄弟情意甚篤,蘇軾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時,與蘇轍已有六年沒見面了。時至中秋望月思弟,生出無窮悲歡之感,
標籤: 中秋節 水調歌頭 蘇轍 蘇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