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不思蜀”的劉禪真的是昏庸無能的皇帝嗎?

蜀漢滅亡後,投降的劉禪被帶到了魏國都城洛陽,被掌握曹魏政權的司馬昭封為安樂公。對於後主劉禪和投降的大臣,司馬昭始終懷有戒心,不斷的試探劉禪。因為“樂不思蜀”與“扶不起的阿斗”,劉禪被取笑了一千多年,那麼,劉禪真的是昏庸無能的傻皇帝嗎?樂不思蜀是非常高明的明哲保身之舉。

東漢末年,群雄中逐鹿中原,經過多年的混戰,最終形成魏蜀吳三國。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建立蜀漢,263年,魏國三路攻蜀,鄧艾繞開駐守劍閣的薑維、抄小路攻入蜀中,直逼成都。在向南逃跑、投靠東吳、投降曹魏三種選擇中,劉禪選擇了投降。劉禪反縛雙手,攜帶朝臣與百姓出城投降鄧艾,蜀漢滅亡,存國42年。蜀漢滅亡後,投降的劉禪被帶到了魏國都城洛陽,被掌握曹魏政權的司馬昭封為安樂公。對於後主劉禪和投降的大臣,司馬昭始終懷有戒心,不斷的試探劉禪。

《三國志·蜀書·後主傳》記載,司馬昭一次宴請劉禪,故意安排蜀國的歌舞音樂節目,劉禪身邊的蜀國舊臣紛紛感傷落淚,只有劉禪看的眉飛色舞、興高采烈。司馬昭感慨道,劉禪如此糊塗,諸葛亮尚且不能輔佐,更何况薑維呢。司馬昭問劉禪:“頗思蜀否?”劉禪回答:“此間樂,不思蜀。”司馬昭從此放鬆了對劉禪和蜀國降臣的警惕和防備。由此誕生了“樂不思蜀”這個成語。

因為“樂不思蜀”與“扶不起的阿斗”,劉禪被取笑了一千多年,那麼,劉禪真的是昏庸無能的傻皇帝嗎?

蜀國將要滅亡的時候,劉禪面臨著三種選擇,第一,向南遷都,第二,聯吳抗曹,第三,投降曹魏。

向南遷都,第一沒有合適的都城(險要地理位置,有經濟基礎,有政治基礎等),第二即便倉促遷都也躲不開曹魏的繼續進攻。聯吳抗曹顯然也行不通,孫權晚期東吳吏治腐敗,經濟凋零,國力嚴重衰退,自身難保。囙此,劉禪和大臣們經過綜合考慮,選擇了投降曹魏。

投降曹魏,蜀國百姓就可以免受或者少受戰爭之苦,也可以保護蜀國朝臣免遭迫害。

劉備夷陵之戰後,蜀國國力大損。劉禪繼位後,諸葛亮繼承劉備“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的遺志,舉全國之力六出祁山北伐,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蜀國的國力幾乎耗盡。諸葛亮死後,劉禪一個人苦苦支撐蜀國這個爛攤子近40年,期間蜀國儘管吏治開始腐敗,但是朝局穩定,如果沒有一定的治理國家能力,劉禪一定做不到這一點。

投降曹魏後,劉禪處境艱難,司馬昭對劉禪和蜀國降臣充滿了戒心。劉禪“樂不思蜀”裝傻充愣以後,司馬昭放鬆了對劉禪和蜀國降臣的警惕,使得他們不僅性命得保,官員繼續為官,劉禪也以安樂公的身份舒舒服服的過完了後半生,直到271年才去世。樂不思蜀是非常高明的明哲保身之舉。

本文標題: “樂不思蜀”的劉禪真的是昏庸無能的皇帝嗎?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508255957911
相关資料
經歷過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內部有多混亂?
天京事變是太平天國領導集團之間發生的一次公開分裂,這一事變將太平天國的歷史分為了兩個部分,是太平天國由盛轉衰的轉捩點。因為自“天京事變”後,整個太平天國內部可以說是亂象叢生,在這些亂象的共同作用下,將太平天國僅有的希望,被徹底的碾碎。官爵增
標籤: 天京事變 中國近代史 太平天國 歷史 洪秀全 太平軍
蒙古騎兵跋山涉水的西征,為何始終能保持旺盛的戰鬥力?
總體戰畧上的正確,使得蒙古騎兵始終都能保持旺盛的戰鬥力。並且,蒙古騎兵在對歐亞大陸的征服中,總能很好的把握住對手的內部衝突。同時,我們會發現蒙古騎兵能够跨越萬裏進行征伐,近乎沒有因為頻繁的戰鬥導致戰鬥力折損。這也是蒙古鐵騎保持旺盛戰鬥力的一
標籤: 蒙古騎兵 蒙古西征 歷史 陸軍 中世紀
範承恩四度反叛,他為什麼會如此反復呢?
但是歷史上還有一個人他曾經四度反叛,他就是範承恩。在範承恩躲過一次農民軍的抓捕後,他决定投筆從戎。於是在永曆二年,李成棟在廣東正式宣佈歸順大明,而範承恩也被永曆皇帝任命為都督同知。這之後範承恩積極參與反清複明的事業,並在廣東惠州一帶徵集糧草
標籤: 李成棟 中國古代史 歷史 清軍 清朝歷史
明朝時期,武舉制度有什麼作用?存在哪些局限?
明朝時期,無論文試還是武試,都延續了這個傳統。而明朝武舉考試錄取名額與明朝農民軍起義的發生是相輔相成的。在明初,武舉考試的中式者僅是2至7名,或15名,最多也不超過30名。誠然,明朝武舉應試者的逐漸增多,並不能說明文制科舉與武制科舉的地位是
標籤: 明朝 明朝歷史 中國古代史 中國歷史 歷史 武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