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宦官專權有何特點?崇禎帝是如何終結宦官專權的?

明末時期,崇禎帝為了終結宦官專政,殺了魏忠賢,這對明朝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從明英宗開始,太監王振專權,成為明朝宦官專政的始作俑者。明朝滅亡的原因有很多,但從制度上來說,崇禎只是一個破局者,他打破了內閣與太監的制衡之局,但並沒有建立廢掉太監權力之後的新制度。崇禎在位期間共誅殺內閣大學士12人,總督7人,巡撫11人。

明末時期,崇禎帝為了終結宦官專政,殺了魏忠賢,這對明朝產生了怎樣的影響?下麵小編為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朱元璋廢宰相,使大明的君臣關係與此前的中原王朝相比有了質的改變。

與夏商周相對,漢唐宋號稱“後三代”。這一時期的中國,只要不是亂世,“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便是君臣之間的相處之道。

而明朝不同,六部直屬天子後,皇帝單方面要求臣子絕對忠誠,卻不再禮遇臣子,君臣坐而論道的畫面永遠成了過去式。皇帝動輒對朝臣進行簡單粗暴的“廷杖”——扒了褲子打屁股,“公卿之辱,前所未有”。

大明沒有了宰相,卻並不是每一個皇帝都能像朱元璋那樣勤政,於是皇帝的秘書處——內閣便誕生了。內閣票擬,皇帝披紅,六部執行,逐漸形成了制度。

大明天子喜歡怠政,於是便將披紅的權力給了身邊最信任的太監。從明英宗開始,太監王振專權,成為明朝宦官專政的始作俑者。

大明宦官機构眾多,分為十二監、四司、八局,合稱“二十四衙門”,居首的便是掌控披紅權的“司禮監”。

從此,內閣票擬,司禮監披紅,皇帝居中掌控朝政,成為大明正常運作的機制。而司禮監橫亙在皇帝與外臣、內閣之間,成為朝政的中樞機构。對此,《明史·職官志》寫到:

內閣之票擬,不得不决於內監之披紅,而相權轉歸之寺人。於是朝廷之紀綱,賢士大夫之進退,悉顛倒於其手。

寺人,便是太監。明末思想家黃宗羲甚至說道:有宰相之實者,今之宮奴也!

囙此,明朝的太監某種程度上其實比內閣更像漢唐時期的宰相。但不管怎麼說,對於大明天子來說,太監與內閣的制衡,反而是一個好現象,如此以來,皇帝在怠政的同時一樣可以掌控朝政。

制衡,保證了明朝皇帝的大權獨攬。

2、明朝太監專權其實與漢唐不同

大明276年,太監的權力十分廣泛,從政治、經濟到軍事,無所不包,最有名的專權太監便是號稱大明“四大權閹”的王振、汪直、劉瑾、魏忠賢。

但明朝宦官專政與漢唐時期可以“廢立天子”完全不同,其性質是以皇帝家奴的身份竊取了“管家”皇帝的權力,也就是說明朝太監權力的大小取決於皇帝的臉色,本質上是皇權的延伸,明朝曆史上即使不可一世的劉瑾、魏忠賢也能被皇帝輕鬆剷除。

朕賜給你,才是你的,朕不給你,你不能搶!

《滿城盡帶黃金甲》的歷史背景雖然不是大明,但這句話卻可以代表太監,還有內閣在明朝皇帝眼中的地位,我國君主專制的建立和皇權的至高無上,其實正是從明朝開始的。

明朝的太監可謂惡名遠揚,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這些太監的人品和所作所為其實是良莠不齊的,並非所有的太監都是惡人。而太監強勢之時,往往也是大明皇權鼎盛,天下局勢最穩固之時。

西元1627年,崇禎帝一即位,便誅殺了魏忠賢,隨之而去的還有太監的權力。從此崇禎與朝臣之間沒有了太監的干涉,崇禎是大明少有的勤於政事的皇帝,但大明卻並沒有就此中興,為什麼?

明朝滅亡的原因有很多,但從制度上來說,崇禎只是一個破局者,他打破了內閣與太監的制衡之局,但並沒有建立廢掉太監權力之後的新制度。

並不是每一個皇帝都像朱元璋那樣雄才大略,可以乾綱獨斷,崇禎更不是。當一個皇帝的能力不足以扭轉乾坤之時,制度的建立便非常重要。

如果做一個比較的話,崇禎其實和王莽很相似,都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崇禎曾經以為朝廷中的文官們都是正人君子,都值得信賴,但殘酷的現實擊破了崇禎的幻想。

崇禎在位17年,換了18個內閣首輔,大明內閣大學士共164人,崇禎一朝便有50人。於是,崇禎對朝臣不滿,他孤身一人面對龐大的文官集團,他可以輕鬆幹掉任何一個大臣,但卻對陷入黨爭的整個文官集團無能為力。

崇禎在位17年,面對的問題主要有三:

其一,以東林黨為首的文官集團

其三,李自成和張獻忠為代表的農民軍

崇禎就個人品行來說並非亡國之君,但卻遇到了亡國之運。崇禎有志於中興大明,但卻能力有限,並無真正的“救國之術”,其秉性多疑,用人不專,同時又剛愎自用,不辨是非。崇禎不僅喜歡更換內閣成員,還喜歡殺戮朝臣,這對於有能力之君便是殺伐果斷,但對於能力不足的帝王便只是殺戮而已。

崇禎在位期間共誅殺內閣大學士12人,總督7人,巡撫11人。於是,朝臣常不自保,畏罪不敢說話,十七年的時間幾乎就是崇禎自己在折騰。

一個典型的例子可以說明崇禎的性格。

西元1642,大明在松錦之戰中戰敗,此戰共打了兩年,主帥洪承疇被俘,大明傾盡國力打造的九邊精銳損失殆盡,只剩三萬殘軍隨吳三桂退守寧遠。

怎麼辦?崇禎便暗示兵部尚書陳新甲悄悄的跟清朝和議,但眾臣皆不知情。一日,兵部職方馬紹愉從邊關發回了議和條件的密函,陳新甲置於案上,其家童誤以為是塘報,交給各省駐京辦事處傳抄,事起洩露,群臣譁然。

崇禎大怒,不承認有議和之事,一刀把陳新甲砍了。

西元1644年,李自成打到了北京,崇禎也想遷都,也想南下,但他不說,他只是暗示,然後希望朝臣們請他南巡。但有陳新甲的前車之鑒,誰敢?

於是,崇禎在烦乱之中等來了李自成的攻破北京城,最終自縊於煤山。

沒有一個王朝的末年像大明末年一樣有如此眾多的名將:孫承宗、盧象昇、孫傳庭、洪承疇、曹文詔、袁崇煥、祖大壽、毛文龍、滿桂、吳三桂等等,但顯然崇禎在廢了太監權力之後根本無法像朱元璋一樣駕馭群臣,心有餘而力不足,整整折騰了17年。

大明之亡,崇禎其實是難辭其咎的,這與他本身想中興大明並不衝突。

本文標題: 明朝的宦官專權有何特點?崇禎帝是如何終結宦官專權的?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508154365245
相关資料
東漢末年,曹操為什麼要殺了漢獻帝的伏壽皇后?
既然是幹大事,那就不能有小小的忍念,否則就會貽害無窮,這大概是曹操的準則吧,囙此曹操一定要殺了漢獻帝的皇后伏壽。
標籤: 劉協 曹操 伏壽 三國 東漢末年 董承
三國時期汝、潁地區指的是哪裡?為何能有如此眾多的人才呢?
汝潁地區地處我國中原腹地,屬於汝,潁河流域,是淮河流域的重要組成部分。那麼,被曹操高度評價,事實上也確實在漢末人才輩出的汝、潁地區到底有著怎樣的魔力,才能培養出如此眾多的人才呢?其實,最根本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汝、潁地區相較於全國大多數地
標籤: 三國 曹操 歷史 荀彧 潁川 東漢
宛城之戰時曹操損失有多嚴重?曹昂的結局如何?
宛城之戰是西元197年、漢末三國之前,軍閥曹操和張繡之間的一場戰鬥。這一次張繡在賈詡的建議之下,突然對曹操發動突襲,史稱宛城之戰,除去歷史虛構的華容道,這可能是曹操離死亡最近和損失最慘重的一次。
標籤: 曹操 宛城之戰 張繡 賈詡 三國 曹昂
唐朝為何會爆發馬嵬驛兵變?目的是什麼?
馬嵬驛兵變是安史之亂發生後玄宗在西逃途中一段富有戲劇性的插曲。天寶十五年七月十五日,“馬嵬驛兵變”爆發,不僅宰相楊國忠等人被殺,楊貴妃亦被逼死,那麼“馬嵬驛兵變”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逼死楊貴妃嗎?唐玄宗倉皇逃出長安,“馬嵬驛兵變”楊國忠等人被殺
標籤: 馬嵬驛 陳玄禮 唐玄宗 楊貴妃 李林甫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