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為什麼要刺殺秦始皇?為何他的刺殺沒有成功?

原來,張良出生於已經被秦始皇滅亡的韓國貴族世家,他的祖父張開地曾連任戰國時期韓國三朝的宰相;他的父親張平,亦連任韓國兩朝的宰相。張良找到了大力士只是完成了刺殺秦始皇的第一步,接下來還需要進行周密的謀劃。然而,正所謂“百密終有一疏”,張良計畫的再出色,他的這場刺殺也沒有成功。秦始皇為何沒事呢?

張良,字子房,西漢開國功臣,與韓信、蕭何並稱漢初三傑,在投奔劉備之前,張良曾幹過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那就是刺殺已經統一天下的秦始皇。張良為什麼要這麼做呢?下麵小編為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原來,張良出生於已經被秦始皇滅亡的韓國貴族世家,他的祖父張開地曾連任戰國時期韓國三朝的宰相;他的父親張平,亦連任韓國兩朝的宰相。

到張良時代,韓國已衰落。而韓國的滅亡,更使張良失去了子承父業的機會,徹底喪失了顯赫榮耀的地位,囙此,張良心存亡國亡家之恨,並把這種仇恨歸集到了秦始皇的身上。

為此,張良變賣家產,四處尋求刺客,甚至連自己的親弟弟病死,都顧不上安葬。功夫不負有心人,張良終於找到了一比特大力士,這位在歷史上並沒有留下名號的大力士能够投擲重達一百二十斤重的鐵錘,且所擲目標百發百中。

如同當初燕太子丹尋找到刺客荊軻一樣,為了完成刺秦大事,燕太子丹和荊軻又進行了詳細的謀劃。張良找到了大力士只是完成了刺殺秦始皇的第一步,接下來還需要進行周密的謀劃。

被後世贊為“謀聖”的張良,在此時便已經開始展露他的謀略,張良可能用重金賄賂消息靈通人士,打探到秦始皇這年東巡的時間和路線。

按照當時的君臣車輦[niǎn]規定,天子六駕,即秦始皇所乘車輦由六匹馬拉車,而其他大臣只是四匹馬拉車,張良和大力士刺殺的目標自然是六駕馬車。

在秦始皇東巡的路上進行刺殺,選擇刺殺的地段至關重要,張良最後選擇了黃河古道博浪沙(今河南原陽縣城東郊),這裡屬於沙丘地帶,人烟稀少,有雜草樹叢可以作掩護。

而具體的襲擊地點,張良選中了一處急轉彎,當秦始皇的車隊經過轉彎處時,由於轉彎處相對較窄,衛士們只能在車的一側保護車隊,而另一側就成了真空,這樣就構成了一個刺殺的完美“死角”。

同時,張良和大力士也提前設計好了撤退的路線,當大力士得手後,即可迅速撤離,張良則在撤離地點接應,從刺殺地段、襲擊地點、撤離路線的安排上就可以看出,張良的確如後來的劉邦評估:“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然而,正所謂“百密終有一疏”,張良計畫的再出色,他的這場刺殺也沒有成功。

當秦始皇的車隊行至拐角處時,當尊貴的六匹馬拉的車輦出現在大力士眼前時,只見大力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沖出,並使出全身力氣將手中那重達一百二十斤重的大鐵錘砸向皇帝的座駕,車上的座位瞬間被擊出一個大窟窿,大鐵錘準確地擊入車輦內,車裏的人絕對當即身亡。

大力士得手後,在衛士們還沒有反應過來,就竄入草叢中,很快就失去了踪影。

車隊在一陣大亂後,大臣和將士都聚集在這輛被砸壞車的後面一輛車旁,只見秦始皇安然無恙地從後面的這輛車下來,並發出“令天下大索十日”的命令。

秦始皇為何沒事呢?原來,在秦始皇出巡的車隊中,有兩輛車輦,一輛是“主車”,一輛是“副車”,但這兩輛車是一模一樣的,這樣的設計,大概是為了實現兩個用途:一是作為皇帝的備用車,以備一輛出現故障時,另一輛仍能使用;二是兩輛車一起出現,使刺客一時無法弄清皇帝究竟在哪一輛車裏,新增皇帝出巡的安全係數。

秦始皇車隊的這個設計,正如現在一些身份尊貴的政商要人出行,也是多輛同樣的車出行,迷惑那些意圖謀害自己的刺客,以保證自身的安全。

雖然刺殺並未成功,但因計畫周密,張良和大力士全身而退,這在當時成了一個謎案,直到秦朝滅亡,西漢建立後,司馬遷才在《史記·留侯世家》中給出了答案:“良嘗學禮淮陽。東見倉海君。得力士,為鐵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東遊,良與客狙擊秦皇帝博浪沙中,誤中副車。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賊甚急,為張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根據《史記》記載,秦始皇一生主要有四次遇刺的經歷:荊軻刺秦;高漸離刺秦;博浪沙大力士刺秦;咸陽宮外不明分子刺秦。

要說秦始皇遭遇到最危險的刺殺,應該屬於張良謀劃的這次博浪沙刺秦,如果秦始皇出巡不是兩輛車輦,如果秦始皇不是坐在後面那輛車輦裏,在西元前218年,秦始皇在統一天下僅僅三年後,他就遇刺身亡了。

本文標題: 張良為什麼要刺殺秦始皇?為何他的刺殺沒有成功?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507856207052
相关資料
林以寧與林黛玉的身世與經歷有哪些相似之處?她留下哪些詩作?
猜測完林以寧是否是林黛玉的原型,我們再來看看她在詩文上的成就。
標籤: 林黛玉 林以寧
歷史上真實的赤壁之戰是什麼樣的?與演義有何差別?
赤壁之戰是三方瓜分荊州的一系列戰鬥之一,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場戰鬥。但是歷史上完全不是這樣的。不要說草船借箭了,整個赤壁之戰諸葛亮並不在指揮中心,他只是遊說了孫權,促成孫劉聯盟,而且其中還有魯肅的幫助,真正赤壁之戰打響之後,諸葛亮並沒有參與
標籤: 赤壁之戰 孫權 曹操 三國人物 三國 三國演義
當了一輩子傀儡的唐中宗李顯,他是被誰害死的?
次年,唐中宗因欲提拔韋後的父親韋玄貞,從而激怒了武則天,李顯被貶為廬陵王,與韋後被發配邊遠的房州,武則天另立第四個兒子李旦為唐睿宗。就這樣,唐中宗在失比特21年,又被推上了皇帝寶座。
標籤: 武則天 李顯 唐朝 歷史 安樂公主 韋後
“彭原對策”的具體內容是什麼?唐肅宗為何沒有採納?
被稱為布衣宰相的李泌曾提出“彭原對策”,但唐肅宗並沒有採納,這對後世產生怎樣的影響呢?誠然,與“彭原對策”相比,率先光復兩京的戰畧計畫,可以快速凝聚人心,也能恢復宗廟、帝陵,這些封建王朝的象徵,在政治上有很大的影響力。追其發端,與肅宗未能採
標籤: 唐肅宗 歷史 唐朝 範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