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裡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李煜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李煜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亡國之君,也是一比特很有才華的君主,他在亡國之後寫出來的詩詞讀起來給人帶來無限的傷感,這些詩詞也被後世所傳唱不衰。
李煜也是五代十國時期割據於江南的南唐第三位君主,因而,他被後世稱為“南唐後主”,那麼,他為什麼沒有帝號的稱謂呢?
要探討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先說一下南唐的簡史,西元937年,李煜的祖父李昪(biàn)逼迫五代十國的南吳睿帝楊溥禪讓帝位,正式建立了南唐政權,在位七年後,因食丹藥中毒,不治而亡。
943年,李昪長子李璟繼位,成為南唐的第二比特皇帝,李璟一度也是四處征戰,使南唐在當時成為僅次於後晉的最大割據政權,南方的第一強國。但是,南唐的的攻城掠地也耗費了大量的國庫,其國力也呈現出衰落之勢。
954年,後周太祖郭威去世,養子柴榮繼位,是為周世宗。雄心勃勃的柴榮也開始了統兵南征北戰,統一全國的軍事行動,而南唐即成為柴榮的第一個目標。
955年,柴榮向南唐的李璟下了一份宣戰書,列舉了攻打南唐的理由:攻打閩楚,致使生靈塗炭,勾結契丹,甚至接收叛國者。
當然,這只不過是柴榮給自己出征找的一些冠冕堂皇的藉口,也就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柴榮御駕親征,帶領著浩浩蕩蕩的大軍,直撲南唐在北門口壽州(今安徽壽縣)。南唐猝不及防,倉皇應戰,李璟派神武統軍劉彥貞為北面行營都部署,領兵前往壽州迎戰。
與此同時,李璟出於戰畧考慮,迅速派人向遼國皇帝遼穆宗耶律璟求援,希望遼國出兵南下,與南唐一起前後攻擊後周。然而,南唐使者上路後不久,就被後周截獲,聯盟之計已無可能。
不僅如此,後周還花重金收買刺客,行刺正在出使南唐的契丹貴族,耶律璟得知消息後,震怒之下,直接同南唐斷絕了來往。
後周的挑撥離間之計大獲成功,一時間,曾經風光無限的南唐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而後周的大軍也很快兵臨城下。
原來駐守壽州的南唐將領劉仁瞻也是一比特智勇雙全的老將,形勢本來對南唐是有利的。然而,那位帶兵趕來的劉彥貞卻好大喜功,不聽劉仁瞻的勸阻,獨自出城迎戰,結果戰死城下,唐軍大敗。劉仁瞻當機立斷,嚴守城門,拒敵之外。
柴榮久攻不下,便决定繞過壽州,改攻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的滁州。柴榮命當時還只是殿前都虞候的趙匡胤領兵攻城,結果趙匡胤與南唐名將皇甫暉初次交戰失利。
趙匡胤深知不是皇甫暉的對手,他連夜親自去拜訪了滁州城外足智多謀的趙普,趙普便是後來被趙匡胤贊為“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北宋名相。
趙匡胤在得到趙普的指點後,命令全軍輕裝簡行,悄無聲息地出現在清流關(今安徽滁州西郊關山中段),後周大軍猶如神降,後唐大軍不戰而敗,皇甫暉也被趙匡胤俘獲。
趙匡胤又乘勝追擊,率兵東進,先後攻下了南唐的東都揚州,還有揚州附近的泰州,一時間,南唐連連失守,幾乎是全線退敗。趙匡胤也因戰功而被昇為殿前都指揮使。
李璟一看南唐抵擋不住後周大軍的進攻,無奈之下,只得一次次地派出使臣向後周乞和,先是派出戶部侍郎鐘謨和工部侍郎李德明帶著黃金白銀綢緞求和,柴榮對此不屑一顧。
李璟又提升使臣的檔次,改派右僕射孫晟和禮部尚書王崇質出使後周,並且攜帶上了南唐願意俯首稱臣的國書,在國書中,李璟表示自己願意取消帝號,將壽州等六個州郡割讓給後周,並且願意每年供奉金銀百萬兩,請求柴榮罷兵。
經過艱難的談判,柴榮終於鬆口,答應放李德明和王崇質回南唐覆命,要求李璟即刻寫下將江北之地盡數割讓的國書,至於鐘謨和孫晟,則被扣押為人質。
然而,沒料到的是,李德明等人歸國不久,就為讒言所害,被李璟下令斬首示眾,好不容易的求和也隨之付之東流。
柴榮隨即下令後周兵馬繼續攻城,而自己則返回京城主持朝政。南唐臣子鐘謨也被帶回後周軟禁了起來。
李璟求和不成,又命齊王李景達為諸道兵馬大元帥,領兵增援壽州。此時的南唐已被逼入絕境,猶如困獸之鬥,反而爆發了令人難以想像的戰鬥力,並且,被後周佔領的江淮之地也出現了一些自發組織的義軍,軍民通力合作,南唐先後收復了不少被後周佔領的失地。
957年,柴榮再次親征淮南。柴榮這次是有備而來,他帶來了訓練有素的水軍,專門對付南唐經驗豐富的水軍。由於這次是周世宗親自上陣指揮,極大地鼓舞了後周軍隊的士氣,雙方在閩河入淮水處展開了激烈交戰。
在這緊要關頭,南唐卻傳來了壽州舉城投降後周的消息。原來,壽州城久久孤立無援,城內爆發了大面積的饑荒,加上守將劉仁瞻也是病重不起,壽州監軍使周延構趁機打開城門,向後周投降。
壽州投降後周的消息傳來,南唐大軍頓時士氣衰竭,柴榮乘勝追擊,僅僅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後周就佔據了南唐江北的絕大多數土地。
後周是節節勝利,而南唐是節節敗退,李璟面對此景,知道再不決斷,自己就要成為南唐的亡國之君了。李璟派出兵部侍郎陳覺再度渡江求和,願意同後周劃江而治,以淮水為分界,將江北的南唐領土割讓給後周,並且南唐每年都向後周進貢大量財物。
柴榮接到降表後,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答應了李璟的乞求。柴榮經過與南唐的連續交戰,他也明白,戰爭並不像自己所想像的那麼簡單,自己曾經以為可以一鼓作氣攻下南唐,而事實上也是一波三折。
並且,此時後周的財力物力還不足以支撐自己一統天下,或許,也是南唐氣數未盡。於是,柴榮親自致書李璟,表示同意他的請求,願意同南唐劃江而治,同時罷兵回朝。柴榮同時還釋放了被軟禁在後周的南唐重臣鐘謨。
鐘謨在回南唐國土的途中也是感慨萬千,寫下了一首祈望南北永和平的詩:
《獻周世宗》
三年耀武群雄伏,一日回鑾萬國春。
南北通歡永無事,謝恩歸去老陪臣。
後周顯德五年(958年)五月,李璟在收到柴榮退兵的消息後,如釋重負。三年來,李璟始終擔憂著某一天會被後周大軍兵臨城下,自己成了亡國之君,沒想到自己還能保住祖上的半壁江山。
為了表示感激,李璟立即上書後周,主動承認南唐成為後周的附屬國,並且下令撤去帝號,廢除一切天子才能享受的禮節,將自己改稱為“唐國主”,同時,南唐的大保國號也被停用,改用後周年號“顯德”。
從此,南唐正式失去了自己的獨立地位,成為了後周的附屬國,而曾經的南唐皇帝李璟,也因為名字中的“璟”同周世宗柴榮高祖郭璟相同,因而改成了“景”。
不過,南唐倒是從此再也沒有和後周發生過戰爭,即使後來柴榮去世,趙匡胤代周建立北宋後,也是十幾年後才出兵征討的南唐。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璟去世,其六子李煜繼位,李煜繼位之後碰到的第一個棘手難題就是其父李璟的諡號一事,按照慣例,生前當過帝王的人,死後追封的諡號都是帝王的身份。然而,李璟生前就已經主動向後周削去了自己的帝號,要是李煜想為其父追封,必須向宗主國北宋請旨。
無奈之下,李煜只能屈辱地向趙匡胤上書,請求恢復父親的封號,並以帝王的身份下葬。這在趙匡胤的眼中,不過是一件可有可無的小事,他念在李璟生前稱臣後還算比較安分守己的份上,追封李璟為“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廟號“元宗”,陵號“順陵”。
至於李煜,他從來就沒有當過皇帝,所以,他也就根本沒有帝號,只是當了一個後周、北宋附屬國的國主,囙此,他只能被後人稱為“南唐後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