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阿哥胤禩十分優秀,為什麼他一直得不到康熙的肯定?

首先要說的就是,胤禩十分優秀。胤禩的優秀反映出康熙皇帝對待皇子們教育之重視,同時更可以看出胤禩本人有一顆不甘於人下的心。從康熙四十九年開始,康熙皇帝開始拿當年胤禩參與胤禔謀害太子胤礽說事兒,公開場合公開表示對胤禩的厭惡與不屑。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胤禩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康熙四十七年,皇太子胤礽被廢,東宮儲比特懸空。令康熙皇帝始料不及的是,原本暗流湧動的皇子爭儲活動,因太子被廢而迅速表面化。更重要的是,關於皇儲之人選,群臣與康熙皇帝想法完全不統一,這樣的結果屬實令康熙皇帝難以接受。

這令康熙難以接受的皇儲人選正是八阿哥胤禩,那麼究竟因何八阿哥無法得到皇阿瑪的肯定呢?康熙皇帝對胤禩的不肯定,對胤禩今後之人生又有怎樣的影響呢?

要搞清楚上述問題,我們從頭說起。

首先要說的就是,胤禩十分優秀。

由於生母身份低微,胤禩從小由大阿哥胤禔生母惠妃撫養,囙此胤禩與胤禔感情比較特別。胤禩少年時就懂得發憤圖強,文武兩方面,在其眾兄弟之中都屬於佼佼者。

胤禩的優秀反映出康熙皇帝對待皇子們教育之重視,同時更可以看出胤禩本人有一顆不甘於人下的心。此時如此優秀的胤禩,怎能不得到父皇的眷顧?囙此在康熙三十七年,康熙皇帝第一次大封皇子之時,胤禩被受封多羅貝勒,這一年胤禩17歲,是受封皇子之中年齡最小的一比特。

康熙皇帝對皇子封爵是十分謹慎的,這也基本奠定了大清皇帝對皇子封爵的基調,要知道這次所謂大封皇子爵位,也僅有皇長子和皇三子受封郡王,包括未來的雍正皇帝皇四子胤禛在內的,皇五子、皇七子以及皇八子都是貝勒爵位。應該說這次受封最“鬱悶”的應該是老四胤禛,而對於老八胤禩來說,這個結果絕對不孬。

胤禩嚴於律己的另一個原因就是自己生母地位之卑微。

胤禩生母衛氏乃辛者庫出身,可以說十分卑賤。在等級制度森嚴的封建社會,社會地位對於一個人來說太重要了。皇二子胤礽之所以能够剛滿周歲就成為太子,就因為他的母親孝誠仁皇后赫舍裡氏出身高貴,乃是康熙皇帝的結髮之妻。

大阿哥胤禔能力平平,卻在眾兄弟之中依然飛揚跋扈,還不是他的母親惠妃位居皇妃之首,且娘家葉赫那拉氏家族背景優渥。這一切對於出生帝王之家,要在夾縫中生存的胤禩來說,再清楚不過了。沒有這麼强大外戚家族支持的胤禩明白,想要出人頭地,唯有付出倍於他人之努力。

人往往是這樣,越是缺少什麼就越渴望什麼。

相比之下,資源匱乏胤禩就愈加渴望獲得更多支持。這正是胤禩在加倍努力打造自我的同時,更是希望通過積極運作,而獲得更多可利用資源。胤禩生母雖然身份低微,但是養母惠妃本家可是大家族,在大阿哥胤禔不够爭氣失去康熙皇帝信任之後,胤禩就成為納蘭明珠和納蘭揆敘父子主要支持對象,這一切難道僅是因為胤禩之“賢”嗎?此外,除了取得朝野重臣的支持之外,在諸位阿哥之中,結盟團體人數最多的就是“八爺黨”,顧名思義黨魁就是胤禩。

所以很多朋友唏噓胤禩不懂韜光養晦,其實以胤禩之學識和智商,怎能不知道韜光養晦之作用,只是他自己沒有韜光養晦之資本和自信,他生怕自己一旦沉寂,就再也沒人會想起他了,那時可就真成了竹籃打水一場空。

既然選擇了“高調”這條路,就得在這條路上發揮自己之極致,只是沒想到結果卻是弄巧成拙。康熙四十七年一廢太子,康熙皇帝“別出心裁”地公開表態以群臣推選之皇子為東宮太子。雖然沒有直接證據證明胤禩本人大肆活動,但結果確實有值得讓其他人“大開腦洞”。原本推選皇太子這種事,大部分人都抱著望風而動之行事心理,在佟佳氏、富察氏、鈕祜祿氏等一些滿洲豪族都選擇胤禩之後,其他朝臣勢必成跟風而為之勢,胤禩迅速取得了本次“推選”壓倒性優勢。

對於這個與自己設想完全大相徑庭的結果,康熙皇帝的第一反應並不是驚喜而是驚懼。康熙皇帝在大腦中立刻畫了一個大問號,你胤禩何德何能竟然能够如此取得群臣之信任?在這次群臣推選正式開始之前,胤禩已然因大阿哥胤禔以江湖術士詛咒太子胤礽而吃過瓜烙,雖非主謀但也遭到革爵這樣的重大處分,這一切懲罰似乎並沒有對胤禩政治資本造成打擊。

另外,選舉前康熙皇帝主動為廢太子胤礽造勢,極力為其開脫之前乖謬行為乃因他人背後搗鬼所致,康熙皇帝原本想借此次選舉給自己找個臺階,再次複立好師出有名。然而,滿朝文武大多不買康熙皇帝的賬,康熙皇帝想要的“臺階”沒要成。

與人鬥了一生的康熙皇帝,此時內心深處已然感覺到胤禩對皇權之威脅。這時的胤禩僅是一比特革了爵位的閒散宗室,竟然在短時間內迅速取得朝野上下的一致認可,倘若真成了東宮太子,會對皇權將會產生何等之威脅,將會至自己於何地?康熙皇帝不可能下了好大决心,廢了原太子這個皇權威脅者之後,又立了一個更大的威脅者,這豈不是自相矛盾,得不償失?

圖5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當即食言,以八阿哥“未嘗更事,近又罹罪,且其母家亦甚微賤”為由,否定了這次推選結果。這樣的結果,對於胤禩來說是一次致命打擊,原因有二:

其一,胤禩鋒芒畢露卻得東宮儲比特而不能,自然成為眾矢之的。康熙皇帝一個否定,就已經明白告知滿漢大臣,胤禩不是朕中意之人選。望風之流自然對胤禩敬而遠之,政敵們開始針對胤禩,極可能暗箱操作而伺機對其進行致命打擊。

其二,也是最關鍵一點,康熙皇帝對這次推選之結果已經耿耿於懷。既然自己不打算將皇位傳給胤禩,那麼胤禩這般强大的政治資本無論對自己還是對於將來之君主,都是一個極大威脅。

接下來康熙皇帝的執政任務之一就是打壓胤禩,削其鋒芒。

翌年,康熙四十八年,康熙皇帝二次大封皇子,將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晋封為親王,皇七子胤佑封為郡王,胤禩僅複貝勒爵位。如果說在康熙三十七年,第一次大封皇子之時,胤禩獲得貝勒爵位,值得沾沾自喜,那麼這一次大封,胤禩已然被他的哥哥們甩在了身後。而這爵位之吝嗇,僅僅是康熙皇帝針對胤禩之開始。

從康熙四十九年開始,康熙皇帝開始拿當年胤禩參與胤禔謀害太子胤礽說事兒,公開場合公開表示對胤禩的厭惡與不屑。有些朋友可能會覺得康熙皇帝太過無情,豈不知帝王之家不同於尋常百姓,既然已經選擇放弃胤禩,對於這個有深厚政治底蘊的兒子,康熙皇帝必須給與打壓,甚至必要時刻要給與致命打擊。這種“無情”之為古代屢見不鮮,當年曹操選定曹丕為世子之後,立刻對曹植來個“大變臉”,其“無情”之程度,恐聖祖康熙皇帝而不及。

面對皇阿瑪的故意刁難,胤禩並沒有放弃對帝王之追求,他和他的團體們依舊不遺餘力地運作著,爭取最後力挽狂瀾之機會。就在胤禩爭取最後一搏之際,發生了一件極其離奇事件——“斃鷹事件”。

對於這一事件,簡言之就是為了討好父皇,胤禩特地準備了兩隻上等海東青(滿族人稱之為神鷹)。但是離奇的就是,當太監將兩隻鷹呈獻給皇帝打開籠匣之時,發現兩隻老鷹已經奄奄一息。可想而知,康熙皇帝看到兩隻將死之鷹之時,氣血上湧大發雷霆之態,當即表態“與胤禩父子之情,就此恩斷義絕”。轉過年就對胤禩處以奪爵停俸之嚴厲處理,這對於胤禩來說,無疑是最致命之打擊。

按理說,胤禩無論如何也不會愚蠢到送父皇死鷹,在如此關鍵時刻,政敵如林之時,也不應該未做任何防範,那兩隻鷹怎麼就奄奄一息了呢?這個事件並沒有做過深追查,就以胤禩“混蛋”行為而蓋棺了事。正因為情節不合常理,結論更難以服眾,才會讓後人遐想無限。能讓這個決定歷史走向事件,如此“輕率”了事兒之人應該只有帝王可為之。第一懷疑對象自然是之後承襲皇位的四阿哥胤禛,但是在康熙五十三到五十四年之際,雍親王胤禛果真有這等本事嗎?那麼當時之帝王康熙皇帝是否也值得被懷疑呢?假如這個懷疑成立的話,不得不說重視迷信的康熙皇帝為了給下一代掃平障礙,也是下了“血本”了。

經過“斃鷹事件”的“毀滅性打擊”之後,胤禩確實確實消沉了很多。曾經那些胤禩的鐵杆支持者們,不同程度地受到康熙皇帝之處分,“八爺黨”基本被老皇帝粉碎。然而胤禩那顆“帝王心”一直鬼鬼作祟,不肯就此銷聲匿跡了此一生。在自己基本繼位無望之前提下,他轉而支持十四阿哥胤禎。胤禎原本是“八爺黨”之一員,因被老皇帝重用,任命為“撫遠大將軍”替父親征平定西北叛亂,因戰功屢獲嘉獎,一時間成為繼承人熱門人選,這讓胤禩絕望的心死灰復燃。

天下之事事與願違者居多,結果繼承皇位的卻是皇四子胤禛,即雍正皇帝。這一令世人略感意外的結果,對於胤禩來說正是其噩運人生之開啟。當年影響力極大,而今依舊表現活躍的“八爺黨”們,新皇帝自然視其為眼中刺、肉中釘。在一些列的帝王之術操作之下,雍正四年,當年不可一世的“八爺黨”被徹底掃除,幾比特魁首之命運結局多以悲慘收尾,胤禩更不會例外,與囚所中嘔血而亡,年僅四十五歲。

對於胤禩失寵到失去皇位再到慘死之悲情人生軌跡,這絕不僅是“行動策略”之失敗所致這麼簡單。胤禩的致命錯誤之一,就是沒有正確審視自己,認識自己,過高地估計了自己之才能,豈不知他的眾兄弟們各個都非等閒之輩。他的另一個重大錯誤就是不懂得康熙皇帝之心思,在康熙皇帝略施小計,胤禩極其朋黨便自以為是地嶄露鋒芒,最終成為眾矢之的,成了挨槍子的出頭鳥,這充分體現出他缺乏對形勢整體分析和正確應對之能力。總而言之,胤禩的失敗怨不得對手太狡猾,只能怪自己太愚蠢。

本文標題: 八阿哥胤禩十分優秀,為什麼他一直得不到康熙的肯定?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464177665019
相关資料
鄭和下西洋過程中發生過哪些趣事?他管過哪些“閒事”?
鄭和七下西洋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但是關於過程中間發生的故事還是稍顯陌生的,下麵小編就帶大家一塊看下鄭和下西洋中的趣事。1407年,鄭和抵達南京,陳祖義被開刀問斬,鄭和手下將士也得到論功行賞。明宣宗朱瞻基即位後,雖然重啓第七次下西洋,不過鄭和卻
標籤: 鄭和下西洋 明朝 鄭和寶船 中國古代史 歷史 陳祖義
桓溫是誰?一個打破了東晉門閥政治遊戲規則的狂人
這是一個貴族制社會,甚至士族的勢力已經超過了皇權。正是由於門第之見,桓溫早年頻頻遭受這些所謂世家大族的奚落,而他本人也處於士族與軍人雙重身份的衝突之中,本身就是這場門閥政治遊戲中的異類。在這場朝廷重新調整勢力格局的博弈中,桓溫可謂是鷸蚌相爭
標籤: 桓溫 殷浩 東晉門閥政治 東晉 中國古代史 歷史
太子和兩個皇子同時被賜死,背後有什麼隱情?
都說皇族內部爭鬥常常發生父子相殘的慘劇,可是在這正值大唐的開元盛世時期,唐玄宗為什麼在一天之內一次就賜死了自己的三個兒子,這裡面有什麼內情呢?好好的太子被賜死,明眼人一看便知這必定是有關儲君之爭了!唐玄宗遂在一天之內將三王廢為庶人後賜死。
標籤: 武惠妃 唐朝 歷史 李林甫 唐玄宗 李瑛
唐順宗當了26年的太子,為何當了半年皇帝就退位了?
只是,由於其父皇德宗李適在位時間比較長,共在位26年,這樣李誦也就當了26年的皇太子,也是唐朝歷史上當太子時間最長的一比特。細細算來,李誦當太子的時間最長,共當了26年的儲君,而當皇帝的時間卻非常短,只當了半年的皇帝就由於宦官勢力而禪讓帝位
標籤: 唐朝 歷史 李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