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傳聖旨結尾說的“欽此”是什麼意思?

平時喜歡看古裝劇的朋友對“欽此”肯定不會陌生。一般人也會認為,欽此是聖旨結尾的套語。“欽此”,即此事或此內容是皇上决定的。只有大臣代傳皇帝旨意,代皇帝擬旨或是擬朱批時,才能用欽此,以區別這是皇帝的意思,而非大臣自己的意思。據考證,從元代初期開始,聖旨中開始出現“欽此”二字。清代依然沿用“欽此”套詞。

平時喜歡看古裝劇的朋友對“欽此”肯定不會陌生。皇帝的聖旨最後,都要加上這兩個字。一般人也會認為,欽此是聖旨結尾的套語。然而這種理解並不準確,欽此也是有使用規範的。

古代帝王的聖旨中,結尾處一般寫有“欽此”二字,這是封建時代皇帝詔書的一成型的套語。那麼,“欽此”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下麵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究竟如何使用,我們先把兩個字拆開來解釋。首先是欽,欽的本意是恭敬,在古代指皇帝親自做。比如欽差、欽命、欽定。就是皇帝親自差遣、任命、指定;對皇帝的决定、命令冠以“欽”字,主要是表達崇高與尊敬之意。

“欽”,意為敬;然後是此。我們經常會在信的結尾寫“此致敬禮”,敬禮是向對方致敬。而此致的意思就是寫到這裡為止。“欽此”中的此也就是這個用法,就是說寫到這裡寫完了。所以將欽此兩個字連起來字面意思就是:皇帝親自寫完了。“欽此”,即此事或此內容是皇上决定的。

現存的很多文獻資料,皇帝親筆手諭或是在大臣的奏摺上的朱批都沒有欽此兩字。囙此不是所有聖旨後面都能加欽此,皇帝本人更不會念出欽此這兩個字。只有大臣代傳皇帝旨意,代皇帝擬旨或是擬朱批時,才能用欽此,以區別這是皇帝的意思,而非大臣自己的意思。

舉個著名的例子,我們經常看到皇帝的朱批“知道了”。但凡寫了知道了,就沒有欽此了。但是如果是大臣轉述皇帝的朱批“知道了”給別人,就要這麼說“奉聖諭,知道了,欽此。”就是告訴聽的人,皇帝這時候說完了。

“欽此”二字出現在聖旨上,並不是整個封建時代都有的。據考證,從元代初期開始,聖旨中開始出現“欽此”二字。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皇宮中鷹坊一個役侍把專為皇帝餵養的海東青與別人餵養的海東青混在一起分辨不清了,忽必列為此特下一道聖旨:“百姓的諸人鷹鵑,脚上拴系的牽皮使用黑色皮子者,休用紅紫雜色皮子,欽此。”朱元璋稱帝後,在聖旨中開始逐漸大量使用“欽此”二字,並且成為皇家公文的一種定式。清代依然沿用“欽此”套詞。

資料標籤: 歷史
本文標題: 揭秘:古代傳聖旨結尾說的“欽此”是什麼意思?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456668630015
相关資料
揭秘古代按軍功授爵的制度,軍功是根據殺的人頭來算嗎?
從古至今,能成為一代名將的,基本都是身經百戰之人。唐代大詩人王勃曾在《滕王閣序》中寫道:“馮唐易老,李廣難封”,說的就是古代按軍功授爵的制度。時為郎中署長的馮唐認為對魏尚的處置不公,所以當面向漢文帝直諫。其實不同朝代計算軍功的管道是不同的。
標籤: 中國古代史 歷史 漢朝 馮唐 西漢
于成龍被稱“天下第一廉”,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于成龍一直是人們熱議的一比特近代歷史人物。于成龍屬於第二種人,他是清朝非常出名的清官,而且這個人物很有意思,是屬於大器晚成的那一批人。于成龍出生於十七世紀初期,是我國山西呂梁人。這就是”天下第一廉”于成龍的不為人知的故事,希望多一些于成龍這
標籤: 于成龍 中國古代史 清朝 歷史
包村之戰與擁有百萬大軍的太平天國的失敗有聯系嗎?
太平天國自金田起義以來,歷經戰爭可謂是成千上萬,但唯一的包村之戰是最有爭議,被後人認為一個國與一個小村打了一戰,並且有人認定是太平天國天京失陷,全面走向滅亡的前奏。那麼,一個小小的村子,怎麼能跟橫掃大半個中國,政權統治已經有十來年,具有百萬
標籤: 太平天國 中國近代史 歷史 大軍 太平軍 清朝歷史
文官制度是什麼?揭秘清朝文官制度的由來與發展
而在整個官吏制度中,文官制度是特別重要的環節。重視文官制度的清朝,其文官制度的法律體系也相當完整。吏部作為清代文官制度的中樞機构,管轄的範圍包含文官制度的各個方面。這種制度滲透於清朝文官制度的各個
標籤: 清朝 宋朝官制 清朝官制 清朝歷史 中國古代史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