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力士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在歷史上,有名的宦官雖然很多,但大多名聲惡劣,專斷弄權,貽誤國事。高力士,若是從唐玄宗李隆基的角度來看,無人能比過他,“力士當上,我寢則穩。”這句評估相當之高,說明李隆基無比信任他。若是從國家大局看,他只能說是“褒貶參半”了。
都知道,一場安史之亂改變了唐朝的歷史。之後,李隆基乙太上皇的身份回到了長安,而當年和他一起出逃四川的楊玉環,據說,在馬嵬坡自縊身亡了。但楊玉環被賜死,高力士可以說是最後的那根“稻草”。
當初,安祿山從範陽起兵造反之時,詐稱奉唐玄宗旨意率領部隊討伐逆臣楊國忠,便很快殺到了長安城。之後,唐軍節節敗退,李隆基只好逃亡。結果,來到了馬嵬坡時,將士們突然嘩變,要求斬了楊國忠。
其實,從因果關係來看,將士們的要求並不過分。因為,安祿山不是真的要推翻李隆基,而是要打倒楊國忠。自然,楊國忠父子沒有好下場,而楊玉環亦沒能倖免。在這些將士看來,楊氏一門如此權力滔天,自然離不開獨寵後宮的楊玉環。
若不是她蒙蔽了皇帝李隆基的雙眼,李隆基能重用楊國忠?
但是,李隆基哪捨得楊貴妃死,得到楊貴妃真的很不容易。
雖然,後人都以愛情偉大為題材,說李隆基和楊玉環的故事。但事實上,李隆基是搶了自己兒子李瑁的老婆。當年,李隆基的愛妃武惠妃去世以後就很是消沉,“後宮數千,無可意者”,於是,就有人進言楊玉環“姿質天挺,宜充掖廷”。
對此,高力士自然知道皇帝的心思,於是,建議楊玉環先離開壽王府出家,再進皇宮。照理說,當年是高力士促成了李隆基和楊玉環這一對兒,為何到了馬嵬坡,將士們都嚷著要殺了楊貴妃時,高力士反倒也贊成了?
如果從大局的角度來說,高力士做得極對,若這時候不能平息將士們的怒火,事態有可能沒法得到控制。要知道,皇帝的安危和江山社稷排在第一,至於貴妃,就像當年一樣,走了一比特武惠妃,不是來了一比特楊貴妃。
囙此,高力士知道現在最主要的就是控制局面,所以,他才力勸李隆基:“陛下不能為了一比特女人,不顧全大局呀……”
可以說,高力士是李隆基身邊極具分量的人物。不過,他並沒有像其他宦官一樣,利用這份信任和偏愛,做一些專權之事。即便如此,大家在得知他是皇帝身邊的紅人之時,還是會想盡辦法和他交好,希望高力士能在皇帝面前多美言幾句。
就說幾比特和安史之亂有著直接聯系的人,如:李林甫、楊國忠及安祿山,之前都和他交好。後來,這幾比特都得了高位,尤其是安祿山,還成了楊貴妃的幹兒子。也許,高力士沒有直接插手朝政,但唐玄宗晚期重用的這些人,真的都是禍國殃民的主。
也許,在高力士眼中只有主子,所以,他才會如此為李隆基著想。
其實,高力士的家族背景並不差,但由於犯事,他年幼就入了宮,很得武則天的喜愛。可以說,年輕的高力士是時常陪伴在武則天左右的,算得上是左膀右臂。但伴君如伴虎,只要有一點錯誤,就會被趕出宮。最終,高力士由於犯錯,被武則天趕出了皇宮。
之後,他被高延福收為養子,才改名為高力士,重新得到了武則天的重用。李隆基上位後,高力士盡心侍奉李隆基,很得李隆基的信賴,主僕一路相隨。但俗話說的好,站得越高,摔得就越重,安史之亂後,高力士的風光也走到了頭。
由於種種原因,高力士被發配到了黔中道,直到遇到大赦的時候,才被放了回來。但不幸的是,高力士在聽聞李隆基駕崩的消息後,悲傷不已,吐血而亡。
正因為高力士早早跟著李隆基,很瞭解皇帝的心思。所以,他才會在皇帝情緒低沉時,建議皇帝接楊玉環進宮。而這事無論放於民間還是皇家,或者從倫理角度來說,都是不可思議之事。但是,在高力士看來,只要皇帝開心,其它的都不重要。
此外,前面不是有皇子娶父親妃子的案例嗎?只要楊玉環不再是壽王妃,那麼,就沒人可以說三道四。看高力士後來做的很多事情,一切都是以李隆基為中心。哪怕後來李隆基成了太上皇,不再有實權,他依舊不離不棄。
也許,高力士在向李隆基舉薦一些人時,並沒有過多考慮這些人是否能堪當大任。因為,在高力士眼中,只要皇帝滿意,他就沒有做錯事。可能,這就是幼年的遭遇帶給他的啟示,儘量滿足皇帝的需求。
不過,當馬嵬坡兵變後,他不能再任由皇帝護著楊玉環了,他看的比皇帝明白,逃亡在外的皇帝,還需要這些將士的保護。因為,兵變弑君的故事,歷史上有很多。在這個特殊時刻,用一個楊玉環換得將士們對皇帝的盡忠,比什麼都划算。
也許,楊玉環在高力士眼中,其作用就是用來滿足皇帝某種需求的工具,讓皇帝開心罷了。如今,楊貴妃成了眾人眼中的罪人,那就該捨棄。不然的話,這把火就會燒到李隆基的身上。而這是高力士不能容忍的,他的皇帝,誰也不能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