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聖旨為何要加“欽此”二字呢?有哪些含義?

平時喜歡看古裝劇的朋友對“欽此”肯定不會陌生。皇帝的聖旨最後,都要加上這兩個字。一般人也會認為,欽此是聖旨結尾的套語。“欽此”,即此事或此內容是皇上决定的。據考證,從元代初期開始,聖旨中開始出現“欽此”二字。朱元璋稱帝後,在聖旨中開始逐漸大量使用“欽此”二字,並且成為皇家公文的一種定式。清代依然沿用“欽此”套詞。

平時喜歡看古裝劇的朋友對“欽此”肯定不會陌生。皇帝的聖旨最後,都要加上這兩個字。一般人也會認為,欽此是聖旨結尾的套語。然而這種理解並不準確,欽此也是有使用規範的。

古代帝王的聖旨中,結尾處一般寫有“欽此”二字,這是封建時代皇帝詔書的一種成型的套語。那麼,“欽此”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究竟如何使用,我們先把兩個字拆開來解釋。首先是欽,欽的本意是恭敬,在古代指皇帝親自做。比如欽差、欽命、欽定。就是皇帝親自差遣、任命、指定;對皇帝的决定、命令冠以“欽”字,主要是表達崇高與尊敬之意。

“欽”,意為敬;然後是此。我們經常會在信的結尾寫“此致敬禮”,敬禮是向對方致敬。而此致的意思就是寫到這裡為止。“欽此”中的此也就是這個用法,就是說寫到這裡寫完了。所以將欽此兩個字連起來字面意思就是:皇帝親自寫完了。“欽此”,即此事或此內容是皇上决定的。

現存的很多文獻資料,皇帝親筆手諭或是在大臣的奏摺上的朱批都沒有欽此兩字。囙此不是所有聖旨後面都能加欽此,皇帝本人更不會念出欽此這兩個字。只有大臣代傳皇帝旨意,代皇帝擬旨或是擬朱批時,才能用欽此,以區別這是皇帝的意思,而非大臣自己的意思。

舉個著名的例子,我們經常看到皇帝的朱批“知道了”。但凡寫了知道了,就沒有欽此了。但是如果是大臣轉述皇帝的朱批“知道了”給別人,就要這麼說“奉聖諭,知道了,欽此。”就是告訴聽的人,皇帝這時候說完了。

“欽此”二字出現在聖旨上,並不是整個封建時代都有的。據考證,從元代初期開始,聖旨中開始出現“欽此”二字。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皇宮中鷹坊一個役侍把專為皇帝餵養的海東青與別人餵養的海東青混在一起分辨不清了,忽必列為此特下一道聖旨:“百姓的諸人鷹鵑,脚上拴系的牽皮使用黑色皮子者,休用紅紫雜色皮子,欽此。”朱元璋稱帝後,在聖旨中開始逐漸大量使用“欽此”二字,並且成為皇家公文的一種定式。清代依然沿用“欽此”套詞。

資料標籤: 歷史
本文標題: 皇帝的聖旨為何要加“欽此”二字呢?有哪些含義?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455187747031
相关資料
為何五代十國時期的歷史的記載那麼少呢?
周國的意思是延續周朝的國脈,周朝是中國歷史上存續時間最長的一個朝代,長達八百年。五代十國混亂,大將弑君奪權的情况時有發生,趙匡胤自己就是擁兵奪權,他吸取此前的教訓,杯酒釋兵權,取消多位帳下大將的兵權。
標籤: 歷史 五代十國 宋朝 中國古代史 唐朝 中國歷史
五代十國是如何向宋朝演變的?到底出現過哪些國家?
五代十國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大分裂的時期,因為先後經歷五個小朝代以及十餘個較為强大的割據政權,這一歷史時期被我們稱為“五代十國”。五代十國是中國繼春秋戰國、魏晋南北朝之後,又一個長期分裂割據的歷史階段,960年趙匡胤就在陳橋發生兵變。自此,五代
標籤: 宋朝 契丹 五代十國 歷史 中國古代史 唐朝
蒲壽庚做了什麼,為什麼朱元璋那麼痛恨他要將他鞭屍?
那麼蒲壽庚到底做錯了什麼?為何朱元璋要讓他的後代為奴為娼?但蒲壽庚並沒有感恩戴德,反而以權謀私,為自己聚斂了無數財富。
標籤: 朱元璋 蒲受畊 中國古代史 宋朝 歷史 阿拉伯人
皇太極入關真的是被迫的嗎?真相是什麼?
皇太極這次揮師入關,又是傾國之力,孤軍深入,假如在關內再次遭遇敗績,後金將面臨著滅國的危險。皇太極是一個優秀的戰略家。在皇太極看來,這些盜賊都是老百姓,因為饑荒迫不得已才進行搶奪。皇太極提出將他們打一頓鞭子,以示懲罰,隨即釋放。
標籤: 明朝 中國古代史 歷史 袁崇煥 後金 明朝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