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前,賈詡給出了什麼建議?為什麼沒被採納?

建安十三年,也就是赤壁之戰前,曹操發動了荊州之戰,成功地佔領荊州全境。赤壁之戰前,賈詡的建議赤壁之戰前,曹操想要順江而下,滅掉東吳,但是賈詡卻提出不同觀點,賈詡認為曹操已經統一了北方,現在又有了荊襄之地,我們不應該著急,該著急的應該是孫劉方面。

賈詡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熟讀三國歷史的讀者應該知道,赤壁之戰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一場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戰役,曹操在此役中大敗而歸,被孫劉聯軍一把火燒掉了曹操征服東吳的夢想。

建安十三年,也就是赤壁之戰前,曹操發動了荊州之戰,成功地佔領荊州全境。寄寓荊州的劉備率領部下倉皇逃竄,佔據江東的孫權集團感受到了强烈的威脅。

如何開展下一步的行動,成為了曹操所面對的當務之急。但是曹操選擇了順江而下,趁勢拿下江東地區,儘早的實現全國的統一。

但是其實在曹操南下攻打東吳前,曹操帳下一名謀士就提出了與曹操完全不一樣的辦法,如果當初採納了這名謀士的策略,興許可以避免赤壁之戰的失敗,這名謀士就是賈詡。

賈詡數次提出良策

賈詡原本是董卓的部下,董卓死後,他繼續跟隨李榷、郭汜,李榷郭汜攻打長安便是賈詡的計策,在李榷兵敗後跟隨張繡一段時間,張繡曾經兩次大敗曹操,採用的都是賈詡的計謀,其智慧謀略可見一斑。

官渡之戰時,面對兵力强大的袁紹,曹操猶豫不決,擔心自己苦心經營的基業被這一戰搞垮了,帳下下眾多謀士也主張曹操暫時和袁紹保持和平,集中精力對付其他小勢力。

但是賈詡就主張與袁紹決戰,他認為袁紹為人多疑,優柔寡斷,而曹操如果正好抓住袁紹的這個弱點,下定决定,一鼓作氣,集中兵力決戰就一定能獲得勝利。

曹操最終採納了賈詡的建議,與袁紹決戰,並以少勝多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也為曹操滅掉袁紹、平定北方奠定了基礎,在這一點上,賈詡可謂功不可沒。

赤壁之戰前,賈詡的建議

赤壁之戰前,曹操想要順江而下,滅掉東吳,但是賈詡卻提出不同觀點,賈詡認為曹操已經統一了北方,現在又有了荊襄之地,我們不應該著急,該著急的應該是孫劉方面。

我們應該把重心從討伐打仗轉移到發展內政上來,採取休養生息政策,奠定基礎,安撫荊州的軍隊和百姓,讓荊州的軍心民心向著我們,這時候,孫權窮途末路,可不戰而降江東了。

不過遺憾的是,曹操並未採取賈詡的建議,執意要和孫劉聯軍在水上決戰,結局大家都知道了,曹操不僅損失了大部分的兵力,同時也喪失了荊州大部分的實際控制權,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賈詡良策破馬超

在曹操和馬超、韓遂所率領的關中聯軍的對峙中,馬超數次被曹操擊敗,形勢對於關中聯軍十分不利,馬超和韓遂自知不敵,於是向曹操提出割地求和的請求,以保存自己的實力。

曹操找來對西凉十分熟悉的賈詡,賈詡僅僅說:“偽許之,離之而已”,也就是離間計,最後這個計謀瓦解了馬超、韓遂的聯盟,並使之反目成仇,使得曹操逐個擊破,一舉平定關中。

賈詡的一生比較波折,雖然頻繁易主,但是卻總能在關鍵時刻給自己的主公想出妙計,且每個計謀基本上都是無懈可擊的,被一些史學家稱為三國第一謀士真是名副其實。

本文標題: 赤壁之戰前,賈詡給出了什麼建議?為什麼沒被採納?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447276170004
相关資料
唐朝的公職人員待遇如何呢?他們又是怎麼發薪水的?
當今社會,大家似乎都比較關注公職人員的待遇問題,可不知道您有沒有好奇過,古代的那些官員都是如何發薪水的呢?退休薪水隋唐五代的官員,按規定到了七十歲是要退休的,稱之為“致仕”。考慮到唐朝官員已經擁有帳面上的113天假期和不定期的輟朝假,再算上
標籤: 唐朝 公職人員 白居易 歷史
曹操為什麼要殺了楊修?曹操之後是如何面對楊修的父親的?
然而,卻有這麼一個人,多次激怒曹操,在曹操一怒之下殺掉他之後,他的父親只用一句話便讓曹操啞口無言。楊修之死這個人便是楊修,他是當時曹魏的一代才子,幫助曹植通過曹操的考驗成功上位。楊修之父楊彪在殺了楊修之後,曹操回去見了楊修的父親楊彪,當時就
標籤: 曹操 金日磾 三國人物 父親 三國 漢朝
朱由檢都做了哪些事?他為何沒能挽救大明朝呢?
朱由檢含淚答應。兩年後,努爾哈赤聲稱與明朝有“七大恨”,宣佈公開與之决裂。明朝政權自進入萬曆朝以來不斷加重百姓賦稅。魏忠賢為了試探崇禎帝,以年老為由,故意向崇禎請辭,結果崇禎帝卻沒有準予。崇禎帝聞之大怒,下諭將其緝拿回京。寧遠之戰,扭轉了自
標籤: 明朝 崇禎帝 袁崇煥 魏忠賢 崇禎 中國古代史
張居正的改革真的是弊大於利嗎?歷史是如何評估的?
自張居正去世,這場爭論已經延續了四百多年,世事輪回,直至今日仍然“迄無定評”。張居正捕手的是一個爛攤子,歷經嘉靖三十年不上朝,大明王朝這座國家機器已經開始走下坡路,皇帝長期不理朝政,大臣怠忽職守,整個政府效率極其低下,財政赤字嚴重,積弊已積
標籤: 張居正 張居正改革 明朝 一條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