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的死與他自身的性格有什麼關係?為什麼說他的死是必然?

嶽飛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嶽飛在我國歷史上是一名大將,他有才能,有智慧,有謀略,為宋朝立下了很多功勞,但是,為什麼皇帝要處死他?但是,另一比特叫張俊的將領,卻認為嶽飛是在向自己炫耀這場戰役的戰果,反而更加討厭嶽將軍。嶽飛可能是考慮到了這個問題,才一直提及要儘快的選出皇帝繼承人。所以說,到最後嶽飛是否謀反這件事情並不重要。

嶽飛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嶽飛是一比特名將,他的事蹟大家都很清楚,最後的結局沒有想像中那麼好,令人惋惜,也令人痛恨奸臣,但是實際上,如果從個人的角度來說,其實嶽飛的死亡是必然的,和大多人的想法格格不入,最後只能被排擠,不懂得收斂自己。

在西元一千一百四十二年十二月的時候,宋高宗判嶽飛死刑,並且,處死了嶽飛的兒子嶽雲。據傳言說,在實施死刑的當天,天色大變,杭州城內下起了瓢潑大雨。

嶽飛在我國歷史上是一名大將,他有才能,有智慧,有謀略,為宋朝立下了很多功勞,但是,為什麼皇帝要處死他?這個問題一直讓人疑惑不解,從古代到現代,大家一直都在猜測其原因。

人們大約總結了以下兩點原因:一是嶽飛不會做人,二是他的才能得罪了很多人。

其中一點,可能是後期遇上了視他為仇敵的人。

在宋朝的四名大將裏(嶽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嶽飛可謂是年紀最輕,資歷最小,並且,家裡最貧寒的將領。他出身於農民家庭,不像其他人那樣身世顯赫家財萬貫。

在一系列的戰役當中,嶽飛的表現可謂是有勇有謀,每次都身先士卒,嚴謹治理整個軍隊,且洞察力極强。所以,常常以少勝多戰勝了强大的敵人。

囙此,他的名聲越來越大,使得其他三比特將領都趕不上他。所以,這三個人自然就起了嫉妒之心,想要報復嶽將軍。

並且,在這期間,嶽將軍寫了很多書信給這三比特將領,以此來表達自己的關心之情,本想聯絡聯絡感情,但這些書信都沒有得到回應。

在一次戰役之後,嶽飛繳獲了大批的戰船裝備,還有很多俘虜、金錢,他把這些東西都贈送給了另外兩個將領。其中一位將領比較坦蕩,所以,十分的高興,欣然的接受了這些禮物。

但是,另一比特叫張俊的將領,卻認為嶽飛是在向自己炫耀這場戰役的戰果,反而更加討厭嶽將軍。既然財政上軍事上都沒有條件可以讓嶽飛直搗黃龍,最好的辦法就是和談,這也是嶽飛和秦檜之間產生巨大衝突的原因之一。

第二點,大概是因為進言而得罪了皇帝。

宋自建國始,直接領兵將帥不得參與軍政大計,以防止他們利用機會發動政變。

在西元一千一百三十七年的某天,嶽將軍和皇帝閒聊時,這兩個人聊的十分投機,可能是因為聊的太高興了,嶽將軍突然提出希望皇帝早點解决皇位繼承人的這個問題。

這句話說出來,氣氛馬上變得尷尬起來。皇帝說:“你雖然是出於忠心才說的這些話,但是,你手握重權,這種事情你不應該參合。”

嶽將軍聽了這句話,馬上知道了皇帝的意思,霎時間臉色變成灰色。他知道自己犯了錯事,這些話觸碰到了皇帝最敏感的底線。

但是在後來,嶽將軍在一次奏摺中再次談及到了這個問題。第一次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但是,從這次提醒皇帝要儘快的選出皇帝繼承人就可以看出當初嶽將軍不是無意說出那句話的。

實際上,這個事情也是嶽將軍一直擔憂的問題。

在西元一千一百二十七年,宋朝曾遭遇了靖康之耻的大難,金國人一直在考慮是否把宋徽宗放回宋朝,以此來消弱趙構的力量。

所以,之後一直存在著一種可能性,就是金國人是否故意扶持了一個傀儡皇帝,用來消弱大宋王朝的實力。為了排除這種可能性,趙構就從宋太祖的後代中選出了兩個子孫過繼到自己的名下,但是,一直都沒有選擇繼承人。

嶽飛可能是考慮到了這個問題,才一直提及要儘快的選出皇帝繼承人。這顯然是好意,但是,這種好意能否被皇帝理解,這就不能知道了。

當時,嶽飛幾乎掌握了天下大半的兵馬,你讓朝廷裏的士大夫們做何感想,還有,嶽飛的性格也是比較驕傲的人,在一一三四年三十二歲的嶽飛被封為清遠軍節度使時,他就很驕傲的說像這麼年輕能做到節度使的只有太祖和我之類的話,這種話豈是輕易可以說出口的。

嶽飛在打仗時是一把好手,懂謀略,有勇氣還知道聚人心。但是,在政治上他卻是無知的,多次觸碰到了皇帝的底線。皇帝是權利的正中心,一旦得罪了結果肯定不好。

所以說,到最後嶽飛是否謀反這件事情並不重要。他得罪了皇帝,皇帝讓他死,他不得不死。這些罪名都是莫須有的,最重要的是他得罪了很多人,這些人都不想讓他好。嶽飛的性格說好聽點是剛正,說不好聽就是倔,其實倔也不是什麼毛病,有時候人倔還能辦成大事,能堅持,但是,放在嶽飛身上就成了問題。

一代名將就這樣死去了,但是,他的功績卻流傳千古。甚至,在中國每年都有紀念他的各種活動,而那些皇帝還有那些奸臣都沒有這樣的待遇。他雖然沒有得到皇帝和奸臣的認可,但是,她卻得到了後人的高度肯定。

本文標題: 嶽飛的死與他自身的性格有什麼關係?為什麼說他的死是必然?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442874635839
相关資料
權勢滔天的趙高為何會被子嬰輕易的除掉了呢?
但是趙高並沒有立子嬰為皇,而是立子嬰為王,理由是二世胡亥在位時,天下大亂,秦已經不能控制天下之大局,只能偏安西部邊陲,與其稱帝,不如稱王來的妥貼恰當,其時,趙高的心裡,是為自己稱帝留下伏筆。
標籤: 趙高 歷史 秦朝 東漢
魏晋時期的別樣主流是什麼樣的?讀書不入仕,文人當鹹魚
但是無論什麼原因,文人苦讀數載,卻不入仕報國,對於國家來說確實是一個巨大的損失。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時期,文人名士將隱逸文化詮釋到極致,成為中國封建時期文人隱逸的典型代表人物。而最能代表魏晋文人這種“鹹魚”思想的莫過於陶淵明了。
標籤: 魏晋南北朝 魏晋 漢朝 道家思想 魏晋時代
為什麼說祁山之戰中,就算沒有馬謖的失敗,蜀漢也很難成功?
諸葛亮精心準備了數年之久的一出祁山之戰,沒想到在短短的一個多月時間內便宣告破產。實際上早在馬謖兵敗街亭之前,諸葛亮的北伐大軍已出現重大隱患,這也導致了後來街亭之戰乃至整個戰事的失利。街亭之戰固然是馬謖的失誤,但即便馬謖沒有在南山駐紮而導致水
標籤: 馬謖 諸葛亮 三國 歷史 曹魏 祁山
北宋三冗問題越來越嚴重三冗指的是什麼
對北宋三冗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攷。從那時候開始文人開始以儒家治國,同時也以儒家治軍,北宋也就在自己的脖子上套上了個繩索,隨著三冗問題的越來越嚴重,繩索也越扣越緊。而以朱熹為首的文人雖然改革了北宋的儒學,創造了理學,
標籤: 宋朝 中國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