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國和韓國勢均力敵不相上下韓國是如何消滅鄭國成為七雄之一的

對鄭國和韓國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攷。戰國早期,三晋最為强大,常常聯合兵力進攻其他國家。三晋中最為弱小的當屬韓國,韓國地處黃河中游地區,東部、北部被魏國包圍、西有秦國、南有楚國,國土面積十分狹小,因而發展空間極其有限。韓、趙、魏三家並瓜分晋地,韓國成為與鄭國接壤的國家。

對鄭國和韓國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攷。

西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策命三晋(韓、趙、魏)為諸侯,中國歷史也進入了戰國時期。戰國早期,三晋最為强大,常常聯合兵力進攻其他國家。

三晋中最為弱小的當屬韓國,韓國地處黃河中游地區,東部、北部被魏國包圍、西有秦國、南有楚國,國土面積十分狹小,因而發展空間極其有限。韓、趙、魏三家並瓜分晋地,韓國成為與鄭國接壤的國家。

其實當初瓜分晋室之時,韓國的相國就開始謀劃吞併鄭國了,他對韓國國君說:“分地時一定要成皋。“韓康子說:”成皋是貧瘠不長莊稼的地方,要它有什麼用?“段規說:”一裏那麼大的地盤卻可以牽動方圓千里的政權,是因為地形有利的緣故。一萬人可以打敗三軍,是因為乘敵人不備的緣故。大王如果能採納我的意見,韓國一定可以消滅鄭國。“韓康子茅塞頓開,於是索要了成皋,為攻打鄭國做準備。

鄭國在春秋時期是第一個強勢起來並稱霸諸侯的,從而有“天下諸侯,莫非鄭黨”;名相子產治國有方,使得鄭國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周室東遷時,鄭國盡了保衛的責任。後來,鄭國和周王室爆發戰爭,期間射傷了周王,這使得周天子的權威掃地殆盡。

鄭國大肆購並了周邊的小國,侵奪許國,干涉宋、衛、魯等國,還助齊國趕走入侵的北狄。鄭莊公之時的鄭國,儼然是春秋初年第一大國。進入戰國時期,鄭國雖然衰落,但仍是千乘之國。

西元前423年,鄭幽公剛剛繼位,國內政局不穩。韓國君主韓武子趁機攻打鄭國,殺死鄭幽公。

韓武子去世後,其子韓景侯繼位。韓景侯繼位後隨即對鄭國發動進攻,攻克雍丘。鄭國修築長城阻擋韓軍繼續進攻。西元前407年,鄭國對韓國發動反攻,在負黍擊敗韓軍,雙方連兵不解。

鄭國在楚國和宋國的幫助下,屢次擊敗韓國,還曾一度包圍了韓國都城陽翟。但是韓國有一個靠山,那就是同屬三晋的魏國。魏國當時是三晋的軍事盟主,小弟有難,大哥自然幫忙。應韓景侯的請求,魏國幫助韓國打擊宋國,以便於韓國向鄭國發展。

這時候韓、鄭兩國的局勢發生逆轉,韓國有了盟友魏國,而鄭國國內則發生動盪,鄭繻公殺其相子陽,而子陽之黨又殺繻公,鄭國一分為三。韓國見滅亡鄭國的時機已經成熟,於西元前375年舉兵攻克鄭國都城新鄭,並遷都到新鄭。

戰國初年,韓、鄭之間戰爭的主動權並沒有集中於一方,雙方勢均力敵,不相上下。《韓非子·飾邪》:“鄭恃魏而不聽韓,魏攻荊而韓滅鄭”說明鄭國在外交方面的失敗,也是其在仍有一定實力的情况下被滅亡的原因。

韓國滅亡鄭國之後,國力迅速上升,一舉躋身於戰國七雄之列。

資料標籤: 鄭國
本文標題: 鄭國和韓國勢均力敵不相上下韓國是如何消滅鄭國成為七雄之一的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439021306279
相关資料
出身低微的朱元璋為何稱帝後卻暫停了科舉呢?
明朝是歷史上最重視科舉的朝代之一,按理說他們應該是非常注重科舉建設,作為定下這個基調的人,朱元璋為何要停止科舉呢?朱元璋恢復又暫停科舉,最主要的因素是當時恢復推行科舉,對於他的統治不見得有什麼幫助,反而還會有一些風險。
標籤: 朱元璋 明朝 元朝科舉 中國古代史 歷史 科舉制度
秦始皇為什麼派扶蘇去邊關秦始皇真的目的是什麼
如果扶蘇在秦始皇身邊,後面的這一系列悲劇,絕不會發生。他真正的目的是什麼呢?這件事觸怒了秦始皇,因而秦始皇“使扶蘇北監蒙恬於上郡”。如果秦始皇讓扶蘇去邊關,並非意氣用事,那他就是有目的性的。而這個話,果然是秦始皇最為關心的。在秦始皇的心中,
標籤: 秦始皇 扶蘇 中國古代史 蒙恬 秦國
張九齡一直盡忠職守,為何仕途卻非常坎坷呢?
說起宰相張九齡,很多人對他的評估都比較正向,比如說盡忠職守、選賢任能等等,正是因為有他的輔佐,李隆基才能開創“開元盛世”。張九齡是開元盛世的締造者之一,同樣沒能逃脫被皇帝罷免的命運。為了避其鋒芒,張九齡最終決定暫時辭官回家休養。當然,張九齡
標籤: 張九齡 唐玄宗 唐朝 安祿山 張說
知人善用的李世民為何沒有重用蘇定方呢?
從表面上來看,驍勇善戰的蘇定方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但實際上,他在朝中的地位非常尷尬。因為這種行為有損將士顏面,所以知道的人並不多,但李世民作為一國之君,絕對是知曉全部內情的,囙此使得蘇定方失了皇帝的歡心。在這期間,李淵父子大獲全勝建立唐朝、
標籤: 李世民 唐朝 中國古代史 蘇定 歷史 程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