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鐵鍋沒有出現的時候古人是如何炒菜的

在宋代有鐵鍋出現之前,根本就沒有什麼炒菜的身影,不管是公侯卿相還是尋常百姓,吃飯都是拿鼎或陶瓷來煮。其他的調味料雖然不少,但是古代的料理科技也要逐步發展,總的說來,秦漢時候的人的飯菜,現代人多半難以下咽。時代總是逐步發展,沒有前人對廚藝的鑽研,也就沒有如今種類繁多的中國美食。

對古人炒菜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攷。

有點生活經歷的人,應該都拿鐵鍋炒過菜,也清楚現在的料理離不開鐵鍋,但是古代,有很長一段時間,根本就沒有鐵鍋,古人又該怎麼做菜呢?

我們時常為中國古老的飲食文化自豪,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中國的料理也是隨著時代不斷發展而來,秦漢時候,即便是達官貴人吃的東西,味道可能都沒有現在的普通人吃得好。

做飯工具上,鼎食才是主流。

在宋代有鐵鍋出現之前,根本就沒有什麼炒菜的身影,不管是公侯卿相還是尋常百姓,吃飯都是拿鼎或陶瓷來煮。古代之所以把大戶人家稱作是鐘鳴鼎食,就是因為能够用得起鼎吃飯的人家,肯定富裕,百姓們都只能以陶瓷作為吃飯的工具。

很長時間裏,鼎來煮食物就是古人生活吃飯的主要工具,

不止如此,古人吃飯可不像如今,色香味俱全,真的不要做夢了,鹽巴都要省著灑,胡椒之類的調味料,根本想都不要想。在很長的時間裏,胡椒之類的調味料,與黃金等價,珍貴無比,普通的百姓別說吃了,可能一輩子都沒見過胡椒長什麼樣子。

其他的調味料雖然不少,但是古代的料理科技也要逐步發展,總的說來,秦漢時候的人的飯菜,現代人多半難以下咽。

雖然在我們現在看來,吃飯炒菜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是在宋朝,用鐵鍋炒菜可是個新鮮的玩意兒,相比起以前的菜肴來說,也要鮮美不少。

料理的繁榮其實和商貿的發展乃至於市民階層的興起脫不開關係,正所謂倉禀足而知禮儀,連溫飽都沒能滿足的情况下,估計也沒誰會想著研究料理。宋朝的時候,居住在城市之中,脫離農耕的市民已經存在,而不為溫飽愁苦的市民,自然就要鑽研起食物的料理,於是煎炒烹炸燜溜熬燉等多樣的烹飪管道也就逐步出現了。

明清時候,東南沿海商貿繁榮,勾欄瓦肆之地興盛,食宿之類的產業有了市場,為了競爭,自然就出現了種種美味的菜肴。

不過漢唐時候,因為兵農一體的緣故,對商業有相當的抑制,主要目的是為了重農,作為重要的兵源,雖然良家子在上馬征戰上面是一把好手,可是投身商業的話,多半是雞飛蛋打,落得破產的下場,囙此對坊市有了不小的限制,沒了顧客,自然也就不可能有食宿產業。

漢唐的時候,料理的味道肯定比不上宋明,大家都是自己在自家做飯燒菜,科技參差不齊,也沒有個關於廚藝的講解和傳承,口味自然就落了下乘。囙此,不要看漢唐風光無盡,但是吃的東西不要說和現代比,連宋明都差之遠矣。時代總是逐步發展,沒有前人對廚藝的鑽研,也就沒有如今種類繁多的中國美食。

如果想要穿越到古代的話,估計不止要解决廁紙問題,還要帶好烹飪工具,因為宋以前,不止是沒有鐵鍋,很多烹飪手段所需的工具都沒有。

你覺得古人的飯菜味道如何?

資料標籤: 烹飪技巧
本文標題: 在鐵鍋沒有出現的時候古人是如何炒菜的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438926900566
相关資料
薛丁山歷史上真的存在過嗎?他的原形又是誰?
《薛丁山征西》是一部家喻戶曉的歷史小說,可是歷史上卻沒有薛丁山這個人。開元四年,已經68歲的薛訥辭去職務,告老還鄉。四年後,薛訥病死,終年72歲。薛訥這一支系雖然沒有大富大貴,但比較穩定,他的孫子大多擔任過刺史的職務。而歷史上薛剛的原型是薛
標籤: 歷史 薛丁山 唐朝 吐蕃 薛訥 明朝歷史
古人吃飯都是一日兩餐的一日三餐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很多人都不瞭解一日三餐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而令人詫異的是,這種現象早在古時就有過,我們如今習以為常的“一日三餐”的習慣,其實是後來才逐漸發展演變的。為什麼說一日三餐是從宋朝開始的?宋朝以後,加餐更為常見,一日三餐也開始逐漸普及。
標籤:
唐宋之前的古人吃飯都是以分時制為主宋朝後為何變成合食制
中國古代的傳統飲食管道分食制,被合食制所取代。究竟是何原因,讓唐宋以前以分時制為主的主流飲食管道,到宋朝以後就變成了合食制呢?中國最早的飲食座具為席,所以,當人們進行聚會宴飲或者平時吃飯時,都是將食物擺放在席上,然後以雙膝著地、跪坐在席上進
標籤: 宋朝 宋朝經濟 唐朝
遼國的蕭太后是如何讓遼國變得如此强大呢?
不過,歷史上還是出現了一批傑出的女政治家,比如遼國的蕭太后,在她的統治期間,面對北宋的軍事威脅,遼國的國力非但沒有衰落,反而達到最强!遼國不僅取勝,還扭轉了戰爭的形勢,由被動防禦變為主動進攻。那麼蕭太后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986年,宋太宗
標籤: 蕭太后 韓德讓 耶律休哥 宋朝 耶律斜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