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的覆滅與北方遊牧民族的崛起有什麼關係?

你真的瞭解明朝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在一些明朝晚臣看來,後金的崛起似乎是在一夜之間,讓人觸不及防。萬曆年間的君臣們自然不知道此時北方的遊牧民族正在進行質的改革。直到努爾哈赤起兵以後,面對著如此彪悍的女真軍隊,明朝才意識到,這些北方的遊牧民族不再是當年那個可有可無的北方蠻夷。

你真的瞭解明朝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在一些明朝晚臣看來,後金的崛起似乎是在一夜之間,讓人觸不及防。當努爾哈赤還僅是明朝龍虎將軍的時候,他麾下的部落也算是女真各部中比較聽話的,但就是這麼聽話的一個部落,在萬曆四十八年的時候揭竿而起,隨後僅是幾代人的時間,便將諾大個明朝攪的天翻地覆,先是橫掃了整個遼東半島,接著入主山海關,最後將南明弘光王朝徹底根除,完成了統一南北的大業。

如此驚人的速度,實在是令人咋舌,以至於在清朝時期,還是有人覺得滿清的發家史就像是一部年度勵志大劇。即便是大明亡了幾十年,那些明朝遺老們提起大清就是一頓臭駡,直呼其野蠻落後,就算是到了晚清時期,保守派們還是堅持著大清當年是靠著“弓馬騎射取天下”的觀念,對洋務運動及其排斥,也難怪被罵。

然而在十七世紀時,曾親身來到過中國的義大利傳教士衛匡國記錄下了另一番場面。

衛匡國,一個來自義大利的傳教士,本名叫:MartinoMartini,他在1643年來到中國,並在中國呆了十八年後,病故於杭州。在中國的這十八年,恰逢明清易代,而他一直以一個外邦人在中國的身份,現在客觀的角度,將在中國的所見所聞,寫進了他的著作《韃靼戰紀》中,他的這部著作,也成為了後人研究這一段時期歷史的重要史料。

在這本《韃靼戰紀》中,記錄了這麼一件怪事,正是關於在1644年清軍入關所引發。

在衛匡國的記載中,儘管吳三桂已經成為滿清的一個重要勢力,加入了清朝陣營,但是清王朝依然在自己的地盤上以及能够掌控到的土地上集結大批的軍隊,這支隊伍規模空前龐大,而在這支清軍的隊伍中,卻還有相當一部分是來自伏爾加河的蒙古部落軍隊。並且衛匡國在書中確切的將他們認定為與莫斯科和波蘭相熟悉。難道這些遠在東歐的蒙古部落,都加入了八旗陣營?

當然了,衛匡國記錄的這部分沒有確切證據支撐,這些與莫斯科和波蘭相熟悉的蒙古軍隊是那一支部落,如今也沒有去確切的答案。但是這一條記錄中,依然給人透露出這麼一絲線索,那就是在發家前的清王朝,絕對不像是那些明朝人眼中那個“封閉落後”的女真部落。與之相反,能够聯系上蒙古部落,對於剛建國的清王朝來說,並不是什麼稀罕的事。

畢竟從努爾哈赤時期開始,女真族的强大,一直到後金崛起,都不是關起門來搞發展,而是得到了一條重要的商貿路線,依靠著沿線地區的幫助發展起來的,那就是草原絲綢之路。

即便是在大陸上,那縱橫亞歐大陸的絲綢之路,也不單單是一條路線。比起那一條沿著河西走廊蜿蜒進入中原的傳統絲綢之路來看,這草原絲綢之路的歷史比其更為悠久,那些來自中亞以及歐洲的商旅們,從西域進入到蒙古草原,然後再從這裡進入到漢地或是遼東,這條線路上的商貿活動火熱程度不亞於傳統的絲綢之路。依靠著這條草原絲綢之路,遼夏金元幾個少數民族政權國家在此獲利頗深。

直到在明朝隆慶年間以後,“封貢互市”國策的推行,這條沉寂已久的草原絲綢之路重新煥發生機。中原的瓷器、絲綢、茶葉等貨物再度輸送到草原,在草原各部落之間流轉,來到東歐等地。同一時期的俄羅斯人也正在向東推進,一起的還有中西亞各國的商旅,不僅是東南沿海的海上絲綢之路紅紅火火,還有長城以北的茫茫草原上同樣有著豐厚的利潤。

這個在隆慶時期重新開啟的貿易時代,本身就是時代給予明朝的一個饋贈。若是明朝的有識之士能够認清這背後發展的利潤和空間,並及時調整好國策,那麼明朝後期“國庫空虛”的危機或許就能够避免。而遺憾的是,就在這條草原絲綢之路大放光芒的時候,大明王朝正處在萬曆皇帝休假怠政的時期,又怎會看到背後的價值。

正是明王朝對這草原絲綢之路置之不管的態度,成就了身在東北的女真族,將這大好的機遇拱手送人。

當時女真族手中一件“硬貨”,憑藉著這件“硬貨”發家致富,那就是:貂皮。

草原絲綢之路大熱時,東北的貂皮價格一路攀升。在《酌中志》中記載,萬曆年間,貂皮就已經成為了名貴的奢侈品,甚至是達官貴人間送禮的必備品。同時期的東歐,貂皮貿易更是暴利,一件貂皮從中國東北販運過去,轉手間價格就翻了幾番,被人稱作“軟黃金”。

努爾哈赤在早期發家的時候,貂皮就作為珍貴的物資成為了爭奪的對象。當時東北在貂皮貿易方面,主要被科爾沁部和烏拉部控制,經過努爾哈赤對其各種軟硬兼施下,總算在萬曆四十一年(西元1612)徹底平定烏拉部,並與科爾沁部結成同盟。從那以後,草原絲綢之路暴利的貂皮貿易,就由女真獨享。

貂皮貿易的火熱,為女真帶來源源不斷的收入,這次錢也成為了後來一掃中原的本錢,換來了大量的戰略物資,其中就有重要的火器。

長久以來,明朝的火器一直是制約北方各族的重要戰畧武器,但是草原絲綢之路給女真帶了豐厚的經濟收入,這一“獨家專利”不再是由明朝獨享,女真也能够裝備火器。歸根結底就是草原絲綢之路北接俄羅斯,東部一直延綿到土耳其,這兩個地方盛產的火器也成為了重要的商品充斥在這條絲綢之路上,就連擅長遊牧的韃靼部落,也都刀馬換槍炮。在明朝萬曆三十一年雲中之戰上,韃靼將火器連營四十裏的大明軍隊打得無力反抗。弓馬為主的韃靼騎兵在得到火器後都能抵擋明朝大軍壓境,更何况手中掌握著貂皮生意的努爾哈赤更為財大氣粗。

萬曆年間的君臣們自然不知道此時北方的遊牧民族正在進行質的改革。

那麼在努爾哈赤起兵以前,明朝真的沒人發現女真的崛起嗎?

其實是有的。我們翻看萬曆中後期邊關塘報能發現,有著許多關於韃靼各部走私火器甚至是私挖工匠的情報。在萬曆三十一年,明朝火器專家趙士偵就指出,早在萬曆九年時,努爾哈赤就不斷的通過用貂皮來換火器,並招募大量能製造火器的能工巧匠,若是不加制止,後果不堪設想。

然而有如此精密的情報分析,當時的明朝還是沒有用重視起來。反倒是明朝對於火器的重視程度越來越不如以前,例如趙士偵所研發的新式武器也沒有被大規模生產。在萬曆三十二年,兵部職方郎中徐鑾視察神機營時,就發現這個曾經世界上最好的火器機動部隊,已經是殘破不堪,大部分的火器都是殘次品,火器戰車擋板由於沒有專人維護,已經腐爛。在十五年後的薩爾滸戰爭打響時,明朝才發現自己的火器竟如此不足,連忙趕制,以至於有的阿兵哥在上戰場之前,連火器都還沒有摸過。

直到努爾哈赤起兵以後,面對著如此彪悍的女真軍隊,明朝才意識到,這些北方的遊牧民族不再是當年那個可有可無的北方蠻夷。在努爾哈赤進攻遼東時,八旗的火器部隊就有四千人規模的火器部隊,大型火炮九十門。在遼陽之戰的時候,明朝與八旗之間的火器部隊來過一次對轟,結果是在一陣狂轟亂炸之後,明軍竟只剩七名倖存者。

在《滿洲實錄》的記載中,八旗軍隊就依託著戰車上的火器,向著明朝軍隊發起進攻,在後來的後金、滿清的扶搖直上,從來的不是單單依靠著弓馬打天下,正是他們目光的遠大和對於新技術的學習追捧。

結語:大明王朝的覆滅,原因並不單單在女真從黑山白水中走出,更多的是早萬曆中興時期,對於外界的發展保持著一種井底之蛙的態度,以及對潜在威脅的放置不管,讓人不禁一聲長歎。

本文標題: 大明王朝的覆滅與北方遊牧民族的崛起有什麼關係?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438021306102
相关資料
項羽是個失敗者,為什麼後世還有那麼多人崇拜他?
但是,項羽卻是一個例外,就連司馬遷都把他當做一個帝王來記敘,更不用提無數的後世人。那麼,項羽作為一個失敗者,到底有著什麼樣吸引人的地方,能讓後世如此青睞?因為項羽既叱吒風雲又柔情百轉,既神勇無比又重情重義。項羽是女人心中的“愛神”
標籤: 項羽 歷史 劉邦 虞姬 軍事歷史 楚漢戰爭
滿腹詩書的才子解縉,為什麼會在官場隕落?
官場的生存之道致命之舉並不全在於解縉參與了皇位繼承之爭,更在於官場的生存原則——中庸之道。解縉似乎並沒有學會。
標籤: 明朝三大才子 解縉 明朝
程昱為曹操提供了哪些幫助?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這這個過程中,陳昱不僅僅勸阻了曹操,還為曹操分析了當下的局面,以及袁紹的為人。後來果真像陳昱說的一樣,成功打敗了呂布,收復了兗州,而兗州也成為曹操最穩妥的地盤。果不其然,曹操下令,赦免了這些人。
標籤: 曹操 袁紹 兗州 程昱 三公九卿 三國
文鴦的武力值如何?在與司馬師的對峙中,他有多勇猛?
司馬師的權勢日益龐大,甚至廢除了魏帝,這舉動讓文欽等大臣十分不滿,故群起而反抗。此時他的兒子文鴦,年僅18歲,常年跟隨父親奔波,少年膽識過人,英勇可嘉。司馬師方已經兵臨城下,文鴦氣勢恢宏打響戰鼓,響徹司馬師帶來的一眾將士之中。
標籤: 司馬師 文鴦 三國人物 三國 文欽 曹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