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崇禎死後真的留下了3700萬兩白銀?

崇禎十四年初,李自成出兵圍攻洛陽。無獨有偶,崇禎十七年,張獻忠圍攻成都府。流傳最廣的說法,莫過於說崇禎死後,皇宮內庫中還留下3700萬兩白銀,結果被李自成掠奪一空。在書中,王世德專門開闢章節,揭開了“崇禎留下巨額白銀”的真相。囙此所謂崇禎死後留下3700萬兩銀子之說,純屬毫無根據的虛構。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實行分封制,把他的兒孫分封到各地擔任藩王。從此,皇室藩王就成為明朝的一個世襲貴族集團,代代相傳,與國同休,一直延續到明朝滅亡。然而,明朝末年的農民起義,卻讓這些藩王的好日子到了盡頭。藩王們數百年來積累的巨額財富,使得他們成為李自成、張獻忠等人的首選攻擊目標。

崇禎十四年初,李自成出兵圍攻洛陽。洛陽城中的福王朱常洵家財億萬但卻貪財吝嗇,李自成已經兵臨城下,福王依然捨命不舍財,拒絕為守城將士發放糧餉,結果憤怒的明軍阿兵哥不願再給他賣命,打開城門投降李自成,福王朱常洵最終人財兩空。

無獨有偶,崇禎十七年,張獻忠圍攻成都府。成都守軍向蜀王朱至澍討要餉銀,貪財入骨的朱至澍卻說:“孤庫中錢糧有數,只有承運殿一所,老先生等拆去變賣充餉”。結果“眾官既無錢糧”,逃散一空,蜀王朱至澍也被張獻忠捕殺。

從此之後,朱明王朝的子孫就落下了貪財吝嗇的名聲,甚至于連末代皇帝崇禎也被人視為一個愛財如命、寧舍江山性命也不舍財的鐵公雞。流傳最廣的說法,莫過於說崇禎死後,皇宮內庫中還留下3700萬兩白銀,結果被李自成掠奪一空。

這種說法並非空穴來風,最早源於明朝詹事府左諭德楊士聰的著作《甲申核真略》:“賊入大內,括各庫銀共三千七百萬兩”,同期工部侍郎趙士錦的著作《甲申紀事》中也有類似記載,“賊載往陝西金銀錠上有歷年字型大小,聞之萬曆八年後,解內庫銀尚未動者,銀尚存三千餘萬兩”。

但據史學家考證,李自成進京時,楊士聰和趙士錦都是明朝中下級官吏,平時難得進宮一次,未必瞭解皇宮內府金銀真實庫存量。加之李自成進京後,他們都被關入大牢拷掠金銀,僥倖得以不死,李自成逃走後他們才重獲自由。囙此他們的記載都是道聼塗説的傳言,可信度大打折扣。

關於此事的真偽,崇禎身邊的一個錦衣衛的回憶錄中,說出了真相。這個錦衣衛名叫王世德,大興人,祖上曾是明成祖朱棣發動靖難之役的功臣,被授予世襲錦衣衛的職銜。崇禎二年,17歲的王世德子承父業,再度出任錦衣衛僉事,進宮擔任崇禎皇帝的侍衛工作,並一口氣幹了十五年,一直到崇禎十七年明朝滅亡後他才離開京城。

十五年間,王世德幾乎每天都出入皇宮,“日侍先皇左右”,“日率旗尉四百午門守衛,夜宿禁中”,“凡天子禦殿禦門召對,懸金牌侍立糾儀”,幾乎全程目睹了崇禎朝的眾多重大歷史事件,對崇禎朝史事知之甚詳,也是崇禎時代興衰的第一見證人。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七,李自成兵臨京城,王世德被分派到北安門協同守軍作戰。三月十九日早上,李自成大軍攻入京城。王世德見勢不好,急忙返回皇宮護衛崇禎,在皇宮門口見到很多侍女宦官成群結隊逃跑,經過打聽才知道,崇禎皇帝已經於當天淩晨自盡殉國。王世德痛哭失聲,當場拔出佩刀自盡,身負重傷但卻僥倖未死,被友人送到一座寺廟中隱藏起來。

清軍入關後,王世德逃到江南隱居避世,並把一生經歷寫成《崇禎遺錄》一書。王世德深感當時流傳的各種有關崇禎的傳說大都荒誕不經,嚴重損毀崇禎形象,“於是錄其聞見,凡野史之偽者正之,遺者補之”,寫成了這部內容詳實可靠的回憶錄。

在書中,王世德專門開闢章節,揭開了“崇禎留下巨額白銀”的真相。原來,明朝朝廷徵收聚斂的財富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屬於國家財富,貯存在戶部管理的太倉庫,屬於國庫。另一部分屬於皇帝個人私有財產,貯存在皇宮內庫之中。

皇宮內庫又分為內承運庫、廣積庫、甲字形檔、乙字形檔、丙字形檔、丁字形檔、戊字形檔、贓罰庫、廣惠庫、廣盈庫十餘個分庫。十幾個分庫中,只有內承運庫是專門貯存金銀的,其他都是分門別類儲存各類物資的,比如甲字形檔、乙字形檔都是儲存各類絲綢、棉花、布匹、鞋帽等,丁字形檔和戊字形檔則用來儲存銅鐵器具、盔甲、儀仗設施等,東裕褲用來儲存各地進貢的珍奇之物等。

皇宮內庫中明朝歷代皇帝遺存的金銀,在萬曆末期還相當可觀。但到了天啟、崇禎時期,由於連年內憂外患,無歲不征,頻繁用兵,消耗軍費糧餉成了天文數位,“神宗四十餘年蓄積掃括無餘”,無論戶部的太倉庫,還是皇帝的內庫,都已囊空如洗,連年入不敷出。

為了應付巨額軍費和朝廷運轉費用,崇禎一方面向百姓徵收“三餉”,一方面千方百計開源節流,以至於把“累朝所鑄銀饔、銀盎、樽鼎重器輸銀作局,傾銷充餉”,把宮中的銀器全都搜羅出來充作軍餉,“此人所共見也,空乏可知”。

李自成攻破京城前,由於全國很多地方被義軍佔領,很多地方因戰亂阻絕,賦稅錢糧根本運不過來,崇禎的皇宮內庫中,除了東裕庫還剩有各地之前進獻的部分貢品,其他各分庫早已空空如也。囙此所謂崇禎死後留下3700萬兩銀子之說,純屬毫無根據的虛構。王世德在書中憤怒地寫道:“而紛紛然謂:上好聚斂內帑不輕發,豈不冤哉?草野無知為口實,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王世德用自己的證言,給崇禎洗清了貪財吝嗇的惡名,也給後人還原了一段歷史真相。

本文標題: 揭秘:崇禎死後真的留下了3700萬兩白銀?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360327650355
相关資料
皇帝不立賢而要立長?揭秘嫡長子繼承制的原因
也就是說,嫡長子繼承制是有外戚因素考慮在內的,而母憑子貴卻沒有了外戚因素,取而代之的兒子賢明的一方面。所以皇帝們為了保證自己死後,兒子們不被權臣左右,幾乎不敢再公開提賢明這回事,一口咬定嫡長子繼承制。如果真是立賢明代替了嫡長子繼承制的話,那
標籤: 中國古代史 歷史 漢朝
古代非要在秋天處決犯人,揭秘背後真實原因
古人為什麼非要在秋天行刑呢,原因不外乎這樣三個:一,順應天道漢代儒學大師董仲舒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學說,他認為人道要符合天道,這樣才能達到和諧的結果,他說“天有四時,王有四政,慶、賞、刑、罰與春、夏、秋、冬以類相應”。所以,古代之所以放在秋
標籤:
八阿哥胤禩的實力不弱,為什麼鬥不過四阿哥?
康熙的24個兒子中有9個參與了這場爭奪,其中八阿哥胤禩最有勢力,但他最後敗給了四阿哥胤禛,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那麼八阿哥胤禩的實力最强,為何會在皇位爭奪中敗給四阿哥?八阿哥胤禩的母親良妃衛氏是內管領的女兒,地位低下,通過選秀進入宮中,於康
標籤: 康熙 中國古代史 清朝 歷史 愛新覺羅·胤秚
史上下場結局最慘的妃子,死後被煮成一鍋粥
當陶望卿被就活後,她真正的悲劇才開始,皇后讓人割去她的口舌,因為皇后認為當時就是她花言巧語勾引劉去的,沒有舌頭不能說話到了地府也不能告狀了,然後把她放進了加了毒藥和桃灰的大鍋裡面給煮了,就這樣,一代美人成了一鍋的粥。
標籤: 呂雉 戚夫人 陶望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