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武將背後的護背旗起到什麼作用?

一是武將們大都會扮上花花綠綠的花臉,以此作為體現人物性格的一種管道。護背旗的作用不可小覷。但武將如果攜帶護背旗,局面就大不一樣。但如果背上插了護背旗,就能起到一定的遮擋防護作用。不停搖晃的旗杆,隨風飄拂的旗子,都能干擾敵軍的視線,讓其無從下手,大大降低其攻擊成功率,從而起到防身作用。

戲曲這種文娛管道,如今雖然漸漸退出娛樂界的主流,但往前數個幾十年,戲曲卻也像現如今的電影、綜藝一樣,風靡一時。俗話說“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看熱鬧”,很多人還是更喜歡看熱鬧的打戲,戲曲中的武將形象,也往往會給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戲曲舞臺上的武將,有兩個特徵能讓人過目不忘。一是武將們大都會扮上花花綠綠的花臉,以此作為體現人物性格的一種管道。二是武將們的背上,往往會插著幾杆護背旗,旗子形狀呈三角形,上面刺繡著各種龍虎風雲之類的圖案,這種旗子在戲曲行話中稱為靠旗或者大靠。

很多人認為,護背旗是戲曲舞臺上對武將形象進行的一種藝術誇張,真實歷史中並不存在。那麼真相又是如何呢?答案讓人意想不到:護背旗不僅真的存在,還一度是武將上陣的標準配置之一,很多歷史記載和出土文物,都證實了這一點。

早在南北朝時期墓葬出土的壁畫上,就曾發現過背插旗幟的武將形象。戚繼光的著作《練兵實紀》中也明確記載:“旗總,每名背旗一面,旗槍桿一根”,“騎兵隊總,每名明盔一頂,甲一副,臂手一副,背旗一面”,可見護背旗在當時已經普及應用。

護背旗在古代軍隊中的應用歷史非常悠久。在清朝中晚期來華的英國使團成員留下的文字記錄和繪畫中,存在很多清朝軍人形象,很多人背上都插著護背旗,可以從一個側面證實,護背旗在清朝仍然是軍隊裝備。

護背旗到底有啥用?為什麼武將上陣都要背著它?護背旗的作用不可小覷。一是作為將領指揮作戰的必備裝備。在古代戰場上,沒有電子通訊設備,一旦進入混戰階段,雙方將士打成一團,兵不顧將將不顧兵,武將與阿兵哥之間很容易被沖散而失去聯繫,導致指揮癱瘓。

但武將如果攜帶護背旗,局面就大不一樣。在戰場上高高飄揚的護背旗,上面畫著每個武將的標誌性圖案,己方阿兵哥只要緊跟護背旗,就能時刻跟隨主將,做到旗進人進,旗退人退,保持步調一致。正如《孫子兵法》所說:“言不相聞,故為金鼓;視而不見,故為旌旗”。囙此護背旗能起到聯絡指揮工具的作用。

二是護背旗能給武將提供一定的防禦功能。在危機四伏的戰場上,武將往往需要同時應付來自四面八方的威脅與進攻。但人類沒有哪吒的三頭六臂,難免顧此失彼,很容易遭到來自腦後的敵軍攻擊。

但如果背上插了護背旗,就能起到一定的遮擋防護作用。不停搖晃的旗杆,隨風飄拂的旗子,都能干擾敵軍的視線,讓其無從下手,大大降低其攻擊成功率,從而起到防身作用。

護背旗還有一個作用不能不提。大批軍隊背插護背旗卷地而來,遠遠望去旗幟飄揚氣勢如虹,能極大地鼓舞己方的作戰氣勢,打擊對手的作戰信心。護背旗有如此之多的優點,難怪武將們上陣都要帶著它。

本文標題: 揭秘:古代武將背後的護背旗起到什麼作用?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359016377899
相关資料
諸葛亮留下的一首詩,至今沒人讀懂嗎?
諸葛亮的作品,大都未能完好保存下來。歷朝歷代很多學者,都費盡心機想挖掘出諸葛亮這首詩想表達的真實意思,但沒有一個人能够做到。有人認為,諸葛亮是想通過這首詩表達對晏子的嚮往崇敬之情,也想成為晏子一樣的人。還有一種解釋,認為諸葛亮把三勇士比作漢
標籤: 諸葛亮 三國 齊景公
清朝基本沒有昏庸的皇帝,為何清朝還是滅亡了呢?
清朝卻還沒有分裂,就已經宣告滅亡。不過,金一南教授認為,清朝從1636年到1912年期間的12比特帝皇,他們中並沒有一個是昏君。清朝剛剛建立之初,也有反清複明的起義不斷出現,這本來是會影響到清朝的統治的。那麼,為什麼清朝沒有一個昏君,清末的
標籤: 清朝 我在大清當皇帝 清朝歷史 中國古代史 歷史 明朝
龍袍是皇帝的象徵,非常珍貴,那龍袍髒了怎麼辦?
自西元960年宋太祖趙匡胤於陳橋兵變中黃袍加身後,“黃袍”便成為皇權的象徵,龍袍也被稱為黃袍。又因為龍袍是帝王在上朝和及參加大典時用來突顯帝王氣概時的穿著,所以又被稱為禮服或吉服。其中衰服是皇帝在舉辦盛大典禮時的服裝,如泰山封禪。
標籤: 龍袍 中國古代史 歷史
李隆基登基後,為什麼要殺了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
李隆基殺太平公主,是初唐盛唐時期,從玄武門政變開始以來的唐宮恩怨的最後一場大戲,一場收官之作。顯然李旦是接到李隆基資訊了的。當李隆基登上皇位後,他就可以理直氣壯對太平公主出手了。李隆基囙此毫不客氣地出手,殺了太平公主,給唐宮恩怨畫上一個圓滿
標籤: 唐玄宗 太平公主 唐朝 歷史 武則天 上官婉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