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精銳特戰隊:“夜不收”後來去哪裡了?

史料記載,早在明朝,就組建過一支特種作戰部隊“夜不收”。當年八月二十二,明朝派遣5個“夜不收”高手成功潜入瓦剌大營,並且與侍奉明英宗的錦衣衛袁彬接上了頭。他們提出一個周密的行動計畫:當晚夜半時分,5個“夜不收”會護送明英宗逃出瓦剌大營,隱蔽在大同城西二十裏的石佛寺。

其實,特種部隊並非現代軍隊獨有,而是古已有之。史料記載,早在明朝,就組建過一支特種作戰部隊“夜不收”。明朝立國近三百年,北方防線和遼東先後長期處在瓦剌、韃靼與女真人的威脅之下,戰事頻繁,軍事衝突不斷,這支特戰部隊應運而生。

由於北方遊牧部族軍隊,大都以騎兵為主,來去如風行動迅速,行踪飄忽不定,而明朝軍隊長期依靠憑藉長城和要塞憑堅固守的單一作戰模式,萬里長城沿線隨處都能成為敵軍攻擊目標,明軍往往顧此失彼,疲於奔命,在作戰中陷於被動局面。

囙此對敵方軍情動態的偵察和掌握,就顯得非常重要。只有提前瞭解敵方的進攻路線、進攻目標、兵力配寘等關鍵因素,明朝軍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有針對性地佈置防禦,才能戰勝敵軍。“夜不收”這一作戰部隊應運而生。

顧名思義,“夜不收”最初的作戰任務僅僅是夜間外出偵查敵情,利用夜色掩護潜入敵境獲取情報。隨著戰況發展需要,“夜不收”的作戰範圍和內容迅速拓展,除了保持偵察敵情的基本職能之外,他們還肩負著襲擾敵軍後勤供應線、刺殺敵軍將帥、營救己方戰俘等任務,甚至直接參與進行劫營等大規模軍事行動。

《明英宗實錄》記載,“夜不收”由於作戰環境極為險惡,“常出窮邊絕境窺探賊情,跋涉險阻,冒犯霜露,晝伏夜行,艱苦萬狀”,為了能更好地保存自己完成任務,“夜不收”的成員個個都是特戰精英。

他們首先要熟練掌握邊境地區的地理狀況,個個都是活地圖。還必須通曉五花八門的遊牧部族語言,個個精通數門“外語”。他們還必須擅長野外生存技巧,即使身處斷水斷糧的絕境,也能活下去。最重要的是,他們必須武藝出眾,熟練掌握刀槍弓箭等多種武器,騎術嫺熟,有膽有識,能在複雜險惡環境下做出精准判斷,堪稱明朝最精銳部隊。

西元1449年六月,明英宗朱祁鎮御駕親征瓦剌,結果在土木堡一戰中全軍覆沒,明英宗被瓦剌人活捉,史稱“土木之變”。“土木之變”發生後,明朝陷入一場空前絕後的巨大危機之中。狡黠兇悍的瓦剌首領也先,挾持明英宗來到明朝北疆重鎮大同城下,以明英宗為人質,強迫明朝守將獻出金銀財帛,甚至想威逼明軍獻出城池,局面非常險惡。

《北征事迹》記載,明朝方面曾製定了一個非常大膽的特種作戰計畫,試圖救出明英宗。當年八月二十二,明朝派遣5個“夜不收”高手成功潜入瓦剌大營,並且與侍奉明英宗的錦衣衛袁彬接上了頭。他們提出一個周密的行動計畫:當晚夜半時分,5個“夜不收”會護送明英宗逃出瓦剌大營,隱蔽在大同城西二十裏的石佛寺。然後明朝軍隊會派出一支人馬前來接應,保護明英宗回到城中,就此完美脫困。

“夜不收”的計畫非常完美,如果得以實施,很可能救出明英宗,創造一段千古傳奇。遺憾的是,膽怯懦弱的明英宗卻不敢貿然行動,生怕被瓦剌人發現惹來大禍,拒絕配合“夜不收”的行動,導致這次差點成功的行動就此失敗。

本文標題: 明朝最精銳特戰隊:“夜不收”後來去哪裡了?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356947865558
相关資料
歷史上的邯鄲有哪些故事?都經歷過怎樣的輝煌?
邯鄲和邢臺,都擁有三千多年的建城史。邯鄲擁有3100多年的建城史,自趙侯遷都於此,趙武靈王將趙國一手托至戰國七雄的頂級行列。圍魏救趙和竊符救趙,趙國都是最終的受益者。邯鄲與邢臺,均處河北中南部,太行山以東,邢臺在邯鄲之北。相比邯鄲,知名度偏
標籤: 河北省邯鄲 邢臺 歷史 三國 趙國 趙武靈王
清朝禦前侍衛的武藝有多高?一般人當不了
到了清朝,對皇宮與皇帝的安全保衛同樣不敢鬆懈。領侍衛府的負責人稱為領侍衛內大臣,常設名額6人,多由皇室親王和皇帝心腹充任。要想知道清朝侍衛的武藝高低,首先要從他們的來源說起。清末民初,祖輩父輩曾在清宮充當侍衛多年的富察建功,寫了一本回憶錄《
標籤: 清朝 一等侍衛 中國古代史 歷史 春秋戰國
揭秘:司馬懿一生最畏懼的人是誰?
但他的老對手司馬懿的死亡管道,卻迥然有別。病中的司馬懿常常夢見賈逵,最終驚悸而死。論品德賈逵遠遠高出司馬懿,論才幹也絲毫不遜色於他,論民間的口碑和影響力更讓司馬懿難以比擬,堪稱司馬懿的剋星,故此成為司馬懿生前最畏懼的人。
標籤: 司馬懿 三國 諸葛亮 賈逵 曹魏 曹丕
李斯兒女和秦皇室聯姻很多,為何被殺時候沒人救他呢?
可是如此盛極一時的李斯,後來他在被腰斬,被夷三族的時候,卻沒有任何一個人站出來為他申冤,幫他一句好話。但是李斯為了確保自己的權威,竟然同意趙高和秦二世的密謀,並和他們聯合起來,殺掉扶蘇和蒙恬,讓秦朝走向昏庸政治。而李斯倒臺的時候,他身上已經
標籤: 李斯 秦二世 秦始皇 秦朝 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