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中藥正確忌口要注意4個方面

中藥治病,正確的服用方法是保證療效的前提。清代名醫徐大椿雲:“方雖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則非特無功,而反有害。”服法中忌口是一項重要內容,所謂忌口即服用中藥時飲食方面的禁忌。

《本草綱目》中也有許多服藥忌口內容,如甘草忌猪肉、菘菜、海藻;黃連、胡黃連忌猪肉、冷水;蒼耳忌猪肉、馬肉、米泔;桔梗、烏梅忌猪肉;仙茅忌牛肉、牛乳;吳茱萸忌猪心、猪肉;丹參、茯苓、茯神忌醋等。2015版《中國藥典》一部(中藥)記載服藥忌口112條之多。

服藥忌口是人們經過長期臨床實踐的總結,其內容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阻礙藥物吸收的食物

油膩、肥厚、生硬的食物,不易消化,阻礙藥物吸收,無論服用何種藥物,都應避免,這屬於服藥忌口的一般通則。如《本草經集注・序錄》載:“服藥不可多食肥猪、犬肉、肥羹、魚腥臊。”《千金要方・服餌》載:“凡餌湯藥,其粥、食、肉、菜皆須大熟。熟即易消,與藥相宜;若生則難消,複損藥力。”

改變藥物藥性的食物

某些食物會改變某些藥物的藥性,降低藥物的療效。服用滋補中藥時,忌食生冷、油膩食物;服用活血化瘀藥時,忌食蠶豆、魚、酸冷食物;服用溫裏藥時,不宜食生冷瓜果等;服用清熱藥時,忌服烟、酒、薤、薑、花椒、胡椒等辛辣之物;服用化濕藥物時,忌食生冷瓜果、飴糖、糯米、猪肉等。

會加劇病情的食物

有一類食物稱“發物”,容易誘發某些疾病或加重已發疾病。

如蘑菇、香菇等,過食這類食物易致動風升陽,觸發肝陽頭痛、肝風眩暈等宿疾。

海鮮類大多鹹寒而腥,如帶魚、黃魚、鯧魚、蚌肉、蝦、螃蟹等水產品,對於體質過敏者,易誘發過敏性疾病,如哮喘、蕁麻疹症。

發物易引起發熱、發瘡、上火、動風、生痰、脹氣以及誘發痼疾等,常見的發物有羊肉、猪蹄、鹅肉、牛肉、海鮮、香菜、韭菜等。治療皮膚瘡瘍腫毒,禁食發物。

和藥物同用後導致其他病變的食物

有些食物和藥物同用後會導致其它病變或不良後果。如《東醫寶鑒》載:“服地黃、何首烏,人食蘿蔔則能耗諸血,令人發早白。”意思是服用地黃、何首烏時,食用蘿蔔,則會耗諸血,使人頭髮早白。

總之,中醫治病離不開辨證論治,忌口也不能忽視“辨證論忌”。如疾病屬寒證,症見體質虛寒,大便溏薄,胃痛喜熱,四肢發冷等,則應忌食寒凉生冷之食物,如西瓜、雪梨、香蕉;熱證見面目赤紅、發熱、痔瘡下血、心煩失眠者,忌食生薑、辣椒、大蒜、油炸食品等。

本文標題: 吃中藥正確忌口要注意4個方面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185276157059
相关資料
煎煮中藥前、中、後有需要注意的細節
煎煮中藥前、中、後有一些細節需要注意。因為中藥所含鞣酸、有機酸等成分可與上述金屬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沉澱物,使中藥有效成分减少。西藥與中藥、中成藥之間可能存在藥物相互作用,建議中草藥、西藥分開服用。熱性疾病,應禁用或少食酒類、辛辣味、魚類和肉
標籤:
中藥正確服法之根據據劑型服藥法
根據藥物劑型的不同,確立與之相應的服藥方法,稱之為據劑型服藥法。然對某些虛弱性疾病,需長期服藥者,當首選為宜,以其便於貯藏、攜帶,服用。丸劑據其治療病變所在部位不同,有其相應的服法。浸膏則是含有藥物中的可溶性有效成分的半固體或固體浸出劑型。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