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元的捕捉與加工

土元,又名地鱉,土鼈蟲、庶蟲等,為鱉蠊科昆蟲地鱉和冀地鱉的乾燥品種。捕捉土元在春末至初秋均可,以清明至立夏為捕捉最佳時間。捕捉到的土元,可採用兩種方法進行加工。

土元,又名地鱉,土鼈蟲、庶蟲等,為鱉蠊科昆蟲地鱉和冀地鱉的乾燥品種。為常用的中藥材。該品以雌蟲入藥,早在東漢《神農本草經》中就有記載。其味鹹、寒,有毒。具有破血逐瘀、續筋接骨的功效。主要用於婦女血瘀經閉、症瘕腹痛、跌打損傷及瘀血腫痛等。近代研究表明地鱉對白血病有一定的治療作用。有報導對腫瘤也有一定療效。

土元在我國分佈甚廣,以中華地鱉最為普遍,江蘇、浙江所產的體厚而輕、腹中無土、質地優良的土元,稱為“蘇土元”;福建、廣東和貴州等地所產的土元個體較大,腹中含土,品質較次,稱為“大土元”或“漢土元”。此外,還有幾種地鱉:河北產的冀地鱉,雲南產的滇地鱉,西藏產的地鱉和珠穆朗瑪地鱉。此外,還有一種金邊土鼈,系姬蠊科昆蟲赤邊水庶的乾燥雌蟲,主產於福建、廣東、廣西和湖南等省,該品呈扁平橢圓形,長約3釐米,寬2釐米,背部黑棕色,腹部紅棕色,前胸背板前緣有黃色的鑲邊。體輕、氣腥臭,功效與土鼈蟲相近。

土元喜安靜、陰濕的環境,好動喜爬,畏光、怕震動,常潜伏在山野的樹根爛草以及屋內的牆腳、柴堆、雜物等陰濕鬆土中生活,晝伏夜出。以樹葉、無毒雜草、各種茶葉、瓜果皮、瓤等腐殖質及澱粉米糠、麥麩等為食。適宜生長溫度為12℃~35℃。全年可活動7個月左右,在氣候溫暖的南方地區可常年活動,到氣溫降到10℃以下即行冬眠。翌年清明後,當氣溫回升到11℃以上逐漸開始活動。

捕捉土元在春末至初秋均可,以清明至立夏為捕捉最佳時間。夜間選擇上述土元活動的地域,搬開自然掩物進行捕捉;也可用妙香的麥麩灑於地面,引誘土元聚集攬食,用燈光捕捉,還可在土元經常活動的地方埋入數口小缸,缸口與地面相平,缸內放一些土元喜吃的食物,口上放稻草等遮蔽物,引土元進缸,於翌晨捕收。

捕捉到的土元,可採用兩種方法進行加工。曬幹法:將生土元放進容器內,再倒入開水燙死,洗淨泥土,置烈日下曬至乾燥。烘乾法:將燙死並洗淨後的土元,置烘箱內烘乾或放在鍋內用文火炒(溫度控制在50℃左右),至蟲體的足尖微黏鍋鏟時,將蟲體放在鐵線網內,架在灶上,借灶堂中的餘熱將蟲體烘乾。

土地的商品品質要求:統貨、足幹,呈扁平卵形,體肥,前狹後寬,背部紫褐色,光澤無翅,前胸背部發達,蓋住頭部。腹部9節呈覆瓦狀,紅棕色,有足3對,具細毛和刺,腹部有環紋,質鬆脆,易破碎。氣腥,味微鹹。蟲體完整,個頭均勻,無雜質、無蟲蛀、無黴變。

資料標籤: 土鼈蟲
本文標題: 土元的捕捉與加工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185076476564
相关資料
蟾蜍養殖與加工技術
蟾蜍又叫癩蛤蟆,其頭部兩側各有一個耳後腺,內含白色漿液,醫藥上稱為“蟾酥”,是一種名貴的藥材。蟾蜍下水較少,佔用水面較小,一般成蟾池每平方米水面可養殖40只左右。刮過漿的蟾蜍不要放在水中,要放在旱地,防止感染發炎,引起死亡。
標籤:
如何採收與加工白芷
採收選擇晴天進行,采挖時刨出全根,抖去泥土,除去莖葉,運回加工。
標籤: 白芷
菊花採收加工技術
烘時將貢菊攤在竹簾上,當第1輪菊花烘至九成幹時,再轉為第2輪。此法加工菊花,清香而有甘味,花色鮮豔而又潔白,且揮發油損失甚少,較曬熏、蒸法加工質量為好。
標籤: 菊花
草本植物浙貝高產栽培技術及加工
近年來,我縣積極開展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優質高效農業,增加農民收入,開始引種浙貝。為了保證種用鱗莖的質量,浙貝的留種地與商品地應分開種植。
標籤: 浙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