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甘草又名苦豆根。載《內蒙古中草藥》。系豆科植物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的根。夏、秋采挖,曬乾或切片,曬乾。
【炮製方法】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非藥用部位。水浸約1h,洗淨,潤透,切厚片,乾燥,篩去灰屑。
【飲片性狀】本品呈類圓形厚片,周邊橙黃色至棕褐色,具縱皺紋。有的可見鬚根痕。切面淡黃色,纖維性,可見棕褐色的形成層環,木部呈放射狀排列,具裂隙。質堅實,氣微,味苦。
【炮製作用】苦甘草性味苦,寒。具有清熱燥濕,鎮痛的功能。本品多經淨制、切制後生用。洗淨雜質以提高純淨度,切片以增大藥材表面積,有利於有效成分的煎出。多用於濕熱痢疾,腸炎泄瀉,黃疸,泓疹,咽痛,牙痛,咳嗽等。如治痢疾,黃膽熱病,狂躁,單味藥煎湯服(《沙漠地區藥用植物》);治濕疹,皮膚瘙癢,可單味藥水煎服或熏洗患處:治牙痛,可單味藥水煎服;治燙傷,可研末油調外敷(《內蒙古中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