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甘草的炮製方法

苦甘草又名苦豆根。載《內蒙古中草藥》。系豆科植物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的根。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非藥用部位。有的可見鬚根痕。質堅實,氣微,味苦。苦甘草性味苦,寒。具有清熱燥濕,鎮痛的功能。本品多經淨制、切制後生用。洗淨雜質以提高純淨度,切片以增大藥材表面積,有利於有效成分的煎出。

苦甘草又名苦豆根。載《內蒙古中草藥》。系豆科植物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的根。夏、秋采挖,曬乾或切片,曬乾。

【炮製方法】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非藥用部位。水浸約1h,洗淨,潤透,切厚片,乾燥,篩去灰屑。

【飲片性狀】本品呈類圓形厚片,周邊橙黃色至棕褐色,具縱皺紋。有的可見鬚根痕。切面淡黃色,纖維性,可見棕褐色的形成層環,木部呈放射狀排列,具裂隙。質堅實,氣微,味苦。

【炮製作用】苦甘草性味苦,寒。具有清熱燥濕,鎮痛的功能。本品多經淨制、切制後生用。洗淨雜質以提高純淨度,切片以增大藥材表面積,有利於有效成分的煎出。多用於濕熱痢疾,腸炎泄瀉,黃疸,泓疹,咽痛,牙痛,咳嗽等。如治痢疾,黃膽熱病,狂躁,單味藥煎湯服(《沙漠地區藥用植物》);治濕疹,皮膚瘙癢,可單味藥水煎服或熏洗患處:治牙痛,可單味藥水煎服;治燙傷,可研末油調外敷(《內蒙古中草藥》)。

資料標籤: 甘草
本文標題: 苦甘草的炮製方法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184639972234
相关資料
苦參的炮製方法
苦參又名苦骨、野槐根、牛參。為豆科植物苦參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乾燥根。《肘後備急方》:“搗末。”現行,取苦參片,置鍋中,用武火加熱,炒至表面呈焦褐色,內部焦黃色,噴淋清水少許,熄滅火星,取出,晾乾。
標籤: 苦參
茄根的炮製方法
現行,取茄根片或段,置鍋內用中火加熱,炒至表面棕黃色,切斷面黃色,出鍋,放凉。茄根呈不規則的橢圓形或圓形厚片或段。生茄根性偏寒凉以散熱消腫力强,用於瘡癰腫毒,腳氣水腫。炒茄根緩和寒性,便於粉碎,多用於散劑。
標籤:
板藍根的炮製方法
板藍根又名靛青根、大青葉根。《本草述鉤元》中稱“板藍根即馬藍根,氣味苦寒,治婦女敗血,連根焙搗,灑服一錢。”板藍根主含靛苷、靛玉紅、β穀甾醇、棕櫚酸、多種胺基酸、芥子苷等成分。菘藍根對多種細菌有抑制作用。犬用板藍根、黃連粉與藜蘆同服,能解藜
標籤: 板藍根
刺五加的炮製方法
刺五加又名刺拐棒、老虎鐐子、刺木棒。載《東北藥用植物志》。系五加科植物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Harms的根及根莖或莖。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薄片,乾燥。刺五加性味辛、微苦,溫。具有益氣健脾,補腎安神
標籤: 刺五加